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型指静脉识别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0432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型指静脉识别设备,涉及一种指静脉识别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中部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立柱,第二支撑立柱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轨,固定轨中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前侧固定连接有滑动轨,滑动轨上方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上方固定连接有红外图像采集器,底座两侧上方固定连接有固定架,固定架中部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支杆,第一支杆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底座上方转动杆带动第一滑块转动,进而带动滑动轨移动,进而调节红外图像采集器的位置,第一电动推杆配合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可带动滑动板上下滑动,以调整红外发射器的高度,提升指静脉识别精准度。提升指静脉识别精准度。提升指静脉识别精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型指静脉识别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指静脉识别装置,具体是一种薄型指静脉识别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指静脉识别是静脉识别的一种,首先通过指静脉识别仪取得个人手指静脉分布图,从手指静脉分布图依据专用比对算法提取特征值,通过近红外光线照射,利用CCD摄像头获取手指静脉的图像,将手指静脉的数字图像存贮在计算机系统中,将特征值存储。实际上它和初代指纹识别的方式比较接近,依靠的是图像特征比对来进行认证和识别。
[0003]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7637168U)公开了一种薄型指静脉识别装置,虽说该装置通过将红外图像采集器和红外光发射器设置在安装壳底板的同一侧,使得红外图像采集器的采集方向和红外光发射器的发射方向均由安装壳底板指向安装壳顶板,但是该装置红外图像采集器和红外光发射器的位置均难以调节,可能导致指静脉识别不清晰。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薄型指静脉识别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型指静脉识别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薄型指静脉识别设备,包括底座、第一支撑立柱,底座中部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立柱,第一支撑立柱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滑块,底座中部上方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支撑立柱,第二支撑立柱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轨,固定轨中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前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滑块滑动连接的滑动轨,滑动轨上方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上方固定连接有红外图像采集器,底座两侧上方固定连接有固定架,固定架中部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支杆,第一支杆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一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的第一电动推杆,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方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杆,第二支杆上端转动连接有红外光发射机构。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红外光发射机构包括滑动板,转动连接在第二支杆上端的滑动板上方左侧固定连接有立板,立板右侧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右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上端固定连接有红外发射器,所述固定架两侧上方固定连接有辅助架,辅助架固定连接有中部与滑动板两侧滑动连接的限位杆。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上方固定连接有封盖。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右侧下方固定连接有控制器。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连接板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支撑立柱与固定轨的连接方式为螺钉连
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操作方便,底座上方转动杆带动第一滑块转动,进而带动滑动轨移动,进而调节红外图像采集器的平面位置,底座两侧上方第一电动推杆配合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可带动滑动板上下滑动,以调整红外发射器的高度,第二电动推杆则可调节其平面位置,便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提升指静脉识别精准度。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一种薄型指静脉识别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薄型指静脉识别设备中第二滑块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薄型指静脉识别设备中辅助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第一支撑立住、3-电机、4-转动杆、5-第一滑块、6-第二支撑立柱、7-固定轨、8-第二滑块、9-滑动轨、10-安装板、11-红外图像采集器、12-固定架、13-第一支杆、14-第一连接板、15-第二连接板、16-第二电动推杆、17-第二支杆、18-红外光发射机构、1801-滑动板、1802-立板、1803-第二电动推杆、1804-支撑杆、1805-红外发射器、1806-辅助架、1807-限位杆、19-封盖、2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4]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3,一种薄型指静脉识别设备,包括底座1、第一支撑立柱2,底座1中部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立柱2,第一支撑立柱2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3,电机3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4,转动杆4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滑块5,底座1中部上方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支撑立柱6,第二支撑立柱6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轨7,固定轨7中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8,第二滑块8前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滑块5滑动连接的滑动轨9,滑动轨9上方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0,安装板10上方固定连接有红外图像采集器11,底座1两侧上方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2,固定架12中部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支杆13,第一支杆13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板14和第二连接板15,第一连接板14一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二连接板15固定连接的第一电动推杆16,第一连接板14和第二连接板15上方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杆17,第二支杆17上端转动连接有红外光发射机构18。
[0015]开启电机3,电机3带动与电机3轴固定连接的转动杆4转动,进而带动与转动杆4转动连接的第一滑块5转动,进而带动与第一滑块5滑动连接的滑动轨9滑动,进而带动安装板10和红外图像采集器11左右移动。
[0016]所述红外光发射机构18包括滑动板1801,转动连接在第二支杆17上端的滑动板1801上方左侧固定连接有立板1802,立板1802右侧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1803,第二电动推杆16右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804,支撑杆1804上端固定连接有红外发射器1805,所述固定架12两侧上方固定连接有辅助架1806,辅助架1806固定连接有中部与滑动板1801两侧滑动连接的限位杆1807,开启第一电动推杆16和第二电动推杆1803,第一电动推杆16带动第一连接板14和第二连接板15移动,进而通过第一支杆13和第二支杆17带动滑动板1801上下滑动,进而带动立板1802上下移动,第二电动推杆16带动支撑杆1804和红外发射
器1805左右移动。
[0017]所述底座1上方固定连接有封盖19。
[0018]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连接板15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0019]所述第二支撑立柱6与固定轨7的连接方式为螺钉连接。
[0020]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作为上一实施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底座1右侧下方固定连接有控制器20,便于控制电机3和各电动推杆的运行。
[0021]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器20开启电机3,电机3带动与电机3轴固定连接的转动杆4转动,进而带动与转动杆4转动连接的第一滑块5转动,进而带动与第一滑块5滑动连接的滑动轨9滑动,进而带动安装板10和红外图像采集器11左右移动;开启第一电动推杆16和第二电动推杆1803,第一电动推杆16带动第一连接板14和第二连接板15移动,进而通过第一支杆13和第二支杆17带动滑动板1801上下滑动,进而带动立板1802上下移动,第二电动推杆1803带动支撑杆1804和红外发射器1805左右移动。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型指静脉识别设备,包括底座(1)、第一支撑立柱(2),底座(1)中部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立柱(2),第一支撑立柱(2)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3),电机(3)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4)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滑块(5),底座(1)中部上方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支撑立柱(6),第二支撑立柱(6)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轨(7),固定轨(7)中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8),第二滑块(8)前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滑块(5)滑动连接的滑动轨(9),滑动轨(9)上方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0),安装板(10)上方固定连接有红外图像采集器(11),底座(1)两侧上方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2),固定架(12)中部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支杆(13),第一支杆(13)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板(14)和第二连接板(15),第一连接板(14)一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二连接板(15)固定连接的第一电动推杆(16),第一连接板(14)和第二连接板(15)上方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杆(17),第二支杆(17)上端转动连接有红外光发射机构(18)。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数强冯恒强秦华锋王军刘毅科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