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预应力镀锌钢管-混凝土复合电杆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23700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杆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非预应力镀锌钢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预应力镀锌钢管-混凝土复合电杆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杆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非预应力镀锌钢管-混凝土复合电杆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的输电线路杆塔的发展,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其中,从1924年我国生产出第一条方型实心混凝土电杆至今,我国的混凝土电杆也有近80年的历史。
[0003]现有技术电杆大都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电杆,其造价低廉、施工及安装技术成熟,在国内各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上被广泛采用。但该结构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混凝土为脆性材料,抗拉强度低,容易开裂,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2)混凝土单位密度承载力低,混凝土电杆自重较大,不利于运输、施工;(3)在自然环境下,混凝土内部钢筋易腐蚀,缩短使用寿命。此外,在遇到台风、冰灾、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常常会发生倒杆断线事故,造成停电、通信中断、道路断阻、停水等情况,需要快速开展灾后重建工作。特别是混凝土电杆的倒杆频率非常高,严重影响了电网运行安全及设备和人身安全。
[0004]针对以上现状,可以开发一种具有力学性能好、耐久性能好、耐腐蚀能好的新型电杆,解决目前混凝土环形电杆应用受限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不足,提供一种韧性好、力学性能好、弯矩大、耐久性能好、耐腐蚀性能好的非预应力镀锌钢管-混凝土复合电杆及其制备方法;解决普通环形混凝土电杆脆性大、自重大、耐腐蚀性能差等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7]一种非预应力镀锌钢管-混凝土复合电杆,包括镀锌钢管和浇筑于镀锌钢管内壁的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中植有钢筋骨架。
[0008]本专利技术通过引入镀锌钢管制成空芯外包钢结构的镀锌钢管-混凝土复合电杆,充分发挥镀锌钢管和混凝土力学性能好、耐腐蚀性能好的特点,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较传统的复合电杆结构成型简单,承载能力强,刚度大,抗冲击性能好,防撞倒塌,而且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能,对大气、水和一般浓度的酸、碱、盐以及多种溶剂都有较好的耐腐蚀能力。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传统混凝土电杆弯矩不够、抗冻性能差、钢管杆耐腐蚀性能差、造价高的问题。
[0009]由于镀锌钢管与混凝土层各自固有属性决定了两者之间存在界面结合的问题,使得混凝土外包镀锌钢结构的电杆的承载力弯矩较差,挠度变形量大,这也是本专利技术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题,为此,所述镀锌钢管内壁设有成排的剪力钉,以增强混凝土与镀锌钢管的界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在镀锌钢管的内壁上设置了若干延伸至混凝土层中的剪力钉,剪力钉一端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至镀锌钢管内壁,另一端延伸至混凝土层中,从而较大程度上提高镀锌钢管与混凝土层之间的界面结合能力,使得承载力弯矩得到较大提升、挠度变形
量大大减少,大大提高了电杆的力学性能。优选地,所述剪力钉的间排距为20~30mm、长度为6~12mm,使得混凝土层能够更好地与镀锌钢管结合,进一步提高电杆的承载力弯矩。
[0010]所述镀锌钢管的厚度为1.5~3mm,镀锌钢管的镀锌层厚度为20~40μm。
[0011]所述镀锌钢管沿长度方向预留有成排的预留孔,所述预留孔所对应的镀锌钢管内壁焊接有螺母,螺母的一端固定在预留孔对应的镀锌钢管内壁,另一端延伸到预留孔对应的混凝土层中,可用于固定爬梯。优选地,所述预留孔的孔径为14~20mm、间排距为200~300mm;所述螺母的内径为14~20mm,长度为30~100mm。
[0012]所述混凝土层的厚度为30~100mm;所述钢筋骨架与所述镀锌钢管内壁之间的距离为15~18mm或大于组成所述钢筋骨架的钢筋的直径。组成所述钢筋骨架的钢筋包括沿电杆长度方向延伸的纵向钢筋,不包括与电杆长度方向垂直的横向钢筋,既节省了30%~50%的配筋量,又提高了混凝土层的力学性能,从而提高电杆的整体力学性能。
[0013]所述混凝土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水泥25~50份、掺合料10~20份、细骨料50~70份、粗骨料90~110份,聚羧酸减水剂0.8~1.4份,水胶比0.28~0.42。
[0014]一种制备上述非预应力镀锌钢管-混凝土复合电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5]S1.准备电杆模具,将镀锌钢管置于电杆模具的下模中并将钢筋骨架固定在镀锌钢管内,合上电杆模具的上模,组装好模具待用;
[0016]S2.按配比将用于制作混凝土层的全部水泥、掺合料和细骨料投入搅拌机搅拌60~120秒,然后将全部减水剂和水投入搅拌机搅拌60~120秒,最后将粗骨料投入搅拌机搅拌30~90秒,得到混凝土拌合物;
[0017]S3.将步骤S2得到的混凝土拌合物泵送到步骤S1组装于电杆模具的镀锌钢管中,进行离心成型,得到带模具的复合电杆;
[0018]S4.将步骤S3得到带模的复合电杆在室温静停1~2小时,放入80~90℃的养护窑进行蒸汽养护8~16小时;
[0019]S5.将步骤S4蒸汽养护的复合电杆进行脱模,放入堆场自然养护7~14天即可。
[0020]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为40~180mm,步骤S4中蒸汽养护后抗压强度不低于40兆帕。
[0021]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2](1)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涉及的一种非预应力镀锌钢管-混凝土复合电杆,由于外层为镀锌钢管,韧性好,抗冲击性能好,防撞倒塌性能好,且基本不与环境中的侵蚀成分发生反应。
[0023](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涉及的一种非预应力镀锌钢管-混凝土复合电杆结构取消环向配筋,整体配筋量降低30%~50%,并且连接处可焊接,可制作接驳杆;有效克服了混凝土电杆脆性大、自重大、搬运不便的问题,同时制作工艺简单。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非预应力镀锌钢管-混凝土复合电杆的纵向剖面图。
[0025]图2是图1所示非预应力镀锌钢管-混凝土复合电杆的A-A截面放大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镀锌钢管100,预留孔110,剪力钉120,混凝土层200,螺母210,钢筋骨架220。
具体实施方式
[0027]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于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
[0028]结合图1~2所示,一种稍径190mm、长度(L)10m的K级非预应力镀锌钢管-混凝土复合电杆,包括镀锌钢管100和浇筑于镀锌钢管100内壁的混凝土层200,镀锌钢管100的厚度t1为1.5mm、其镀锌层的厚度为20μm,混凝土层200的厚度t2为30mm。
[0029]镀锌钢管100沿长度方向预留有两排孔径14mm的预留孔110,预留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预应力镀锌钢管-混凝土复合电杆,其特征在于,包括镀锌钢管和浇筑于镀锌钢管内壁的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中植有钢筋骨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预应力镀锌钢管-混凝土复合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镀锌钢管内壁设有成排的剪力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预应力镀锌钢管-混凝土复合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力钉的间排距为20~30mm和/或长度为6~12mm。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非预应力镀锌钢管-混凝土复合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镀锌钢管的厚度为1.5~3mm,和/或镀锌钢管的镀锌层厚度为20~40μm。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非预应力镀锌钢管-混凝土复合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镀锌钢管沿长度方向预留有成排的预留孔,所述预留孔所对应的镀锌钢管内壁焊接有螺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预应力镀锌钢管-混凝土复合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孔的孔径为14~20mm、间排距为200~300mm;和/或所述螺母的内径为14~20mm,长度为30~100mm。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非预应力镀锌钢管-混凝土复合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层的厚度为30~100mm;或和所述钢筋骨架与所述镀锌钢管内壁之间的距离为15~18mm或大于组成所述钢筋骨架的钢筋的直径。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福财肖敏李斌黄贺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盖特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