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炭电池的并联铜排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4443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32
一种铅炭电池的并联铜排护套,包括一护套本体,护套本体的中部构成一电池连接部、左右两端构成一对扁平的铜排连接部,电池连接部的上表面向上隆起而在内部形成电池连接腔,铜排连接部的内部构成有与电池连接腔连通的铜排连接槽,铜排连接部的上表面与电池连接部的连接处形成有弧面,弧面对应于电池连接腔的位置,电池连接部和铜排连接部的下表面中间开设连接柱让位孔和安装槽,安装槽的一端与连接柱让位孔相连、另一端向左右两侧延伸并贯通其长度方向,连接柱让位孔和安装槽将护套本体的下表面沿前后方向一分为二,使护套本体的下表面形成开口。提高护套的装卸效率,方便日常维护;防止护套脱落和避免凸台及连接柱发热对护套造成的热熔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铅炭电池的并联铜排护套
本技术属于电容性铅酸电池储能
,具体涉及一种铅炭电池的并联铜排护套。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化学储能有效的改善电力电网的运行曲线,随着电池的成本越来越低而储能效率越来越高,电化学储能系统在电网中大规模运用,其中铅炭电池是一种由传统铅酸蓄电池演化而来的电池,它成功地将铅酸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合二为一,在发挥超级电容器短时间大容量充电特点的同时,也保持了铅蓄电池高比能量的优势。除了良好的充放电性能和较长的使用寿命,铅炭电池还在循环寿命、性价比、安全性、低温性能、生产及回收工艺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目前铅炭电池常被相互并联形成储能电池组来使用,铅炭电池之间采用铜排相互连接,为了防止铜排和铅炭电池的接线柱裸露在外被雨淋或被人体触碰导致触电事故,一般会在铜排与接线柱的连接处设置有护套。现有技术中的护套,一般采用中部构成圆柱形的电池连接部而两侧形成扁平的铜排连接部的结构,能够起到有效的防护效果,但是为了提高电池之间的拉伸力以防止拉伸造成铜排断裂,铜排在与电池的连接处通常会弯折出一凸台结构来增加铜排的长度,当电池受到拉力移动时,铜排上的凸台会逐渐展平以补偿电池受拉力产生的位移。但目前的护套并没有考虑到铜排上的凸台结构,使得护套在装配时其电池连接部会与铜排上的凸台贴合并产生变形,不仅容易造成护套的脱落,而且电池在与铜排的连接处也即凸台位置经常会因紧密接触造成局部发热而损坏护套。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拆卸和电池的维护,能够使护套不与接线柱紧密接触而避免凸台位置因局部发热而损坏护套的铅炭电池的并联铜排护套。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铅炭电池的并联铜排护套,有助于改进护套的连接结构来提高护套的装卸效率,有效地提高了初期安装与日常维护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优化护套结构来防止护套与铜排容易发热的部位紧密接触并使护套不易变形而避免脱落情况。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铅炭电池的并联铜排护套,包括一护套本体,所述护套本体的中部构成有一电池连接部、左右两端分别向两侧延伸并构成有一对扁平的铜排连接部,所述电池连接部的上表面向上隆起而在内部形成有一电池连接腔,所述铜排连接部的内部分别构成有一与电池连接腔连通的铜排连接槽,所述铜排连接部的上表面与电池连接部的连接处形成有一圈弧面,该弧面对应于电池连接腔的位置处,所述电池连接部和两铜排连接部的下表面中间分别开设有一连接柱让位孔和一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一端与连接柱让位孔相连、而另一端分别向左右两侧延伸并贯通护套本体的长度方向,所述连接柱让位孔和安装槽将护套本体的下表面沿前后方向一分为二,使护套本体的下表面形成开口。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连接部的上表面向上隆起呈Ω形,在Ω形的中央位置处开设有一贯通其上表面厚度方向的电压检测孔。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铜排连接部的长度为120mm~180mm。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铜排连接部的长度优选为150mm。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护套本体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在本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材料为橡胶、软塑料中的一种。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的有益效果:首先,由于采用了护套本体下方通过连接柱让位孔和连接槽一分为二并形成开口的结构,因而有效地提高了护套的装卸效率,显著提高了护套在初期安装和日常维护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其次,由于采用了铜排连接部的上表面与电池连接部的连接处形成有弧面结构,通过弧形的电池连接腔能够有效地避免内壁与凸台和连接柱紧密接触,防止了凸台对护套本体造成的挤压变形而出现的脱落情况,同时还避免了凸台及连接柱发热对护套本体造成热熔损坏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应用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护套本体、11.电池连接部、111.电池连接腔、112.弧面、113.电压检测孔、114.连接柱让位孔、12.铜排连接部、121.安装槽、122.铜排连接槽;2.电池、21.连接柱、22.螺钉;3.铜排、31.凸台。具体实施方式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畴。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针对目前图1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请参阅图1,本技术涉及一种铅炭电池的并联铜排护套,包括一护套本体1,前述护套本体1的中部构成有一电池连接部11、左右两端分别向两侧延伸并构成有一对扁平的铜排连接部12,前述电池连接部11的上表面向上隆起而在内部形成有一电池连接腔111,前述铜排连接部12的内部分别构成有一与电池连接腔111连通的铜排连接槽122,前述铜排连接部12的上表面与电池连接部11的连接处形成有一圈弧面112,该弧面112对应于电池连接腔111的位置处,前述电池连接部11和两铜排连接部12的下表面中间分别开设有一连接柱让位孔114和一安装槽121,前述安装槽121的一端与连接柱让位孔114相连、而另一端分别向左右两侧延伸并贯通护套本体1的长度方向,前述连接柱让位孔114和安装槽121将护套本体1的下表面沿前后方向一分为二,使护套本体1的下表面形成开口。前述电池连接部11的上表面向上隆起呈Ω形,在Ω形的中央位置处开设有一贯通其上表面厚度方向的电压检测孔113,该电压检测孔113方便电池运行维护。进一步地,前述铜排连接部12的长度为120mm~180mm,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150mm,用于充分保护裸露铜排。进一步地,前述护套本体1采用绝缘材料制成,该绝缘材料不受任何限制,可以为橡胶、软塑料中的一种,本实施例中优选为橡胶,具有强度高,不易损坏的特点。请参阅图2并结合图1,当需要安装前述护套本体1时,先把铜排3通过螺钉22固定在电池2的连接柱21上,铜排3与连接柱21的连接处形成有凸台31,然后将前述护套本体1通过连接柱让位孔114和安装槽121形成的开口向外掰开后套设在凸台31、连接柱21和铜排3上,此时,前述的电池连接部11通过弧面112与凸台31和铜排3分离而铜排连接部12包裹在凸台31两侧向外延伸的位置处,有效地避免了前述电池连接部11受到挤压发生变形使护套出现脱落的情况,同时还避免了前述电池连接部11与连接柱21、凸台31这些容易发热的部件紧密接触而造成热熔损坏的情况。另外,护套本体1两侧扁平的铜排连接部12设计符合铜排外观尺寸,使得整体与铜排贴合更为紧密,提高整体稳定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铅炭电池的并联铜排护套,包括一护套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本体(1)的中部构成有一电池连接部(11)、左右两端分别向两侧延伸并构成有一对扁平的铜排连接部(12),所述电池连接部(11)的上表面向上隆起而在内部形成有一电池连接腔(111),所述铜排连接部(12)的内部分别构成有一与电池连接腔(111)连通的铜排连接槽(122),所述铜排连接部(12)的上表面与电池连接部(11)的连接处形成有一圈弧面(112),该弧面(112)对应于电池连接腔(111)的位置处,所述电池连接部(11)和两铜排连接部(12)的下表面中间分别开设有一连接柱让位孔(114)和一安装槽(121),所述安装槽(121)的一端与连接柱让位孔(114)相连、而另一端分别向左右两侧延伸并贯通护套本体(1)的长度方向,所述连接柱让位孔(114)和安装槽(121)将护套本体(1)的下表面沿前后方向一分为二,使护套本体(1)的下表面形成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铅炭电池的并联铜排护套,包括一护套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本体(1)的中部构成有一电池连接部(11)、左右两端分别向两侧延伸并构成有一对扁平的铜排连接部(12),所述电池连接部(11)的上表面向上隆起而在内部形成有一电池连接腔(111),所述铜排连接部(12)的内部分别构成有一与电池连接腔(111)连通的铜排连接槽(122),所述铜排连接部(12)的上表面与电池连接部(11)的连接处形成有一圈弧面(112),该弧面(112)对应于电池连接腔(111)的位置处,所述电池连接部(11)和两铜排连接部(12)的下表面中间分别开设有一连接柱让位孔(114)和一安装槽(121),所述安装槽(121)的一端与连接柱让位孔(114)相连、而另一端分别向左右两侧延伸并贯通护套本体(1)的长度方向,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尊欢王建宏张文龙王智华张兴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中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