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药液与电能复用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0327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药液与电能复用输送装置,包括接口以及与接口相连接的水电复用线缆;所述接口中,上盖1和下盖9中间开有通孔,转子5穿过上盖1和下盖9之间的通孔,上盖1内的上弹片2和导电环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药液与电能复用输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送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药液与电能复用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植保无人机作业效率高,航空喷药比地面机械效率高一倍,相当于人工喷药的十倍,并且突击能力强,对突发、爆发性病虫害防控效果好,不受作物长势的限制,特别是作物生长至封行后行垄不清晰,航空作业可解决作物生长后期地面机械难以下田作业的问题。
[0003]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几年提出了“系留无人机”的概念,即将传统的无人机通过航空电缆与其他移动平台或固定平台相连,由平台经航空电缆传输电能至无人机,进而解决了常规无人机能源制约问题,提供更长期稳定的装备,实现实时供电,供药,能够有效地延长无人机工作时间。
[0004]目前,农用系留无人机没有配套一体化的药液和电能输送装置,不能够承受无人机的旋转。可见,对于系留无人机来说,一种有效的输送药液与电能的输送装置是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套一体化的药液和电能输送装置方案。不仅可以充分发挥系留植保高效率的优势,而且管道接头可以无限旋转,可以支持更加灵活的系留植保作业,具有降低成本、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的特点。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药液与电能复用输送装置,包括接口以及与接口相连接的水电复用线缆;所述接口包括上盖1、上弹片2、深沟球轴承4、转子5、滚针轴承6、下弹片8、下盖9;所述上盖1和下盖9中间开有通孔,转子5穿过上盖1和下盖9之间的通孔,转子包括液体流道壁5-1、导电环5-2、绝缘层5-3,转子中心为液体流道,液体流道壁5-1外层为绝缘层5-3,绝缘层5-3外侧为导电环5-2;上盖1内的上弹片2和导电环5-2的上端接触,下盖9内的下弹片8和导电环5-2的下端接触,上盖1和下盖9之间自内而外还依次设置有深沟球轴承4、滚针轴承6;深沟球轴承4允许转子5进行自由转动,滚针轴承6允许上盖1下盖9进行自由转动,转动过程中,上弹片2、下弹片8均和转子5的导电环5-2保持接触,保证电流的传输;所述水电复用线缆由内而外分别是液体流道管13、绝缘层11、导电金属极12和最外层橡胶层10,层与层之间通过热熔胶合在一起,液体流道管13输送液体,导电金属极12输送电流,通过绝缘层11保证正负极之间的绝缘,最后由一层耐磨橡胶包裹形成一体的结构。
[0007]进一步,水电复用线缆为多层同轴圆柱体结构。
[0008]进一步,转子5与深沟球轴承4内圈过盈配合,深沟球轴承4外圈与滚针轴承6内圈配合。
[0009]进一步,上弹片2和上盖1配合,保证同心,且预留的接线端伸出上盖1;下弹片2和下盖1配合,保证同心,且预留的接线端伸出下盖1。
[0010]进一步,将液体流道管13和液体流道壁5-1连接,输送液体,将导电金属极12分别
于上弹片2和下弹片8所预留的金属连接端子相连,输送电流。
[0011]进一步,上盖1和转子5之间设有轴用挡圈A3,下盖9和转子5之间设有轴用挡圈B7,装配完成后,用力压紧上盖1和下盖9,卡入轴用挡圈,完成配合。
[0012]进一步,导电金属极12为上下两个不接触的半圆弧状金属电极。
[0013]本专利技术的一体化的药液和电能输送装置,在传统管道全部优点的同时拥有更高的灵活性,可以兼容固定式、车载移动式和舰载移动式等多种工作方式。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药液与电能复用输送装置,该装置可以实现药液和电能的一体化输送,提高了装置的集成化程度。
[0016]2.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药液与电能复用输送装置,该装置管道接头的深沟球轴承4允许转子5进行自由转动,滚针轴承6允许上盖1下盖9进行自由转动,可以实现无限旋转,避免了管道运作过程中产生扭转所带来的不便,提高了装置的灵活性。该装置管状输送及其接口的上盖1和下盖9,卡入轴用挡圈决定了其运行时不会产生跑偏现象,减少了后期维护费用;同时该装置管道接头可实现无限旋转的同时紧密性好,避免了药液的泄露,提高了运输的可靠性,实现环保输送。
[0017]3.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药液与电能复用输送装置,该装置普适性强,可适用于固定式、车载移动式和舰载移动式等多种工作方式。
[0018]4.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药液与电能复用输送装置,其水电复用线缆可以任意弯曲、卷绕,适应性好,该装置实现了药液和电能的一体化输送与传统分装输送相比大大降低了输送成本。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专利进一步说明。
[0020]图1为接口剖视图;
[0021]图2为转子结构图;
[0022]图3为接口爆炸图;
[0023]图4为水电复用线缆结构图。
[0024]图中,1.上盖;2.上弹片;3.轴用挡圈A;4.深沟球轴承;5.转子;6.滚针轴承;7.轴用挡圈B;8.下弹片;9.下盖;10.橡胶层;11.绝缘层;12.导电金属极;13.液体流道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接口包括上盖1、上弹片2、轴用挡圈A3、深沟球轴承4、转子5、滚针轴承6、轴用挡圈B7、下弹片8、下盖9;所述上盖1和下盖9中间开有通孔,转子5穿过上盖1和下盖9之间的通孔,上盖1和转子5之间设有轴用挡圈A3,下盖9和转子5之间设有轴用挡圈B7,转子包括液体流道壁5-1、导电环5-2、绝缘层5-3,转子中心为液体流道,液体流道壁5-1外层为绝缘层5-3,绝缘层5-3外侧为导电环5-2;上盖1内的上弹片2和导电环5-2的上端接触,下盖9内的下弹片8和导电环5-2的下端接触,上盖1和下盖9之间自内而外依次设置有深沟球轴承4、滚针轴承6;深沟球轴承4允许转子5进行自由转动,滚针轴承6允许上盖1下盖9进行自由转动,转动过程中,上弹片2、下弹片8均和转子5的导电环5-2保持接触,保证电
流的传输。
[0026]该装置管道接头的深沟球轴承4允许转子5进行自由转动,滚针轴承6允许上盖1下盖9进行自由转动,可以实现无限旋转,避免了管道运作过程中产生扭转所带来的不便,提高了装置的灵活性。该装置管状输送及其接口的上盖1和下盖9,卡入轴用挡圈决定了其运行时不会产生跑偏现象,减少了后期维护费用;同时该装置管道接头可实现无限旋转的同时紧密性好,避免了药液的泄露,提高了运输的可靠性,实现环保输送。
[0027]如图2所示,转子包括液体流道壁5-1、导电环5-2、绝缘层5-3,转子中心为液体流道,液体流道壁5-1外层为绝缘层5-3,绝缘层5-3外侧为导电环5-2。
[0028]如图1、3所示,转子5与深沟球轴承4内圈过盈配合,深沟球轴承4外圈与滚针轴承6内圈配合。上弹片2和上盖1配合,保证同心,且预留的接线端伸出上盖1。下弹片2和下盖1配合,保证同心,且预留的接线端伸出下盖1。
[0029]本专利技术装配完成后,用力压紧上下盖,卡入轴用挡圈,完成配合,深沟球轴承4允许转子5进行自由转动,滚针轴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药液与电能复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口以及与接口相连接的水电复用线缆;所述接口包括上盖(1)、上弹片(2)、深沟球轴承(4)、转子(5)、滚针轴承(6)、下弹片(8)、下盖(9);所述上盖(1)和下盖(9)中间开有通孔,转子(5)穿过上盖(1)和下盖(9)之间的通孔,转子包括液体流道壁(5-1)、导电环(5-2)、绝缘层(5-3),转子中心为液体流道,液体流道壁(5-1)外层为绝缘层(5-3),绝缘层(5-3)外侧为导电环(5-2);上盖(1)内的上弹片(2)和导电环(5-2)的上端接触,下盖(9)内的下弹片(8)和导电环(5-2)的下端接触,上盖(1)和下盖(9)之间自内而外还依次设置有深沟球轴承(4)、滚针轴承(6);深沟球轴承(4)允许转子(5)进行自由转动,滚针轴承(6)允许上盖(1)下盖(9)进行自由转动,转动过程中,上弹片(2)、下弹片(8)均和转子(5)的导电环(5-2)保持接触,保证电流的传输;所述水电复用线缆由内而外分别是液体流道管(13)、绝缘层(11)、导电金属极(12)和最外层橡胶层(10),层与层之间通过热熔胶合在一起,液体流道管(13)输送液体,导电金属极(12)输送电流,通过绝缘层(11)保证正负极之间的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跃吴建邦孙淼刘慧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