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替换滤芯的抗菌针织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6700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替换滤芯的抗菌针织口罩,包括口罩主体,口罩主体包括外侧的抗菌层和内侧的透气亲肤层,抗菌层上部和透气亲肤层上部通过空气层组织一体编织而成,空气层组织中还插设塑形条,抗菌层下部和透气亲肤层下部贴合后缝合连接,抗菌层和透气亲肤层之间形成夹层,夹层中填充滤芯。该可替换滤芯的抗菌针织口罩使用寿命长、透气且佩戴舒适,突破了传统口罩局限性,为针织型口罩开辟新路径。径。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替换滤芯的抗菌针织口罩


[0001]本技术涉及口罩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可替换滤芯的抗菌针织口罩及其编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防护口罩采用不织布和过滤材料复合而成,外观受材料影响较为单调。而其他品类的防护可替换滤芯口罩,在使用到一定次数后也需要更更换。防毒面具型替换滤芯口罩,则不太方便日常的携带,且对于民众使用成本高。综上所述,传统的口罩产品各有优点,也存在一定短板。在某些社会环境下(如遇传染性强的疫情),针对广泛的市场需求,需要有一款可以循环使用并起到防护作用的口罩,这样能大大满足需求,也减少了了其他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使用寿命、透气且佩戴舒适的可替换滤芯的抗菌针织口罩。
[0004]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可替换滤芯的抗菌针织口罩,包括口罩主体,口罩主体包括外侧的抗菌层和内侧的透气亲肤层,抗菌层上部和透气亲肤层上部通过鼓波组织一体编织而成,空气层组织中还插设塑形条,抗菌层下部和透气亲肤层下部贴合并缝合连接,抗菌层和透气亲肤层之间形成夹层,夹层中填充滤芯。
[0005]作为优选,抗菌层和透气亲肤层以及鼓波组织由抗菌纱线一体编织而成。突破了了传统口罩局限性,为针织型口罩开辟新路径。
[0006]作为优选,抗菌层由抗菌羊毛纱线编织成提花组织或夹纱组织而形成。起到抗菌阻隔作用。
[0007]作为优选,透气亲肤层由抗菌棉纱隔针编织或挑孔编织而成。增加了面料的透气性。
[0008]作为优选,抗菌层由抗菌羊毛纱线A、抗菌羊毛纱线B和抗菌羊毛纱线C编织而成,其中,抗菌羊毛纱线A、抗菌羊毛纱线B根据图案设置进行编织,并在编织过程中带入抗菌羊毛纱线C形成不织夹纱。不织夹纱使得外侧不易变形。
[0009]作为优选,空气层组织为鼓波组织,鼓波组织由抗菌羊毛纱线C编织而成。鼓波中空部分可以塞入可塑性材料形成鼻夹部分。
[0010]作为优选,滤芯为熔喷布或活性炭包或碳化纤维素包。
[0011]采用以上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既能起到防护的作用,而且口罩主体结构可以通过清洗循环使用,大大提高产品使用寿命;针织的线圈组成特性,也增加了了面料的透气性;其弹性也使得产品易折叠方便携带,同时增加其佩带舒适性;并且本技术突破了传统口罩局限性,为针织型口罩开辟新路径;本技术可通过性质不不同的针织纱线(如颜色、形状、弹性等不不同的针织纱线)的组合,呈现更为丰富的
肌理色彩对比。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编织成型的口罩主体结构。
[0013]图2为图1的局部纵切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位本技术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就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7]实施例1
[0018]如图1-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可替换滤芯的抗菌针织口罩,包括口罩主体和耳带,口罩主体包括外侧的抗菌层1和内侧的透气亲肤层2,抗菌层1上部和透气亲肤层2上部通过空气层组织如鼓波结构3一体编织而成,鼓波结构3中还插设塑形条4形成鼻夹部分,抗菌层1下部和透气亲肤层2下部贴合后缝合连接,抗菌层1和透气亲肤层2之间的中部形成夹层,夹层中通过一侧的开口填充滤芯5。由于本技术的口罩主体由纱线编织而成,耳带可一体编织形成,也可以用配设的普通口罩的耳带缝制连接。塑形条优选铝芯和包覆在铝芯外的塑料层的双层结构,且铝芯优选扁条状。换言之,外侧抗菌层和内侧透气亲肤层上部通过鼓波结构一体成型,而下部则缝合在一起,至于左右两侧,可不做缝合或缝合一侧,当然,也可以进行如下改进,在开口侧的内表面缝合魔术贴,通过魔术贴将开口侧封闭。
[0019]本实施例中,抗菌纱线可采用相同或不同色彩的纱线,从而使得抗菌层图案更加丰富多彩,抗菌层1和透气亲肤层2由抗菌纱线一体编织而成,突破了了传统口罩局限性,为针织型口罩开辟新路径。具体的,抗菌层1由抗菌羊毛纱线编织成提花组织11并夹设不织夹纱,起到抗菌阻隔作用;而透气亲肤层2由抗菌棉纱挑孔编织而成,来增加面料的透气性,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抗菌层由抗菌羊毛纱线A、抗菌羊毛纱线B和抗菌羊毛纱线C编织而成,其中,抗菌羊毛纱线A、抗菌羊毛纱线B根据图案设置进行编织,并在编织过程中带入抗菌羊毛纱线C形成不织夹纱。不织夹纱使得外侧不易变形。空气层组织为鼓波组织3,鼓波组织3由抗菌羊毛纱线C编织而成。鼓波组织3中空部分可以塞入可塑性材料形成鼻夹部分。这其中,鼓波组织和挑孔组织均属于针织行业的组织结构,属于现有技术的范畴,具体的鼓波组织和挑孔组织以的内容不做赘述,同样的,不织夹纱也是针织行业的公知技术,通过在抗菌羊毛纱线A和抗菌羊毛纱线B编织过程中带入并利用上述两种纱线的交叉形成的线圈形成抗菌羊毛纱线C的固定。
[0020]在本申请中,滤芯部分不是本技术的创新所在,可直接采用市面上口罩的滤芯进行配置,如滤芯为熔喷布或活性炭包,当然,也可以使用更加环保的碳化纤维素包进行配置,活性炭包和碳化纤维素包通过将活性炭颗粒或碳化纤维素颗粒放置在无纺布制作而成的密封包中。
[0021]本技术的可替换滤芯的抗菌针织口罩其口罩主体采用电脑横机不同纱嘴不同组织自下往上进行局部编织或者打褶结构的方法形成口罩形状。如图1所示,以采用局部编织为例,阴影部分为不编织部分,其中

部分为口罩外侧的抗菌层1,使用纱线A,纱线B和
纱线C编织提花组织并带入夹纱组织,纱线A、纱线B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图案设置进行编织;而纱线C为夹纱,使得前侧的抗菌层不易变形。

部分为口罩主体的上沿部分的鼓波组织3,使用纱线C进行鼓波组织编织,鼓波组织3的中空部分可以塞入可塑性材料如塑形条4形成鼻夹部分,如图2。

部分为口罩内侧的透气亲肤层2,使用纱线D进行挑孔组织21或隔针编织,使得面料更为干爽透气。

部分与

部分分别为口罩主体的的内侧和外侧的下沿部分,需进行连接缝合,形成口罩下沿部分,缝合后中间夹层塞入可替换滤芯(如图2),起到防护作用。
[0022]其编织方法如下,使用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针床的横机,包括以下步骤,
[0023]步骤1:纱线D右行进行单面编织形成透气亲肤层下沿部分;
[0024]步骤2:纱线D左行开始,左行结束至左侧进行局部编织挑孔组织,形成与外侧抗菌层配合的的内夹层部分;
[0025]步骤3:纱线D进行鼓波组织编织,形成连接透气亲肤层上部和抗菌层上部的连接部;
[0026]步骤4:纱线A、纱线B和纱线C左行开始,右行结束至左侧进行局部编织提花夹纱组织,形成与内侧透气亲肤层配合的外夹层部分;
[0027]步骤5:纱线C左行开始,右行结束至左侧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替换滤芯的抗菌针织口罩,包括口罩主体,其特征在于:口罩主体包括外侧的抗菌层和内侧的透气亲肤层,抗菌层上部和透气亲肤层上部通过鼓波组织一体编织而成,空气层组织中还插设塑形条,抗菌层下部和透气亲肤层下部贴合并缝合连接,抗菌层和透气亲肤层之间形成夹层,夹层中填充滤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替换滤芯的抗菌针织口罩,其特征在于:抗菌层和透气亲肤层以及鼓波组织由抗菌纱线一体编织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替换滤芯的抗菌针织口罩,其特征在于:抗菌层由抗菌羊毛纱线编织成提花组织或夹纱组织而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替换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卫国顾洪德水根妹叶明安倪森键张頔
申请(专利权)人:斓帛职业培训学校桐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