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置有防漏光卡位的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5161 阅读:3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设置有防漏光卡位的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10)、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0)一侧的光源(20),以及与所述导光板(10)紧密套接的外框(30);所述导光板(10)的外边缘设置有导光板卡位(11),所述外框(30)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导光板卡位(11)相配合的外框卡位(31),所述导光板卡位(11)内凹于所述导光板(10)的外边缘,与该导光板卡位(11)相对应的外框卡位(31)外凸于所述外框(30)的内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使得背光模组的外框与导光板紧密配合,同时消除了从导光板的卡位处漏光的现象,增强了显示屏的显示亮度,提高了显示效果。(*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漏光卡位的背光模组,尤其涉及一种小尺寸的防漏 光卡位的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在的中小尺寸的背光模组, 一般由导光板io、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0 —侧的光源20,以及配合套接于所述导光板10的外框30组成。 为了进一步增强外框30与导光板10配合的紧密性,如图2所示,在所述导 光板10的边缘设置有导光板卡位ll,所述外框30的内壁设置有外框卡位31, 所述导光板10和外框30通过所述导光板卡位11和外框卡位31相互配合紧 密套接在一起。该外框卡位31设置为内凹式矩形台阶,而导光板卡位ll设 置为凸出于该导光板10边缘的外凸式台阶。这样的设计虽然能够提高导光板10与外框30之间的配合的紧密度,但 是由于该导光板10的边缘的导光板卡位为外凸式台阶,致使部分光线会从导 光板正面卡位处导出,造成在背光模组上有漏光的现象。这样将会使得整个 显示屏的亮度降低,破坏了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外框与导光板紧密配合的背光 模组,同时要克服从导光板的卡位处漏光的现象。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设置有防漏光卡位的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io)、设置在所述导光板(io) —侧的光源(20),以及与所述导光板(10)紧密套接的外框(30);所述导光板的外边缘设置有导光板卡位,所述外框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导光板卡位相配合的外框卡位,所述导光板卡位内凹于所述导光板的外边缘,与该导光板卡位相对应的 外框卡位外凸于所述外框的内壁。由于釆用了内凹的结构,导光板中的光线就不会从导光板卡位中透出, 消除了漏光现象。所述导光板卡位的内凹形状呈矩形,所述外框卡位的外凸形状呈可与所 述矩形内凹的导光板卡位相配合的矩形。所述导光板卡位的厚度小于所述导光板的厚度,即在所述导光板的边缘 形成一个台阶;所述外框卡位的厚度与所述导光板卡位的厚度相适应。所述导光板的外边缘的不同位置至少设置有两个导光板卡位,所述外框 卡位设置的数量与位置与所述导光板卡位相对应。所述外框形状为矩形;所述导光板的形状也为矩形。所述外框为具有一定弹性的塑料制成。所述光源为至少两个发光二极管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使得背光模组的外框与 导光板紧密配合,同时消除了从导光板的卡位处漏光的现象,增强了显示屏 的显示亮度,提高了显示效果。附图说明图l为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外框卡位与导光板卡位的局部放大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背光模组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外框卡位与导光板卡位的局部放大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3与图4所示,本技术的背光模组的具体实施方式与图1与图2 所示的现有技术的区别仅仅在于,导光板卡位11与外框卡位31的结构。导光板10与外框30为相适配的矩形,并可以通过相互咬合的卡位紧密套 接在一起。该外框30由具有较好弹性的塑料制成。在导光板10的左右两侧对称分布有4个导光板卡位11。所述导光板卡位 11形状为内凹于所述导光板10边缘的矩形,并且厚度不超过所述导光板10的厚度,在所述导光板io的边缘形成矩形台阶状的内凹。所述外框卡位31设置在外框30的内壁与所述导光板卡位11相对应的位 置,并且形状大小与所述导光板卡位ll相适应。权利要求1、一种设置有防漏光卡位的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10)、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0)一侧的光源(20),以及与所述导光板(10)紧密套接的外框(30);所述导光板(10)的外边缘设置有导光板卡位(11),所述外框(30)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导光板卡位(11)相配合的外框卡位(31),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板卡位(11)内凹于所述导光板(10)的外边缘,与该导光板卡位(11)相对应的外框卡位(31)外凸于所述外框(30)的内壁。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卡位(U) 的内凹形状呈矩形,所述外框卡位(31)的外凸形状呈可与所述矩形内凹的 导光板卡位(11)相配合的矩形。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卡位(ll) 的厚度小于所述导光板(10)的厚度,即在所述导光板(10)的边缘形成一 个台阶;所述外框卡位(31)的厚度与所述导光板卡位(11)的厚度相适应。4、 根据以上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10 ) 的外边缘的不同位置至少设置有两个导光板卡位(11),所述外框卡位(31) 设置的数量与位置与所述导光板卡位(11)相对应。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30)形状 为矩形;所述导光板UO)的形状也为矩形。6、 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30) 为具有一定弹性的塑料制成。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20)为至 少两个发光二极管组成。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设置有防漏光卡位的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10)、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0)一侧的光源(20),以及与所述导光板(10)紧密套接的外框(30);所述导光板(10)的外边缘设置有导光板卡位(11),所述外框(30)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导光板卡位(11)相配合的外框卡位(31),所述导光板卡位(11)内凹于所述导光板(10)的外边缘,与该导光板卡位(11)相对应的外框卡位(31)外凸于所述外框(30)的内壁。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使得背光模组的外框与导光板紧密配合,同时消除了从导光板的卡位处漏光的现象,增强了显示屏的显示亮度,提高了显示效果。文档编号G02F1/1335GK201107520SQ200720171210公开日2008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1日专利技术者峰 薛 申请人:亚通光电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设置有防漏光卡位的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10)、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0)一侧的光源(20),以及与所述导光板(10)紧密套接的外框(30);所述导光板(10)的外边缘设置有导光板卡位(11),所述外框(30)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导 光板卡位(11)相配合的外框卡位(3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卡位(11)内凹于所述导光板(10)的外边缘,与该导光板卡位(11)相对应的外框卡位(31)外凸于所述外框(30)的内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峰
申请(专利权)人:亚通光电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