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温型复合螺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3979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测温型复合螺母,包括主筒、支撑环和套筒,主筒包括第一内螺纹和螺纹段,螺纹段与第一内螺纹的旋转方向相反,主筒和支撑环采用吸波材料制成,套筒包括内筒体和外筒体,内筒体采用第一长纤维和第二长纤维制成,一部分第一长纤维的第一段形成第二内螺纹,另一部分第一长纤维的第一段形成第一外螺纹,第二长纤维沿周向环绕于第二内螺纹和第一外螺纹之间,第一长纤维的第二段形成第三内螺纹,第三内螺纹的外侧缠绕有主天线,主天线连接有无源测温芯片,外筒体的内部开设有容纳腔,容纳腔内设有辐射环,辐射环与主天线电耦合,辐射环与容纳腔之间设有热膨胀介质。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安装较为便捷和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明具有安装较为便捷和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明具有安装较为便捷和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测温型复合螺母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测温
,具体为一种测温型复合螺母。

技术介绍

[0002]接头作为环网柜和高压电缆分支箱等电气设备的关键节点,容易发生老化、接触不良或者负载过重等故障,导致接头过量发热,严重的甚至会引发电缆起火,损坏电气设备。为防止电气设备被损坏,有必要预警电缆的起火风险,而监控接头的温度变化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0003]传统的电缆温度检测方法,为人工手持测温仪定时对接头的温度进行检测,该方法效率低,不具有实时性,不能够及时地获知在巡检空档期内发生的危险,并容易出现人为的失误,此外,高压线对靠近的人员存在有一定的危险性。而现有的电缆温度检测设备大多是采用电传感的方式,该方式能够实时地检测接头的温度变化,并通过电信号将测得的数据发送至后台,解决了效率和实时性等问题,但该类型的电缆温度检测设备存在有安装不方便、抗干扰能力弱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安装较为便捷、抗干扰能力强的测温型复合螺母。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测温型复合螺母,包括主筒和套筒,所述主筒的内径呈二级阶梯状,所述主筒的小径段的内侧壁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主筒的大径段的侧壁沿轴向起伏形成螺纹段,所述螺纹段与第一内螺纹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主筒的小径端设有向外侧延伸的支撑环,所述主筒和支撑环采用吸波材料制成,所述套筒包括内筒体和外筒体,所述内筒体采用第一长纤维和第二长纤维制成,所述第一长纤维包括依次相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一部分第一长纤维的第一段沿轴向延伸并起伏形成与第一内螺纹相符合的第二内螺纹,另一部分第一长纤维的第一段沿轴向延伸并起伏形成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与螺纹段的内侧相配合,所述第二长纤维沿周向环绕于第二内螺纹和第一外螺纹之间,所述第一长纤维的第二段绕过主筒的大径端后沿轴向延伸并起伏形成第三内螺纹,所述第三内螺纹与螺纹段的外侧相配合,所述第三内螺纹的外侧缠绕有沿轴向螺旋延伸的主天线,所述主天线连接有无源测温芯片,所述外筒体紧密地套设于第三内螺纹的外侧,所述外筒体的内部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环形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辐射环,所述辐射环与主天线电耦合,所述辐射环与容纳腔之间设有热膨胀介质,所述热膨胀介质随温度的变化而膨胀或收缩,并带动辐射环沿轴向位移,改变辐射环相对于主天线的位置,从而改变辐射环的谐振频率,所述外筒体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第一长纤维的第三段埋设于外筒体的内部并呈散射状地沿径向倾斜延伸。
[0007]进一步,所述容纳腔呈二级阶梯状,所述辐射环与容纳腔的小径段滑动相连接并
部分伸入容纳腔的大径段内部,所述热膨胀介质设于容纳腔的大径段内部,所述热膨胀介质的外表面覆盖有弹性膜,并且热膨胀介质和辐射环之间设有压力传递件,所述压力传递件包括软囊,以及填充于软囊的内部的液体介质。
[0008]进一步,所述容纳腔的大径端为开口端,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设有封堵环,所述封堵环采用高导热系数的非金属材料制成,所述软囊和弹性膜的横截面均为U字型,并且软囊和弹性膜的开口朝向一致,所述软囊套设于弹性膜的外部,所述液体介质设于软囊和弹性膜之间,所述软囊和弹性膜的侧壁位于封堵环和容纳腔的侧壁之间,并被封堵环和容纳腔的侧壁所夹紧。
[0009]进一步,所述封堵环的内、外侧均设有弹性环,所述封堵环的侧壁开设有与弹性环相配合的环形槽,所述弹性环将软囊和弹性膜的侧壁抵紧在环形槽内。
[0010]进一步,所述第一长纤维为低导热系数材料,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设于外筒体靠近支撑环的一端,所述外筒体与支撑环之间保持有间隙并设有记忆金属件,所述记忆金属件一端与支撑环相固连,另一端抵住封堵环和外筒体,所述记忆金属件受热至预设的温度后变形,并脱离外筒体和封堵环,使封堵环能够从容纳腔内脱出。
[0011]进一步,所述记忆金属件的横截面呈Z字型。
[0012]进一步,所述容纳腔的小径端为密封端,所述辐射环与容纳腔的密封端之间设置有弹性件。
[0013]进一步,至少一部分第一长纤维的第三段绕过容纳腔的密封端。
[0014]进一步,所述外筒体的外侧缠绕有第三长纤维。
[0015]进一步,所述外筒体的端部开设有安装腔,所述无源测温芯片封装于安装腔内,所述主天线的延长线贯穿外筒体并与无源测温芯片电连接。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测温型复合螺母,包括主筒和套筒,其中,主筒通过第一内螺纹与螺杆相连接,套筒通过第二内螺纹与螺杆相连接,主筒和套筒之间通过螺纹段、第一外螺纹和第三内螺纹相连接,在实际的使用中,先将主筒和套筒相连接,接着将连接后的主筒和套筒安装在螺杆上,安装较为便捷,此外,螺杆和螺纹段的螺纹旋转方向相反,使得主筒和套筒在与螺杆完成安装后能够相互之间起防松的作用。
[0018]一部分第一长纤维的第一段沿轴向延伸并起伏形成第二内螺纹,提高了第二内螺纹的轴向结构强度;另一部第一长纤维的第一段沿轴向延伸并起伏形成第一外螺纹,提高了第一外螺纹的轴向结构强度,同时,第二内螺纹和第一外螺纹之间环绕有第二长纤维,提高了第二内螺纹和第一外螺纹的径向结构强度,第一长纤维的第二段沿轴向延伸并起伏形成第三内螺纹,提高了第三内螺纹的轴向结构强度,此外,第一长纤维的第三段埋设于外筒体的内部,提高了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再者,第一长纤维的第三段呈散射状地沿径向倾斜延伸,提高了外筒体的径向结构强度和轴向结构强度,能有效的防止外筒体开裂。
[0019]本专利技术还设有无源测温芯片、主天线和辐射环,其中,无源测温芯片用于对接头的温度进行测量,并通过主天线、辐射环与阅读器进行电信号的传输,能够实时地检测接头的温度变化,此外,主天线缠绕在第三内螺纹的外侧,提高了第三内螺纹的径向结构强度,无需另外加设纤维层,简化了制造工序和结构;另外,温度会改变电路的谐振频率,使无源测
温芯片和阅读器之间的信号传递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热膨胀介质会随温度的变化而膨胀或收缩,并带动辐射环沿轴向位移,改变辐射环相对于主天线的位置,从而改变辐射环的谐振频率,以消除温度对辐射环的谐振频率的影响,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再者,主筒和支撑环采用吸波材料制成,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抗金属能力。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实施例的组装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0023]图3为本实施例的拆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实施例的主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实施例的套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注说明:
[0027]主筒1,第一内螺纹11,螺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温型复合螺母,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筒和套筒,所述主筒的内径呈二级阶梯状,所述主筒的小径段的内侧壁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主筒的大径段的侧壁沿轴向起伏形成螺纹段,所述螺纹段与第一内螺纹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主筒的小径端设有向外侧延伸的支撑环,所述主筒和支撑环采用吸波材料制成,所述套筒包括内筒体和外筒体,所述内筒体采用第一长纤维和第二长纤维制成,所述第一长纤维包括依次相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一部分第一长纤维的第一段沿轴向延伸并起伏形成与第一内螺纹相符合的第二内螺纹,另一部分第一长纤维的第一段沿轴向延伸并起伏形成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与螺纹段的内侧相配合,所述第二长纤维沿周向环绕于第二内螺纹和第一外螺纹之间,所述第一长纤维的第二段绕过主筒的大径端后沿轴向延伸并起伏形成第三内螺纹,所述第三内螺纹与螺纹段的外侧相配合,所述第三内螺纹的外侧缠绕有沿轴向螺旋延伸的主天线,所述主天线连接有无源测温芯片,所述外筒体紧密地套设于第三内螺纹的外侧,所述外筒体的内部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环形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辐射环,所述辐射环与主天线电耦合,所述辐射环与容纳腔之间设有热膨胀介质,所述热膨胀介质随温度的变化而膨胀或收缩,并带动辐射环沿轴向位移,改变辐射环相对于主天线的位置,从而改变辐射环的谐振频率,所述外筒体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第一长纤维的第三段埋设于外筒体的内部并呈散射状地沿径向倾斜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温型复合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呈二级阶梯状,所述辐射环与容纳腔的小径段滑动相连接并部分伸入容纳腔的大径段内部,所述热膨胀介质设于容纳腔的大径段内部,所述热膨胀介质的外表面覆盖有弹性膜,并且热膨胀介质和辐射环之间设有压力传递件,所述压力传递件包括软囊,以及填充于软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宇霆徐海珊李家超岑嘉洛陈建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高力电缆附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