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补偿膜,用该膜的偏振片和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9920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补偿膜,该膜的TN-TFT等TN型LCD视角特性得到改善,即其画面的对比度、显色、明暗反转现象可简单地得到改善,采用此光学补偿膜,可以提供以简单的结构显著改善视角的偏振片和液晶显示装置。(*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该膜的偏振片和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采用该膜的偏振片和液晶显示装置。现有技术目前,个人计算机正在经历多媒体化,即使对于携带式个人计算机,一般仍进行彩色显示。在上述携带式计算机中,主要采用STN液晶显示器或TFT液晶显示器。另外,近年来,液晶显示器的尺寸正在变大,要求大大改善其视角特性。于是,人们希望获得具有比过去高的补偿性能的(也称为光学各向异性体)。由于STN液晶显示器为采用双折射模式的显示器件,故具有下述问题,即通过由液晶产生的相位差显色,不可能进行黑白显示或彩色显示。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人们尝试D-STN方式(采用补偿用液晶盒的方式),该方式具有下述问题,即在作为液晶显示器的特征(薄、轻)方面,与时代的要求相反,即使在补偿用液晶盒的制作的情况下,仍要求较高的精度,合格率很差。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人们提出了各种方案,比如,在日本特开昭63-149624号文献中,提出了采用拉伸树脂膜的F-STN方式,另外在日本特开平3-87720号文献,日本特开平4-333019号文献中,提出了下述方法,在该方法中,为了保持D-STN方式的补偿性能,减小其质量和厚度,采用使液晶性高分子扭转取向的膜、进行颜色补偿。该液晶显示器的相位差补偿板由透光性基板和形成于该基板上的取向膜、以及以扭转取向方式固定在该取向膜上的液晶高分子层构成。另外,最近,作为TFT-TN液晶显示器的视角补偿,如日本特开平7-191217号文献所描述的那样,人们试图将迪斯科(デイスコチツクdiscotheque)液晶的膜设置于液晶盒的顶面和底面,以改善液晶盒的视角特性。该TN型液晶显示器用补偿膜与上述日本特开平3-87720号文献,日本特开平4-333019号文献中所描述的液晶显示器的相位差补偿板相同,由液晶性化合物在从光学方面来说基本上各向同性的树脂膜上实现取向的构成。在过去,作为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视角扩大的,人们尝试采用下述三种方案,每个方案是作为有效的方法提出的。(1)在支承体上保持具有上面描述的负的单轴性的化合物的迪斯科液晶性化合物的方法;(2)在支承体上保持下述物质的方法,该物质是使具有正的光学各向异性的向列型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沿深度方向改变液晶分子预倾角的混合取向;(3)通过下述方式,以模拟方式提供负的单轴性类似的光学特性的方法,该方式为在支承体上形成两个具有正的光学各向异性的向列型液晶性化合物的层,使各层的取向方向基本为90°;但是上面描述的各方案具有下述的问题。上述(1)的方法具有在用于TN模式的液晶面板的场合,从倾斜方向观看时的画面呈现黄色的迪斯科液晶性化合物本身特有的缺点。在上述(2)的方法中,液晶发现温度较高,在TAC(三乙酸纤维素)这样的各向同性的透明支承体上不能够将液晶的取向固定,必须在临时的另一支承体上进行取向固定后,将其转移到TAC这样的支承体上,工艺复杂,并且生产性极低。作为上述(3)的方法的一个实例,比如,在日本特开平8-15681号文献中公开有下述的4层结构的光学各向异性层,在该光学各向异性层中,形成通过具有取向性能的取向层实现取向的杆状的正的单轴性低分子液晶性化合物形成的层,将其固定,在该层上形成再次通过具有取向性能的取向层实现取向的杆状的正的单轴性低分子液晶性化合物形成的层,将其固定。在此场合,投影到2个液晶层的平面内的取向方向比如错开90°,由此可以模拟方式提供接近圆盘状的特性。因此,由于上述(3)的方法与迪斯科液晶性化合物的场合不同,没有显色的问题,故具有对于强调显色重现性的液晶电视机等的应用极为有利的特征。但是,该方法专门通过2个液晶层实现在迪斯科液晶性化合物的场合由1层构成的物质来进行,故效率确实很低。另外,这些方法均具有根本的共同的问题。即,如果采用这些方式,为了获得光学补偿性能,实质上必须在液晶面板的两面分别进行设置。这就意味着即使对于通过简便的的视角的改善的方式,成本仍非常高。在这些方式中,在具有一个膜时,左右的对称性必然显著降低,视角特性是非对称的。另外,在于设置时以使比如的面内的取向方向轴旋转错开45°的方式进行贴合的情况下,以及在具有改善对称性的场合的情况下,视角特性均未改善。按照此方式,尚不具有下述的方法,在该方法中,通过1个,以与2个相应的膜的场合相同的程度或超过该场合的程度,改善视角特性。另外,无法获得与IPS(横向电场模式)、VA(垂直取向模式)相当的程度的视角特性改善的的实例。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下述,该可简单地改善TN-TFT等的TN型LCD的视角特性,即从倾斜方向观看的场合的画面的对比度、显色、明暗的反转现象,另外采用上述,可以简单的结构提供显著地改善视角的偏振片和液晶显示装置。用于解决本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方式实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该包括支承体;光学各向异性层。其中,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为将液晶性化合物的取向固定的层,从光学方面说上述支承体为双轴性的纤维素酯膜。上述,其中,上述支承体的面内方向的光程差(Ro)在41~95nm的范围内,厚度方向的光程差(Rt)与Ro的比(Rt/Ro)在0.8~4.0的范围内,并且nx>ny>nz;Ro=(nx-ny)×dRt=((nx+ny)/2-nz)×dnx作为上述支承体的面内的最大折射率方向的x方向的折射率;ny作为与x方向相垂直的支承体面内的方向的y方向的折射率;上述,其中,厚度方向的光程差(Rt)与Ro的比(Rt/Ro)在0.8~3.0的范围内。上述,其中,厚度方向的光程差(Rt)与Ro的比(Rt/Ro)在0.8~1.4的范围内。上述,其中,上述支承体的流涎方向的折射率在支承体的面内的折射率中是最大的。上述,其中,厚度方向的光程差(Rt)与Ro的比(Rt/Ro)在1.5~3.0的范围内。上述,其中,与上述支承体的流涎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的折射率在上述支承体的面内的折射率中是最大的。上述,其中,包括用于对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中的液晶性化合物进行取向的取向层。上述,其中,上述取向层为对支承体表面进行研磨处理的层。上述,其中,上述取向层为光学取向层。上述,其中,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为1层。上述,其中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中的液晶性化合物为杆状液晶性化合物;上述光各向异性层中的杆状液晶性化合物的折射率为最大值的方向与上述支承体面之间的夹角的平均值在0°~80°的范围内。上述,其中,上述杆状液晶性化合物的折射率为最大值的方向与上述支承体面之间的夹角的平均值在0°~90°的范围内,沿上述支承体的厚度方向连续地或分级地变化。上述,其中,在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的杆状液晶性化合物中,最接近上述支承体的杆状液晶性化合物,杆状液晶性化合物的折射率为最大值的方向与支承体的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最远离上述支承体的杆状液晶性化合物的相应值。上述,其中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中的液晶性化合物为杆状液晶性化合物;上述杆状液晶性化合物的折射率为最大值的方向的支承相对面内的投影方向,与上述支承体的折射率为最大值的方向相垂直或基本相垂直。上述,其中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中的液晶性化合物从光学方面来说为正的单轴性的杆状液晶性化合物。上述,其中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的面内光程差在10~300nm的范围内,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厚度方向的光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补偿膜,该光学补偿膜包括: 支承体; 光学各向异性层; 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为液晶性化合物的取向固定的层, 上述支承体为光学双轴性纤维素酯膜。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原宪康久保伸夫梅田博纪滝山信行矢岛孝敏田坂公志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