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小坡专利>正文

图像放大显示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3794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图像放大显示屏,其截面呈矩形喇叭状,内部从左至右竖直置有放大镜、凸镜、凹镜,三面镜的两面分别为平面和弧面,弧面中心向四周渐薄,凸镜的平面上刻有环形折光圈,相邻折光圈之间刻有防折点;放大镜的平面在左弧面在右,凸镜的弧面在左平面在右,凹镜的平面在左弧面在右;凸镜与放大镜之间具有间距,其平面与凹镜的平面模合;外部由底色为银灰色的隔板将三面镜密封联成整体,右端为液晶显示屏窗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从能够将图像放大的角度出发,设置三块不同要求的镜,并在其中一块镜面上刻制折光圈及防折点,从而解决了源图像到目标图像光折射的无序现象,使图像更加逼真;采用凹凸镜平面模合的技术手段,解决了视觉上图像不在屏幕表层的缺陷。(*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图像显示屏,尤其涉及一种电视机用图像显示屏,它能将小画面图像放大为大型画面图像。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视机产业正在朝着薄型化、大型化和高清晰度方向发展。目前市场上的镭射、液晶等电视机的图像显示屏相对厚度比较薄、重量比较轻,但售价却非常昂贵,例如43英寸背投式电视机厚度在50-70公分之间,售价要2万元左右,70英寸以上的薄型电视机还没有产品问世。对于大部分家庭特别是对于绝大多数农村家庭来说,由于上述电视机的制造成本过高,供需上还存在相当大的矛盾,现在制造一台长2.4米,宽1.6米的大屏幕电视机,其费用需在10万元以上,令大多数消费者望而生畏。中国专利“电视画面放大屏幕(专利号002073439)”、“一种超薄型电视机(专利号012111341)”对开发价廉物美的大屏幕电视机作了有益尝试。这种电视机的特点是电路部分采用17英寸以上的电视电路,显像管经改装后采用7英寸以下的液晶荧光屏。然后,通过设置在荧光屏正前方的图像放大显示屏的综合放大作用,制成大屏幕电视机。但是,此类电视机的图像放大显示屏其图像在视觉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总感觉到图像不在屏幕的表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图像放大功能的显示屏,它与上述技术的液晶显示屏相配合,组装在一起,不但能显示大屏幕图像,且具有更好的图像清晰度,视觉上完全达到将图像呈现在目标屏幕表层的目的。本技术的结构要点是截面呈矩形喇叭状的显示屏,内部从左至右竖直置有放大镜、凸镜、凹镜,三面镜的两面分别为平面和弧面,弧面中心向四周渐薄,凸镜的平面上刻有环形折光圈,相邻折光圈之间刻有防折点;放大镜的平面在左弧面在右,凸镜的弧面在左平面在右,凹镜的平面在左弧面在右;凸镜与放大镜之间具有间距,其平面与凹镜的平面模合;外部由底色为银灰色的隔板将三面镜密封联成整体,右端为液晶显示屏窗口。放大镜、凸镜、凹镜的中心厚度均为3-5CM,边缘厚度均为0.2-0.5CM。折光圈视放大倍率而定,若160CM长,120CM宽的显示屏,其线宽为1MM,线深为0.5MM,线间距2MM。防折点的形状为等边三角形,一个角指向折光圈的环心,并且所有防折点从环心开始呈间隔错位辐射状排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从能够将图像放大的角度出发,设置三块不同要求的镜,并在其中一块镜面上刻制折光圈及防折点,从而解决了源图像到目标图像光折射的无序现象,使图像更为逼真;采用凹凸镜平面模合的技术手段,解决了视觉上图像不在屏幕表层的缺陷。附图说明图1为纵剖截面图。图2为图1中凸镜平面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只画出部分防折点,局部放大图框外省略末画,防折线以环心为中心均匀分布。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种图像放大显示屏,其截面呈矩形喇叭状,内部从左至右竖直置有放大镜1、凸镜2、凹镜3,三面镜的两面分别为平面和弧面,弧面从其中心开始向四周渐薄。凸镜2的平面22上刻有环形及弧形折光圈23(参见图2,图3),相邻折光圈23之间刻有防折点24。放大镜1的平面11在左弧面12在右,凸镜2的弧面21在左平面22在右,凹镜3的平面在左弧面31在右;凸镜2与放大镜1之间具有间距B(视放大倍率而定,若160CM长,120CM宽的显示屏,为7CM,屏幕每增加10英寸,间距B增加1.5-1.7CM,间距B是指放大镜弧面12的中心至凸镜弧面21中心的距离。),凸镜2的平面22与凹镜3的平面采用热压模合。外部由对称的4块底色为银灰色的有机玻璃4,5将三面镜(其材料均采用有机玻璃)密封联成整体,右端6为小屏幕液晶显示屏窗口。整个显示屏外面设有外框架(图中末画出)。放大镜1、凸镜2、凹镜3的中心厚度均为3-5CM,边缘厚度均为0.2-0.5CM。若160CM长,120CM宽的显示屏,其中心厚度均为3CM,边缘厚度均为0.3CM,屏幕每增加10英寸,中心厚度增加0.3CM,边缘厚度不变。折光圈23视放大倍率而定,若160CM长,120CM宽的显示屏,其线宽为1MM,线深为0.5MM,线间距2MM。防折点24的形状为等边三角形,一个角指向折光圈23的环心25,并且所有防折点24从环心25开始呈间隔错位辐射状排列,以达到均匀折光之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图像放大显示屏,其特征是截面呈矩形喇叭状的显示屏,内部从左至右竖直置有放大镜(1)、凸镜(2)、凹镜(3),三面镜的两面分别为平面和弧面,弧面中心向四周渐薄,凸镜(2)的平面(22)上刻有环形折光圈(23),相邻折光圈(23)之间刻有防折点(24);放大镜(1)的平面(11)在左弧面(12)在右,凸镜(2)的弧面(21)在左平面(22)在右,凹镜(3)的平面在左弧面(31)在右;凸镜(2)与放大镜(1)之间具有间距(B),其平面(22)与凹镜的平面模合;外部由底色为银灰色的隔板(4,5)将三面镜密封联成整体,右端(6)为液晶显示屏窗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图像放大显示屏,其特征是放大镜(1)、凸镜(2)、凹镜(3)的中心厚度均为3-5CM,边缘厚度均为0.2-0.5C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图像放大显示屏,其特征是折光圈(23)视放大倍率而定,若160CM长,120CM宽的显示屏,其线宽为1MM,线深为0.5MM,线间距2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图像放大显示屏,其特征是防折点(24)的形状为等边三角形,一个角指向折光圈(23)的环心(25),并且所有防折点(24)从环心(25)开始呈间隔错位辐射状排列。专利摘要图像放大显示屏,其截面呈矩形喇叭状,内部从左至右竖直置有放大镜、凸镜、凹镜,三面镜的两面分别为平面和弧面,弧面中心向四周渐薄,凸镜的平面上刻有环形折光圈,相邻折光圈之间刻有防折点;放大镜的平面在左弧面在右,凸镜的弧面在左平面在右,凹镜的平面在左弧面在右;凸镜与放大镜之间具有间距,其平面与凹镜的平面模合;外部由底色为银灰色的隔板将三面镜密封联成整体,右端为液晶显示屏窗口。本技术从能够将图像放大的角度出发,设置三块不同要求的镜,并在其中一块镜面上刻制折光圈及防折点,从而解决了源图像到目标图像光折射的无序现象,使图像更加逼真;采用凹凸镜平面模合的技术手段,解决了视觉上图像不在屏幕表层的缺陷。文档编号G02F1/13GK2629053SQ0323198公开日2004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3日专利技术者王小坡 申请人:王小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图像放大显示屏,其特征是:截面呈矩形喇叭状的显示屏,内部从左至右竖直置有放大镜(1)、凸镜(2)、凹镜(3),三面镜的两面分别为平面和弧面,弧面中心向四周渐薄,凸镜(2)的平面(22)上刻有环形折光圈(23),相邻折光圈(23)之间刻有防折点(24);放大镜(1)的平面(11)在左弧面(12)在右,凸镜(2)的弧面(21)在左平面(22)在右,凹镜(3)的平面在左弧面(31)在右;凸镜(2)与放大镜(1)之间具有间距(B),其平面(22)与凹镜的平面模合;外部由底色为银灰色的隔板(4,5)将三面镜密封联成整体,右端(6)为液晶显示屏窗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坡
申请(专利权)人:王小坡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