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侧方停车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3002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智能侧方停车设备,每一通道区及停车区均设有移车装置、停车装置和感应探测装置,并通过PLC控制系统控制;停车装置包括若干车位搁架,移车装置包括若干滑轨及相应液压升降装置;通道区和相应停车区对应车辆前轮和后轮的位置设有若干滑轨及相应液压升降装置;感应探测装置包括前越线探测器、后越线探测器、左前越线探测器、右前越线探测器、左后越线探测器和右后越线探测器,用于探测车辆是否越线;PLC控制系统根据感应探测装置采集的数据,提示驾驶员调整车辆的前后位置,然后通过移车装置调整车辆两侧的位置,并移动车辆至停车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停车效率,能够杜绝人工侧方停车致纠纷等一系列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侧方停车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停车场建造
,特别涉及智能侧方停车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城市“停车难”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城市车位,尤其是老旧小区土地越来越紧张,加上司机停车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停车停不进车位,停车耗时长,甚至因停车产生的剐蹭事故时有发生。
[0003]然而,如图1所示,根据根据《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中,小汽车的最小停车位、通车道宽度具体如下:
[0004][0005]其中,单侧侧方停车,即平行式停车需要的车位尺寸为2.4m
×
6.0m,通道最小宽度为3.8m。
[0006]因此,如何实现智能、精准、快捷的侧方停车;在用地面积一定的情况,如何增加更多的停车位;在老旧小区、狭窄巷道内或者地下车库原本不具备停车的区域,如何利用相应手段或设备将车停进去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智能侧方停车设备,实现的目的是提高了停车效率,杜绝了停车事故,降低了停车难度,降低停车通道需求及单位停车面积,增加既有车库、老旧小区、狭窄巷道等特定场所的停车位数量。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智能侧方停车设备,包括通道区,以及与所述通道区连接的停车区;所述停车区用于停放车辆,所述通道区用于驶入或者驶出所述车辆。
[0009]其中,每一所述通道区及相应的所述停车区均设有移车装置、停车装置和感应探测装置,所有所述移车装置、所述停车装置和所述感应探测装置均与PLC 控制系统连接,由所述PLC控制系统控制工作;
[0010]所述停车装置包括若干车位搁架;若干所述车位搁架设置于每一所述停车区对应所述车辆前轮和后轮的位置;
[0011]所述移车装置包括若干滑轨和若干液压升降装置;
[0012]每一所述通道区以及相应的所述停车区对应所述车辆前轮和后轮的位置均设有若干沿所述车辆纵向布置的所述滑轨;
[0013]每一所述滑轨均能够沿所述车辆横向滑动,滑动轨迹为从相应的所述通道区至相
应的所述停车区;每一所述滑轨的下面均设有最少一个所述液压升降装置;若干所述滑轨在相应的所述停车区内与若干所述车位搁架沿所述车辆的纵向间隔布置;
[0014]所述感应探测装置包括前越线探测器、后越线探测器、左前越线探测器、右前越线探测器、左后越线探测器和右后越线探测器;
[0015]所述前越线探测器和所述后越线探测器分别设置于相应的每一所述通道区以及相应的所述停车区对应所述车辆的车头位置和车尾位置,用于探测所述车辆的车头和车尾是否越线;
[0016]所述左前越线探测器、所述右前越线探测器、所述左后越线探测器和所述右后越线探测器分别设置于相应的每一所述通道区对应所述车辆四个车轮外侧的位置,用于探测所述车辆靠近四个车轮的部分是否越线;
[0017]当所述车辆行驶至所述通道区时,所述PLC控制系统根据所述前越线探测器和所述后越线探测器分别的反馈,提示驾驶员调整所述车辆的前后位置;
[0018]然后,所述PLC控制系统根据所述左前越线探测器、所述右前越线探测器、所述左后越线探测器和所述右后越线探测器,控制对应所述车辆前轮和后轮位置所设置的若干所述滑轨及相应的液压升降装置,调整所述车辆两侧的位置,移动所述车辆至相应的所述停车区。
[0019]优选的,每一所述通道区的两侧均设有一个所述停车区;
[0020]每一所述通道区与两侧的所述停车区之间分别设有一套独立的所述移车装置;
[0021]两套所述移车装置的若干所述滑轨及相应的所述液压升降装置在所述通道区的部分沿所述车辆的纵向间隔布置。
[0022]优选的,对应所述前越线探测器和所述后越线探测器设有提示装置;
[0023]所述提示装置为声音提示装置、灯光提示装置和/或led文字提示屏幕。
[0024]优选的,每一所述滑轨均为卡槽式滑轨,均包括滑轨主体、若干电控滑轮和滑杆;
[0025]所述滑轨主体设置于相应的所述液压升降装置的上端,所述滑轨主体上设有所述滑杆;所述滑杆和所述滑轨主体之间通过若干所述电控滑轮形成移动。
[0026]优选的,每一所述液压升降装置均设置于底座基础杆上;
[0027]每一所述液压升降装置均包括液压装置和杠杆支架;所述杠杆支架通过所述液压装置的液压杆件的伸缩来控制折叠或张开,提升或者降下相应的所述滑轨。
[0028]优选的,每一所述停车位尺寸均为横向2.4m、纵向5.3m;每一所述通道区的尺寸均为横向3.5m、纵向5.3m;
[0029]对应所述车辆前轮和后轮的位置所设置的若干所述滑轨对应相应的所述通道区和所述停车区的纵向的宽度均为1000mm;
[0030]对应所述车辆前轮和后轮的位置所设置的若干所述滑轨距离相应的所述通道区和停车区的纵向边界的最小距离均为720mm;
[0031]所述液压升降装置降到最底时,相应的所述滑轨的上表面低于相应的所述车位搁架上表面最少50mm;
[0032]所述液压升降装置升到最高时,相应的所述滑轨的上表面高于相应的所述车位搁架上表面最少100mm。
[003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34]1、提高了停车效率,杜绝了停车事故
[0035]通过本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停车效率,自动移车装置的速度按照 0.5m/s考虑,从车辆停在通道中起算,只需要8~10s就可以完成车辆位置摆正、车辆移至停车位搁架等一系列操作,并且停车位置精准受控,有效杜绝了人工侧方停车由于视线受阻、判断不准、技术不佳导致的停不进、停不正、停车事故导致纠纷等一系列问题。
[0036]2、降低了停车难度
[0037]通过本技术,车主停车时只需要人为控制车辆前后位置,无需考虑车辆左右是否停正,大大降低了停车难度。
[0038]3、降低停车通道需求及单位停车面积
[0039]根据《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以单通道单侧停车为例,通道宽度为3.8m,停车位尺寸为2.4m
×
6.0m,单位停车位面积为37.2平方米,而采用本技术后,通道宽度由于不需要考虑人工回车功能,通道宽度最小可降低至3.0m,停车位由于不需要考虑停车后开车门问题,停车位尺寸最小可降至2.1m
×ꢀ
5.3m,单位停车位面积为27.03平方米,通过比较单位停车面积可以降低27.3%。
[0040]4、增加既有车库、老旧小区、狭窄巷道等特定场所的停车位数量
[0041]本技术通过降低停车通道宽度、减小单位停车位面积方式可以效增加既有停车空间的停车数量,也可以将原本不满足停车宽度要求的边角料区域 (老旧小区、狭窄巷道)通过本技术降低停车宽度要求后,使其满足停车需求,增加停车位数量。
[0042]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侧方停车设备,包括通道区,以及与所述通道区连接的停车区;所述停车区用于停放车辆,所述通道区用于驶入或者驶出所述车辆;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通道区及相应的所述停车区均设有移车装置、停车装置和感应探测装置,所有所述移车装置、所述停车装置和所述感应探测装置均与PLC控制系统连接,由所述PLC控制系统控制工作;所述停车装置包括若干车位搁架;若干所述车位搁架设置于每一所述停车区对应所述车辆前轮和后轮的位置;所述移车装置包括若干滑轨和若干液压升降装置;每一所述通道区以及相应的所述停车区对应所述车辆前轮和后轮的位置均设有若干沿所述车辆纵向布置的所述滑轨;每一所述滑轨均能够沿所述车辆横向滑动,滑动轨迹为从相应的所述通道区至相应的所述停车区;每一所述滑轨的下面均设有最少一个所述液压升降装置;若干所述滑轨在相应的所述停车区内与若干所述车位搁架沿所述车辆的纵向间隔布置;所述感应探测装置包括前越线探测器、后越线探测器、左前越线探测器、右前越线探测器、左后越线探测器和右后越线探测器;所述前越线探测器和所述后越线探测器分别设置于相应的每一所述通道区以及相应的所述停车区对应所述车辆的车头位置和车尾位置,用于探测所述车辆的车头和车尾是否越线;所述左前越线探测器、所述右前越线探测器、所述左后越线探测器和所述右后越线探测器分别设置于相应的每一所述通道区对应所述车辆四个车轮外侧的位置,用于探测所述车辆靠近四个车轮的部分是否越线;当所述车辆行驶至所述通道区时,所述PLC控制系统根据所述前越线探测器和所述后越线探测器分别的反馈,提示驾驶员调整所述车辆的前后位置;然后,所述PLC控制系统根据所述左前越线探测器、所述右前越线探测器、所述左后越线探测器和所述右后越线探测器,控制对应所述车辆前轮和后轮位置所设置的若干所述滑轨及相应的液压升降装置,调整所述车辆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雪松蒋应红何静吴亚萍张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