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混光效果的背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4073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混光效果的背光模块,其中,在一具有多个端边的导光板的第一端边设置至少一单色光源与至少一混色光源,且该单色光源与混色光源均能沿着该导光板往其它端边的方向投射光线,使用者可以利用电路的控制来选择其中之一的单色光源或混色光源投射光线,或令单色光源与混色光源同时投射光线,藉以兼顾省电效能与色彩饱和度的需求。(*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光模块结构。技术背景一般而言,应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光模块,其结构包含有依序相迭的 反射片、导光板、增光片、与扩散片,导光板包含一出光面以及至少一入光 面,与出光面相对之底面通常做为入光面,或可将导光板的侧边做为入光面, 并在该入光面设置光源;普遍被使用的侧光式导光板包括楔形、矩形或多边 形的平板,光源被设置在该楔形厚的一端,并能往薄的另一端投射光线,或 被设置在该矩形或多边形至少一侧端边的入光面,往远离入光面方向投射光 线。导光板的底面通常设置有反射片,以将溢出导光板的光线反射回收至导 光板内重新整理利用,并防止背光模块漏光。所述光源可为发光二极管(LED) 或冷阴极管(CCFL)。光源从导光板一侧往另一侧投射光线时,部分光线会由 导光板正面导出,部分光线则会往下传递,碰到反射片后被反射回收至导光 板内重新整理。光线在通过导光板底面或出光面的光学结构后被导出导光 板,并经过增光片与扩散片之再次整理,使得光线由预定之视角或方向导出, 以呈现良好的光辉度与均匀度。传统上采用LED做为光源的背光模块,均根据产品的实际霈要而选择 采用一种光源;通常不是采用白光LED,便是采用由红色、绿色及蓝色三原 色(RED、 GREEN、 BLUE,简称"RGB")所混光形成的RGB发光二极管。 主要原因在于白光LED的色彩饱和度虽然较低,但成本也较低,且耗电量 也较低,因而适合于对色彩饱和度要求不高且较低价的产品。反之,RGB LED 的色彩饱和度较高,但较为耗电,成本也较高,因而适合于对色彩饱和度要 求较高且价格较高的产品。技术内容由于具有液晶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所包含的功能愈来愈多,但某些功能 所要求的色彩显示饱和度并不需要太高,而有些功能对于色彩饱和度则有较 高要求;因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变化不同色彩饱和 度与耗电率的背光模块,使其适合于应用在具备多功能显示效果的液晶显示器o本技术的主要技术手段,是在一具有多端边的导光板的第一端边设 置至少一单色光源与至少一混色光源,且该单色光源与混色光源均能沿着该导光板往其它端边的方向投射光线,使用者可以利用电路的控制来选择其中 之一单色光源或混色光源投射光线,或令单色光源与混色光源同时投射光 线,藉以兼顾省电效能与色彩饱和度的需求。本技术的再一技术手段,在于背光模块中的导光板可依实质亮度的 需要而选择设置一组或多组单色光源与混色光源。本技术的另一技术手段,是采用白光LED与RGBLED做为所述单 色光源与混色光源。本技术的又一技术手段,在于所述单色光源与混色光源设于导光板 的位置具有一适当角度,藉以在投射光线时能含覆盖光板的大部分面积。通过本技术采用的具有混光效果的背光模块,使用者可以利用电路 的控制来选择其中之一的单色光源或混色光源投射光线,或令单色光源与混 色光源同时投射光线,藉以兼顾省电效能与色彩饱和度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显示本技术背光模块的第一实施例前视平面示意图; 图1A为图1的侧视平面示意图;图2为显示本技术所述的背光模块第二实施例前视平面示意图 图3为显示本技术所述的背光模块第三实施例前视平面示意图; 图4为显示本技术所述的背光模块第四实施例前视平面示意图; 图5为显示本技术所述的背光模块第五实施例前视平面示意图; 图6为显示本技术所述的背光模块第六实施例前视平面示意图; 图7为显示本技术所述的背光模块第七实施例前视平面示意图; 图8为显示本技术所述的背光模块第八实施例前视平面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导光板2......混色光源3......单色光源4......导电组件具体实施方式图1与图1A为显示本技术背光模块的第一实施例,包含有一平板 状的导光板1,该导光板可以是两面呈平行的平板,也可以是正面为平面, 背面为斜面的楔形板;导光板的背面可以依设计上的需要而结合反射片。所 述导光板1为一种包含有第一端边11的多边形板体;在本实施例中,该导 光板1为矩形。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是在导光板1的第一端边11的 相对两端分别设置一混色光源2,以及在第一端边11的两端之间设置两个单 色光源3;其中,两混色光源2相互对称,该混色光源2的中心轴线与第一 端边11之间具有小于90"的夹角A;该两个单色光源3亦呈相互对称设置, 且单色光源3的中心轴线与第一端边11之间具有小于卯'的夹角B。第一端 边11还设有导电组件4,该导电组件4连接于该混色光源2与单色光源3。 电流是经由导电组件4导入混色光源2与单色光源3而使其发光,且藉由电 路的设计,可以控制混色光源2发光而单色光源3不发光,或单色光源3发 光而混色光源2不发光,或混色光源2与单色光源3同时发光。图1中,混 色光源2的光线以实线表示;单色光源3的光线以虚线表示。在本技术 的实施例中,所述混色光源2可以采用RGBLED(发光二极管);所述单色光 源3可以采用白光LED。图2为显示本技术背光模块的第二实施例,其结构大体上与图1所 示的结构近似,其差异在于图2中的实施例,是在导光板1的第一端边11 的其中一端设置一混色光源2,以及在第一端边11的两端之间设置两个单色 光源3;该混色光源2的中心轴线与第一端边11之间具有小于90'的夹角A; 该两个单色光源3亦呈相互对称设置,且单色光源3的中心轴线与第一端边 U之间具有小于90'的夹角B。图3为显示本技术背光模块的第三实施例,其结构大体上与图1所 示的结构近似,其差异在于图3中的实施例,是在导光板1的第一端边11 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一混色光源2,但在第一端边11的两端之间设置一个单 色光源3,当然也可以设置数个单色光源;其中,两混色光源2相互对称, 该混色光源2的中心轴线与第一端边11之间具有小于卯'的夹角A;该单色 光源3的中心轴线则与第一端边11呈垂直。图4为显示本技术背光模块的第四实施例,其结构大体上与图3所 示的结构近似,其差异在于图4中的实施例,是在导光板1的第一端边11 的其中一端设置一混色光源2。图5为显示本技术背光模块的第五实施例,其结构大体上与图1所 示的结构近似,其差异在于图5中的实施例,在导光板1的第一端边11的 相对两端分别设置一单色光源3,以及在第一端边11的两端之间设置两个混 色光源2;其中,两单色光源3相互对称,该单色光源3的中心轴线与第一 端边11之间具有小于卯°的夹角B;该两个混色光源2亦呈相互对称设置, 且混色光源2的中心轴线与第一端边11之间具有小于卯'的夹角A。图6为显示本技术背光模块的第六实施例,其结构大体上与图5所 示的结构近似,其差异在于图6中的实施例,是在导光板1的第一端边11 的其中一端设置一单色光源3,以及在第一端边ll的两端之间设置两个混色 光源2;该单色光源3的中心轴线与第一端边11之间具有小于卯'的夹角B; 该两个混色光源2亦呈相互对称设置,且混色光源2的中心轴线与第一端边 11之间具有小于9(T的夹角A。图7为显示本技术背光模块的第七实施例,其结构大体上与图5所 示的结构近似,其差异在于图7中的实施例,是在导光板1的第一端边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混光效果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混光效果的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具有包含第一端边的多端边;至少一单色光源,设于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端边,并能沿着该导光板往其它端边的方向投射光线;至少一混色光源,设于该导光板之至少一端边但不同于该单色光源的位置,该混色光源亦能往其它端边的方向投射光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宗霖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向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