控光板以及具有该控光板的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7051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控光板包括基部和透镜形状的第一光色散部分,第一光色散部分与基部的至少一面结合,使由控光板的外部提供的光色散。因此,控光板以及包括该控光板的液晶显示器的设置方式为确保均匀的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光板以及具有该控光板的液晶显示器                        
本专利技术总地涉及一种控光板以及具有该控光板的液晶显示器,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控光板以及一种具有该控光板从而实现均匀亮度的薄型液晶显示器。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LCD)包括液晶面板和液晶,其中,液晶面板具有薄膜晶体管(TFT)基板和滤色器基板,液晶注入到这两个基板之间。由于LCD是非发光装置,所以它包括背光单元,该背光单元用于对TFT基板的后部提供光。透射率是基于液晶的排列来控制的。液晶面板和背光单元容纳在支架内。通常,背光单元包括光源部分和光学元件,其中,光源部分用于对液晶面板提供光,光学元件用于反射或集中由光源部分提供的光,使光能入射到液晶面板上。光学元件主要包括漫射板、漫射片、棱镜片和保护片。根据光源部分的位置,背光单元可以是侧光式(edge-type)或直下式(direct-type)。直下式背光单元具有适于使LCD具有大尺寸的结构,并包括设置在液晶面板的下面上的一个或多个光源,从而将光提供到整个液晶面板上。直下式背光单元的优势在于,由于与侧光式背光单元相比,直下式背光单元能使用多个光源,所以直下式背光单元能够确保高亮度。然而,传统的LCD的问题在于,由于在由光源将光提供到其上的多个通道部分和在通道部分间形成的非通道部分之间的亮度不同,从而在液晶面板上形成了黑线。换言之,由于亮度不均匀,所以显示品质降低。此外,由于光学元件包括多个层,所以要实现薄型液晶显示出乎意料地变得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控光板(light control plate)-->以及一种包括该控光板并确保均匀亮度的薄型液晶显示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其它方面通过提供一种控光板来实现,该控光板包括基部和第一光色散部分,其中,第一光色散部分为透镜形状并与基部的至少一面结合,使由控光板的外部提供的光色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一光色散部分的半径为大约50μ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控光板包括多个第一光色散部分,并且相邻的第一光色散部分之间的中心距为大约100μ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多个第一光色散部分形成在基部上,并且多个第一光色散部分彼此接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多个第一光色散部分横跨基部的表面纵向地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各第一光色散部分与相邻的第一光色散部分毗连。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基部包括在其内形成的多个气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控光板还包括粘合层,该粘合层置于基部和第一光色散部分之间,以使第一光色散部分附于基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粘合层包括在其内形成的多个气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多个第一光色散部分随机地排列在基部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各第一光色散部分包括从基部突出的圆形突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多个圆形的第一光色散部分均匀地排列在基部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多个圆形的第一光色散部分按行和列排列在基部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控光板还包括与基部的至少一面结合并具有棱镜形状的第二光色散部分,多个第一光色散部分和多个第二光色散部分纵向地形成在基部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一光色散部分形成在基部的两面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一光色散部分形成在基部的第一面上,第二光色散部分形成在基部的第二面且为相对面上,第二光色散部分的形状与第一光色散部分的形状不同。-->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其它方面也通过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来实现,该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面板,在其上形成图像;光源部分,用来将光提供给液晶面板;控光板,设置在液晶面板和光源部分之间,并包括基部和光色散部分,其中,光色散部分为透镜形状并与基部结合,使由光源部分提供的光色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光源部分设置在控光板的后面,并包括平面光源灯、线光源灯和点光源灯中的任何一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光源部分距离控光板大约5mm至大约15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多个光色散部分形成在基部上,并且多个光色散部分彼此接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基部包括在其内形成的多个气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液晶显示器还包括粘合层,该粘合层置于基部和光色散部分之间,以使光色散部分附于基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粘合层包括在其内形成的多个气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控光板包含丙烯基树脂和聚碳酸酯中的任何一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液晶显示器还包括漫射片,该漫射片设置在控光板上,使穿过控光板的光色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一光色散部分的半径为大约50μ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控光板包括多个第一光色散部分,并且相邻的第一光色散部分之间的中心距为大约100μm。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其它方面也通过提供一种背光组件来实现,该背光组件包括提供光的光源部分和被光穿透的控光板,该控光板包括基部和透镜形状的光色散部分,光色散部分与基部结合,使由光源部分提供的光色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多个透镜形状的光色散部分横跨基部的表面纵向地延伸,各光色散部分与相邻的光色散部分毗连。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多个棱镜形状的光色散部分与多个透镜形状的光色散部分交替地排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多个光色散部分横跨基部的表面分散,并且各光色散部分包括圆形的突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多个光色散部分横跨基部的面向光源部分-->的第一表面排列,多个光色散部分横跨基部的与光源部分背离的第二表面排列。                       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控光板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控光板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控光板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和图5分别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控光板的第四实施例和第五实施例的透视图;图6是具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控光板的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通过控光板的由图6中示出的光源部分提供的光线的示例性色散的剖视图;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在具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控光板的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中光的示例性色散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详细地参照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附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例子,其中,相同的标号始终表示相同的元件。为了通过参照图来解释本专利技术,下面描述了实施例。在图中,为清晰起见,夸大了层、膜和区域的厚度。要明白,当元件例如层、膜、区域或基板被称作在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直接在其它元件上,或者也可存在中间元件。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控光板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如图1中所示,控光板100包括基部110和透镜形状的第一光色散部分120,第一光色散部分120结合到基部110的至少一面,使由控光板100的外部提供的光色散。典型地,基部110是透明的,并由具有优良的光透射率的丙烯基树脂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聚碳酸酯(PC)制成,但不限于此。多个第一光色散部分120形成在基部110上的方式为,多个第一光色散部分120彼此接触。即,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光板,包括:基部;第一光色散部分,为透镜形状并与所述基部的至少一面结合,使由所述控光板的外部提供的光色散。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5-1-27 10-2005-00074861、一种控光板,包括:基部;第一光色散部分,为透镜形状并与所述基部的至少一面结合,使由所述控光板的外部提供的光色散。2、如权利要求1中提出的所述控光板,其中,所述第一光色散部分的半径为大约50μm。3、如权利要求2中提出的所述控光板,还包括多个第一光色散部分,其中,相邻的第一光色散部分之间的中心距为大约100μm。4、如权利要求1中提出的所述控光板,其中,多个第一光色散部分形成在所述基部上,并且所述多个第一光色散部分彼此接触。5、如权利要求4中提出的所述控光板,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光色散部分横跨所述基部的表面纵向地延伸。6、如权利要求4中提出的所述控光板,其中,各第一光色散部分与相邻的第一光色散部分毗连。7、如权利要求1中提出的所述控光板,其中,所述基部包括在其内形成的多个气泡。8、如权利要求7中提出的所述控光板,还包括粘合层,所述粘合层置于所述基部和所述第一光色散部分之间,以使所述第一光色散部分附于所述基部。9、如权利要求8中提出的所述控光板,其中,所述粘合层包括在其内形成的多个气泡。10、如权利要求1中提出的所述控光板,其中,多个第一光色散部分随机地排列在所述基部上。11、如权利要求10中提出的所述控光板,其中,各第一光色散部分包括从所述基部突出的圆形突起。12、如权利要求1中提出的所述控光板,还包括均匀地排列在所述基部上的多个圆形的第一光色散部分。13、如权利要求12中提出的所述控光板,其中,所述多个圆形的第一光色散部分按行和列排列在所述基部上。14、如权利要求1中提出的所述控光板,还包括与所述基部的至少一面结合并具有棱镜形状的第二光色散部分,其中,多个所述第一光色散部分和多个所述第二光色散部分纵向地形成在所述基部上。15、如权利要求1中提出的所述控光板,其中,所述第一光色散部分形成在所述基部的两面上。16、如权利要求1中提出的所述控光板,其中,所述第一光色散部分形成在所述基部的第一面上,所述控光板还包括形成在所述基部的第二面且为相对面上的第二光色散部分,所述第二光色散部分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光色散部分的形状不同。17、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面板,在其上形成图像;光源部分,用来将光提供给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晶旭金辰洙朱炳润河周和崔震成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