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膜移除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5605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光学膜移除装置,该装置具有两个支撑臂与多个缆线。缆线固设于两个支撑臂之间,缆线长度至少比光学膜的边长要长,且缆线所构成的平面面积不小于光学膜面积的三分之一。装置中也可具有分隔平板,此时支撑臂分设于分隔平板的两个对边并分别向外延伸。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披露了一种光学膜移除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学膜移除装置及方法利用平行移动的方式移除粘合于基板上的光学膜,在移除过程中不会对基板及光学膜造成损害。因此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学膜移除装置及方法可以提高光学膜再利用的可能性、减少材料耗损,进而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且特别涉及液晶面板制造过程 中的一种。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为三明治结构,主要是由薄膜晶体管基板、液晶、 彩色滤光层基板等构成。其中,偏光片为贴附于基板上的一种光学膜,仅容 许特定偏振方向的光通过,并配合液晶分子在因电性改变时会扭转的特性, 来控制光线的角度变化以产生各种画面变化。然而,在将光学膜贴附至基板 的过程中,容易因为光学膜与基板间产生气泡或光学膜贴附不平导致偏贴过 程失败,或因光学膜本身在制造过程中或后续检测中出现刮伤损坏而产生许 多不良品。此时需利用重工过程将己贴附于基板上的光学膜移除,并且重新 贴附新的光学膜,因而导致成本增加。由于光学膜是以黏胶固定于基板上, 不易直接移除,因此需借助移除装置移除。传统的光学膜移除装置具有圆柱状的移除棒,移除光学膜的方法为将移 除棒置于粘合于基板的光学膜上,利用移除棒将光学膜从基板上强行巻起移 除。但是在巻起移除的过程中,移除棒会对基板形成向外拉扯的力量,易造 成基板损坏甚至破裂而必须将基板报废,且在强行巻起移除光学膜的过程 中,易使光学膜受到移除棒的拉扯导致变形或破裂而无法再使用,需重新贴 附新的光学膜。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为提供一种光学膜移除装置,使得在重工过程 中,可以减少光学膜移除装置对基板与光学膜的破坏,进而减少基板与光学 膜的报废,且增加光学膜回收再利用的可能性,以降低制造成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出一种光学膜移除装置,该装置具有两个支撑臂与多个缆线。缆线固设于两个支撑臂之间,缆线长度至少比缆线 馈入光学膜的边长要长,且缆线所构成的平面面积不小于光学膜面积的三分之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提出一种光学膜移除装置,该装置具 有分隔平板、两个支撑臂与缆线。两个支撑臂分设于分隔平板的两个对边并 分别向外延伸。缆线固设于两个支撑臂之间,且缆线长度至少比缆线馈入光 学膜的边长要长。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为提供一种光学膜移除方法,以缆线与隔离结构在 光学膜与基板之间平行移动的方式使光学膜与基板分离,在移除过程中不会 因拉扯而破坏基板与光学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优选实施例,提出一种光学膜移除方法。首先,提 供第一缆线,该第一缆线置于该基板之上且邻近光学膜的侧缘。接着,在第 一缆线上施加与该基板实质上平行的力,使第一缆线馈入光学膜与基板的接 合面以分离光学膜与基板。最后,在第一缆线之后馈入隔离结构,以避免已 与基板分离的部分光学膜粘回基板。本专利技术的利用平行移动的方式移除粘合于基板 上的光学膜,在移除过程中不会对基板及光学膜造成损害。因此利用本专利技术 的可以提高光学膜再利用的可能性、减少材料耗损, 进而降低制造成本。附图说明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下 文特举出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图1示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光学膜移除装置的示意图。 图2示出依照本专利技术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光学膜移除装置的示意图。 图3示出第一缆线的剖面图。图4A示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光学膜移除方法的示意图。图4B示出第4A图的光学膜移除方法的侧视图。图5示出依照本专利技术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光学膜移除方法的示意图。图6示出依照本专利技术又一优选实施例的光学膜移除方法的示意图。12:光学膜 22:第一缆线 26:同轴滑套 44:分隔平板2、 4:光学膜移除装置10:基板20、 40:支撑臂24:第二缆线 30:隔离结构 46:离型表面50:力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其示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光学膜移除装置的示意图。光学膜移除装置2可用来移除粘合于基板上的光学膜。光学膜移除装 置2具有两个支撑臂20。在两个支撑臂20之间可设有多个缆线,例如第 一缆线22及多个第二缆线24,且多个第二缆线24可构成隔离结构30。第 一缆线22可用以分离光学膜与基板,而隔离结构30可避免已与基板分离的 部分光学膜又重新粘回基板。缆线所构成的平面面积不可小于光学膜12 (示 出于图4)面积的三分之一,以避免被移除的光学膜再度粘回基板10上。优 选实施例中,缆线所构成的平面面积可大于光学膜12的面积。光学膜可为 偏光片、保护膜或调整亮度/均匀度的膜,但不限于此,可依实际需求调整光 学膜的种类。优选实施例中,两两缆线之间的间距不大于5公分。两两缆线之间的间 距表示两个相邻的缆线距离,包含第一缆线22与相邻第二缆线24之间的间 距或者两个相邻第二缆线24之间的间距。缆线间的距离在此仅为举例说明, 可依实际情况调整所需的间距,且每两个相邻缆线间距也无需相等,同样可 依实际情况调整。需说明的是,缆线数目、比例与分布疏密程度并不限于图 中所示,可依实际需求调整。另外,缆线长度至少需比将要被移除的光学膜12 (示出于图4)的一个 边长还长。也就是说,第一缆线22及第二缆线24的长度需比将要被移除的 光学膜12的一个边长还长,以方便操作。在此,上述的一个边长可为光学 膜12的长边或短边。在优选实施例中,缆线长度可比将要被移除的光学膜 12的对角线长。也就是说,第一缆线22及第二缆线24的长度可比将要被移 除的光学膜12的对角线长。因此,光学膜移除装置2除可正向移除光学膜外,也可斜向移除光学膜,这一点将于后续详述。光学膜移除装置2除可具有第一缆线与多个第二缆线外,也可同时具有 分隔平板,分隔平板与第二缆线共同构成隔离结构(未图示),且分隔平板 与缆线所构成的平面面积可大于光学膜的面积。或者,直接以分隔平板取代第二缆线24所构成的隔离结构(如图2所示)。请参照图2,其示出本专利技术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光学膜移除装置的示意图。 光学膜移除装置4具有两个支撑臂40。在两个支撑臂40之间则设有第一缆 线22与分隔平板44,且在本实施例中,分隔平板44即为隔离结构。第一缆 线22的长度需比将要被移除的光学膜12 (示出于图4)的一个边长还长, 以方便操作。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缆线22的长度可比将要被移除的 光学膜12的对角线长,可方便斜向与正向移除光学膜。另外,第一缆线22 与分隔平板44的相邻的一个侧边的间距可不大于5公分,也可依实际需求 调整其间距。第一缆线22与分隔平板44所形成的平面面积可不小于光学膜 12面积的三分之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缆线22与分隔平板44所形成的平 面面积可大于光学膜12的面积,以阻止移除的光学膜再次粘回基板10上。 另外,为防止移除的光学膜粘覆于分隔平板44上后不易撕除,因此分隔平 板44的至少一面可具有离型表面46,而分隔平板44的双面也可均具有离型 表面46。优选实施例中的缆线由具有弹性且不易断裂的材质制成,如金属铜或聚 酯类的聚合物。为了易于分离光学膜与基板,缆线直径优选为1毫米至20 毫米,更优选为2毫米至10毫米。图3为第一缆线22的剖面图。如图3所示,第一缆线22的外围可包覆 有同轴滑套26,可避免从基板上分离光学膜时刮伤光学膜或基板。此外,第 二缆线24的外围也可包覆有同轴滑套26。同轴滑套26可为软性塑胶圈,也 可依实际需求选用适当的材质。在移除光学膜的过程中,具有同轴滑套的缆 线不会因光学膜与基板上的残余黏胶而沾黏,且同轴滑套26以第一缆线22 或第二缆线24为轴心转动,使得光学膜移除装置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膜移除装置,用于将一光学膜自一基板上移除,该装置至少包含: 两个支撑臂;以及 多个缆线,固设于所述两个支撑臂之间,其中每一所述缆线的长度至少比该光学膜的一个边长要长,且所述缆线所构成的平面面积不小于该光学膜面积的三分之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凯黄成彬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