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油脂中大麻素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前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20230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检测油脂中大麻素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前处理方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测油脂中大麻素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前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分析化学领域,提出了一种用于油脂中多种大麻素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检测的高效前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工业大麻是极有价值的经济作物,国外对包括工业大麻在内的大麻管控逐步放开,我国也将火麻仁(一种工业大麻的果实)列入药食同源产品清单,市面上也出现了火麻油、火麻仁与火麻糊的食品。但研究表明,人类摄入含量高于0.3%大麻素时显示精神活性,为此,联合国公约和许多国家的法律均将其列为“麻醉品”或“毒品”,并采取管控措施。因大麻素具有较强的脂溶性,在实际检测过程中难以将其从油脂中较好的分离出来,往往需要繁琐的样品提取与净化步骤以去除干扰,使得前处理步骤繁琐、检测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因此,开发新型新处理技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快速筛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油脂中四氢大麻酚(THC)、大麻酚(CBD)和大麻二酚(CBN)等大麻素检测的高效前处理方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技术,可较好的完成从油脂样品中提取并分离大麻素,实现油脂中大麻素类的检测,简单快速、准确可靠。
[0004]为了实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检测油脂中大麻素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前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5 g油脂样品,用甲醇定容至10 mL,涡旋混匀后,超声提取15 min,-20 ℃冷冻2h至油脂样品完全凝固,收集全部甲醇溶液,40 ℃下氮吹浓缩至近干,残留溶液用体积比为1:1的环已烷/乙酸乙酯溶液定容至10 mL,然后用凝胶净化柱净化;(2)净化时将样品加入凝胶净化柱中,并用足够量的体积比为1:1的环已烷/乙酸乙酯溶液不断淋洗凝胶净化柱,弃去最初的0mL-40mL馏出液,收集中间的40mL-60mL馏出液,在40 ℃下旋转蒸发浓缩至约1mL,再将此浓缩液加入凝胶净化柱中,继续用足够量的体积比为1:1的环已烷/乙酸乙酯溶液不断淋洗凝胶净化柱,弃去最初的0mL-40mL馏出液,收集中间的40mL-60mL馏出液,在40 ℃下氮吹至近干;(3)用3
×
1 mL的体积浓度75%乙腈水溶液洗脱氮吹后的残留,并收集汇总于试管中,涡旋混匀后,过0.22 μm纤维素滤膜,用仪器测定。
[0005]凝胶净化柱的制备:在玻璃层析柱的柱底垫少许玻璃棉,用湿法装入事先用体积比为1:1的环已烷/乙酸乙酯溶液浸泡0.5h的凝胶填料,装填柱高26cm,并使凝胶填料始终保持在洗脱溶液中。凝胶填料的型号为Bio-Beads S-X3。
[0006]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从油脂中提取大麻素的前处理方法,与以往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提取效率高,分离完全的特点,并能够与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气相色谱/质谱等方式结合开展检测,适用范围广。
[0007]本专利技术的显著优点在于:由于大麻素极性较弱,且具有较强的脂溶性,与油脂结合得极为紧密,使用溶剂液液萃取时仍会含有较多的油脂,难以通过后续固相萃取小柱完全净化,进而影响检测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具有亲水与亲油双重性质的凝胶填料,使凝胶填料在有机溶液浸泡后,溶胀成具有分子筛性能的多孔网状结构,通过其交联度和洗脱剂确定合适的孔径和排限极限,从而达到分离大分子油脂和小分子大麻素的目的。同时,为了进一步优化油脂样品净化的效果,本专利技术还增加了冷冻处理油脂的步骤,从而降低了用有机溶剂提取油脂样品后的含油量,减少了净化用凝胶填料的用量和分析时间。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不同检测方法下四氢大麻酚的含量。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领域常规方法。
[0010]1 实验部分1.1 试剂与材料四氢大麻酚、大麻酚、大麻二酚标准品100 μg/mL,购自天津阿尔塔公司;正已烷、环己烷、乙酸乙酯、甲醇、乙腈等试剂均为色谱纯或优级纯;凝胶净化柱:长30cm,内径2.3cm~2.5cm的玻璃层析柱;凝胶填料S-X3 Bio-Beads;火麻仁油、橄榄油市场购买。
[0011]1.2 实验仪器Agilent 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AutoClean A型凝胶渗透色谱仪,中国LabTech公司;EV311型旋转蒸发仪,中国LabTech公司;SPT-24A型氮吹浓缩仪,北京斯珀特公司;M S 3D S25型涡旋仪,德国IKA公司。数据处理使用Chemstation软件采集、分析和处理检测结果和数据。
[0012]1.3 样品前处理称取5 g油脂样品,用甲醇定容至10 mL,涡旋混匀后,超声提取15 min,-20 ℃冰箱中冷冻2h至油脂样品完全凝固,收集全部甲醇溶液,40 ℃下氮吹浓缩至近干,残留溶液用环已烷/乙酸乙酯(1:1,V/V)溶液定容至10 mL,凝胶渗透色谱柱净化。用3
×
1 mL的75%乙腈/水(V/V)溶液洗脱氮吹后的残留,并收集汇总于试管中,涡旋混匀后,过0.22 μm纤维素滤膜,用仪器测定。
[0013]1.4 净化在凝胶净化柱的柱底垫少许玻璃棉,用湿法装入事先用环已烷/乙酸乙酯(1:1,V/V)溶液浸泡0.5h的凝胶填料,装填柱高约26cm,并使凝胶填料始终保持在洗脱溶液中。净化时将样品加入凝胶净化柱中,并用足够量的环已烷/乙酸乙酯(1:1,V/V)溶液不断淋洗凝胶柱,弃去最初的0mL-40mL馏出液,收集中间的40mL-60mL馏出液,在40 ℃下旋转蒸发浓缩至约1mL,再将此浓缩液加入凝胶净化柱中,继续用足够量的体积比为1:1的环已烷/乙酸乙酯溶液不断淋洗凝胶净化柱,弃去最初的0mL-40mL馏出液,收集中间的40mL-60mL馏出液,在40 ℃下氮吹至近干。
[0014]1.5仪器条件1.5.1液相色谱条件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XDB-C18 (150 mm
×
4.6 mm);流动相:75 %乙腈/水(V/V);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0 μL;检测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波长:210 nm;柱温:35℃。
[0015]2 结果和讨论2.1 样品净化比较当前对食品中大麻素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试剂溶解后直接分析法、液液萃取/超声波萃取后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法,此类方法能够满足检测分析油脂含量低的食品中大麻素的要求,但对于检测分析油脂中的大麻素则效果不佳。
[0016]由于大麻素极性较弱,且具有较强的脂溶性,与油脂结合得极为紧密,使用溶剂液液萃取时仍会含有较多的油脂,难以通过后续固相萃取小柱完全净化,进而影响检测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具有亲水与亲油双重性质的凝胶填料,使凝胶填料在有机溶液浸泡后,溶胀成具有分子筛性能的多孔网状结构,通过其交联度和洗脱剂确定合适的孔径和排限极限,从而达到分离大分子油脂和小分子大麻素的目的。同时,为了进一步优化油脂样品净化的效果,本专利技术还增加了冷冻处理油脂的步骤,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油脂中大麻素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5 g油脂样品,用甲醇定容至10 mL,涡旋混匀后,超声提取15 min,-20 ℃冷冻2h至油脂样品完全凝固,收集全部甲醇溶液,40 ℃下氮吹浓缩至近干,残留溶液用体积比为1:1的环已烷/乙酸乙酯溶液定容至10 mL,然后用凝胶净化柱净化;(2)净化时将样品加入凝胶净化柱中,并用足够量的体积比为1:1的环已烷/乙酸乙酯溶液不断淋洗凝胶净化柱,弃去最初的0mL-40mL馏出液,收集中间的40mL-60mL馏出液,在40 ℃下旋转蒸发浓缩至1mL,再将此浓缩液加入凝胶净化柱中,继续用足够量的体积比为1:1的环已烷/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庆强杨方陈迪夏林兵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海关技术中心杭州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杭州海关口岸门诊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