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电站多簇电池并联环流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27569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50
一种储能电站多簇电池并联环流控制电路,属于储能系统技术领域。包括储能变流器、汇流母线以及n组电池簇,各电池簇的正极输出通过正汇流母线汇集后输入至储能变流器的正输入端,各电池簇的负极输出通过负汇流母线汇集后输入至储能变流器的负输入端,在各电池簇的正极与正汇流母线之间以及各电池簇的负极与负汇流母线之间均设置有m+1条支路,并且在该m+1条支路的每一条上串联设置分阻器,在其中的m条上进一步串联设置电阻,n、m为大于1的整数。优点:可以获得多组电池对外的一致性,有效改变多簇电池并联造成的簇间环流问题,不仅成本低,经济效益高,而且可在现有基础上改进相关已运行的储能系统的效率和寿命。已运行的储能系统的效率和寿命。已运行的储能系统的效率和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能电站多簇电池并联环流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属于储能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储能电站多簇电池并联环流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受锂电池特性及电池簇自身结构影响,电池簇的内阻很小,当储能需要满足大功率输出时,通常需要将多个电池簇进行并联连接。在现有的单级式储能变流器系统中,电池簇并联的簇数越来越多,但由于成本需要,未采用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因此无法对各簇电池进行有效的均流控制,而电池各簇性能不一致,在储能系统充放电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簇电池充放电电流不一致的情况,随着系统长久运行,必然会在电池簇间出现环流现象,从而影响储能系统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甚至会造成系统性能的下降和其循环寿命的提前终结。多簇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出现环流的原因是各簇电池对外表现的电特性不一致,具体而言就是各簇电池的内阻不同造成的。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考虑改变所在电池簇的电池内阻,进而改变电池簇的整体内阻,达到各个电池簇对外电特性的一致,由此来消除在电池簇之间出现的环流以提高电池簇系统的性能,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电站多簇电池并联环流控制电路,能有效解决多簇电池并联造成的簇间环流问题。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储能电站多簇电池并联环流控制电路,包括储能变流器、汇流母线以及n组电池簇,所述的汇流母线包括正汇流母线及负汇流母线,各电池簇的正极输出通过正汇流母线汇集后输入至储能变流器的正输入端,各电池簇的负极输出通过负汇流母线汇集后输入至储能变流器的负输入端,其特征在于:在各电池簇的正极与正汇流母线之间以及各电池簇的负极与负汇流母线之间均设置有m+1条支路,并且在该m+1条支路的每一条上串联设置分阻器,在其中的m条上进一步串联设置电阻,n、m为大于1的整数。
[0005]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的分阻器与电池管理系统连接,由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其开闭。
[0006]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阻的阻值介于0.1~1Ω之间。
[0007]本技术通过在汇流母线与各电池簇之间串联阻值极小的电阻来改变各簇电池的对外内阻,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可以获得多组电池对外的一致性,有效改变多簇电池并联造成的簇间环流问题,不仅成本低,经济效益高,而且可在现有基础上改进相关已运行的储能系统的效率和寿命。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的电连接示意图。
[0009]图中:1.储能变流器;2.汇流母线、21.正汇流母线、22.负汇流母线;3.电池簇;4.分阻器;5.电阻;6.电池管理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对实施例的描述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作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都应当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1]请参阅图1,本技术涉及一种储能电站多簇电池并联环流控制电路,包括储能变流器1、汇流母线2以及若干组电池簇3,所述的汇流母线2包括正汇流母线21及负汇流母线22,各电池簇3的正极输出通过正汇流母线21汇集后输入至储能变流器1的正输入端,各电池簇3的负极输出通过负汇流母线22汇集后输入至储能变流器1的负输入端。在各电池簇3的正极与正汇流母线21之间以及各电池簇3的负极与负汇流母线22之间均设置有m+1条支路,并且在该m+1条支路的每一条上串联设置分阻器4,在其中的m条上进一步串联设置电阻5,n、m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的电阻5用于改变所在电池簇3的电池内阻,进而改变电池簇3整体内阻,达到各个电池簇3对外电特性的一致,这样就消除了在各个电池簇3之间出现的环流,进一步提高电池系统的性能。
[0012]进一步地,本技术还包括电池管理系统6,所述的分阻器4共同与电池管理系统6连接,电池管理系统6控制各个分阻器4内部接触器的开闭。
[0013]以下,对本技术的具体原理进行说明。首先,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6闭合各个分阻器4的接触器,使各电池簇3与储能变流器1接通,储能系统按照设定功率进行充放电运行。电池管理系统6分别检测第1簇、第2簇
……
第n簇电池簇3的电流数值,并将各簇电池簇3的电流值加和求平均值Iav,Iav=(I1+I2+

+In)/n,其中I1、I2
……
In为流经各电池簇3上的电流值。电池管理系统6对于监测得到的各电池簇3中电流数值最高的簇,按照计算结果投入相应的支路数。假设有五个电池簇3的回路,该五个回路计算得到的电流平均值为Iav=(I1+I2+I3+I4+I5)/5= 50A,而其中第三个回路的计算电流值I3=60A,其它四个回路的电流值I1、I2、I4、I5分别为48A、49A、50A、50A,由此可见,第三个回路上的电流值I3与平均电流值Iav相差最大,此时需投入第三个回路中相应的电阻,使其上的电流值降低,如降到51A,此时五个回路的电流接近,就抑制了电池簇间环流的问题。本技术通过改变电池簇3的内阻来改变所在簇的电流,可以将各电池簇3拉近至相同的水平。其它各簇上的电流也可以通过改变所在簇的内阻来进行调整,直至并联的电池簇3在电流水平上达到一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电站多簇电池并联环流控制电路,包括储能变流器(1)、汇流母线(2)以及n组电池簇(3),所述的汇流母线(2)包括正汇流母线(21)及负汇流母线(22),各电池簇(3)的正极输出通过正汇流母线(21)汇集后输入至储能变流器(1)的正输入端,各电池簇(3)的负极输出通过负汇流母线(22)汇集后输入至储能变流器(1)的负输入端,其特征在于:在各电池簇(3)的正极与正汇流母线(21)之间以及各电池簇(3)的负极与负汇流母线(22)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延鸿张文龙王建宏王智华张兴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中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