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61646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20
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压缩机(11)、散热器(12、16)、空调用热交换器(16、18)、冷却用热交换器(19)、空调用减压部(14a、14b)、冷却用减压部(14c)、制冷剂流量检测部(60f)、以及控制部(60)。散热器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散热。空调用热交换器从空气吸热而使制冷剂蒸发。冷却用热交换器在由散热器散热后的制冷剂流中与空调用热交换器并联地配置,并且从在与吸热对象物(80)之间循环的热介质吸热而使制冷剂蒸发。空调用减压部调整流入空调用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减压量。冷却用减压部调整流入冷却用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减压量。制冷剂流量检测部对流入冷却用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检测。控制部控制冷却用减压部的工作,以使制冷剂流量检测部检测出的制冷剂的流量大于预先设定的基准流量。的基准流量。的基准流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制冷循环装置
[0001]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0002]本申请基于2018年6月2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8-118489号,在此引用其记载内容。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空调装置的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0004]以往,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车辆用空调装置对向作为空调对象空间的车室内吹送的送风空气的温度进行调整的制冷循环装置。
[0005]专利文献1的制冷循环装置构成为能够切换制冷剂回路。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的制冷循环装置构成为能够切换制冷模式的制冷剂回路、制热模式的制冷剂回路、除湿制热模式的制冷剂回路等。制冷模式是在室内蒸发器将送风空气冷却的运转模式。制热模式是在室内冷凝器将送风空气加热的运转模式。除湿制热模式是将在室内蒸发器被冷却后的且除湿后的送风空气在室内冷凝器进行再加热的运转模式。
[0006]而且,在除湿制热模式中,切换将室外热交换器与室内蒸发器相对于制冷剂流串联地连接的制冷剂回路和将室外热交换器与室内蒸发器相对于制冷剂流并联地连接的制冷剂回路。由此,在专利文献1的制冷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压缩机(11),该压缩机将制冷剂吸入后排出;散热器(12、16),该散热器使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所述制冷剂散热;空调用热交换器(16、18),该空调用热交换器从空气吸热而使所述制冷剂蒸发;冷却用热交换器(19),该冷却用热交换器在由所述散热器散热后的所述制冷剂的流动中与所述空调用热交换器并联地配置,并且从在该冷却用热交换器与吸热对象物(80)之间循环的热介质吸热,或者从所述吸热对象物吸热,从而使所述制冷剂蒸发;空调用减压部(14a、14b),该空调用减压部通过调整将从所述散热器流出的制冷剂导向所述空调用热交换器的入口侧的空调用通路(16a、18a)的开口面积,从而调整流入所述空调用热交换器的所述制冷剂的减压量;冷却用减压部(14c),该冷却用减压部通过调整将从所述散热器流出的制冷剂导向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的入口侧的冷却用通路(19a)的开口面积,从而调整流入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的所述制冷剂的减压量;制冷剂流量检测部(60f),该制冷剂流量检测部对流入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流量(V1)进行检测;以及控制部(60),该控制部控制所述冷却用减压部的工作,以使所述制冷剂流量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制冷剂的流量大于预先设定的基准流量(VO)。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过热度检测部(60g),该过热度检测部对从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流出的所述制冷剂的过热度(SHC)进行检测,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冷却用减压部的工作,以使在所述制冷剂流量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制冷剂的流量为所述基准流量以下的情况下,即使所述过热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过热度低于目标过热度(SHCO),所述冷却用通路的开口面积也变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吸入制冷剂检测部(64f),该吸入制冷剂检测部检测向所述压缩机被吸入的吸入制冷剂的温度或压力,所述制冷剂流量检测部基于所述吸入制冷剂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吸入制冷剂的温度或压力以及所述压缩机的转速,计算出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排出制冷剂的流量,并且,所述制冷剂流量检测部基于所述排出制冷剂的流量以及所述冷却用通路的开口面积与所述空调用通路的开口面积的开口面积比,计算出流入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的所述制冷剂的流量。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室外热交换器(16),该室外热交换器使从所述散热器(12)流出的制冷剂与外气进行热交换;室内蒸发器(18),该室内蒸发器使从所述散热器流出的制冷剂与向空调对象空间吹送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使所述制冷剂蒸发;第一制冷剂通路(16a),该第一制冷剂通路将从所述散热器流出的制冷剂导向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入口侧;第一节流部(14a),该第一节流部配置于所述第一制冷剂通路,并能够变更所述第一制
冷剂通路的开口面积;第二制冷剂通路(22b),该第二制冷剂通路将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宽幸加见佑一杉村贤吾伊藤诚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