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薄膜、偏振器和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9444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光学薄膜,该光学薄膜具有由三层双折射薄膜A、B和C层叠在一起而形成的叠片,双折射薄膜A显现折射率分散,且显现从0.4到0.6的Nz,双折射薄膜B显现比双折射薄膜A更大的折射率分散,并显现比双折射薄膜A小的Re,且显现从0.4到0.6的Nz,双折射薄膜C显现从200到350nm的Re,并显现从0.6(不包含在内)到0.9的Nz,当Re=(nx-ny)d且Nz=(nx-nz)/(nx-ny)时,双折射薄膜A和B具有彼此垂直相交的慢轴,其中nx,ny和nz为在三维方向X、Y和Z中每层双折射薄膜的折射率,d为双折射薄膜的厚度。一种偏振器,其具有上述限定的一层光学薄膜和一层吸收型偏振片组成的叠片,该吸收型偏振片被层叠在光学薄膜的双折射薄膜C一侧,从而吸收型偏振片的吸收轴平行于双折射薄膜C的慢轴。具有上述限定的光学薄膜或偏振器的液晶显示设备或其它显示设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文件NO.2001-106561为基础,该文件在本文中被引用。
技术介绍
1、专利技术的领域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薄膜,不论观察点如何变化,几乎不发生层压的轴向位移,因此该光学薄膜适合用于形成显示质量高的液晶显示设备、圆形偏振器或抗反射片。2、相关技术的描述如果为了提高液晶显示设备的显示质量,在一偏振器和一液晶元件之间放置一相位延迟器,或用于形成圆形偏振器或抗反射片的四分之一波长片由一层双折射膜形成,基于延迟器或四分之一波长片的材料所特有的扩散性,双折射根据光的波长被扩散。结果是,随着波长的减小双折射倾向于增加。为此,片的延迟随着光的波长而变化,从而偏振的状态不能均匀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提出了一种光学薄膜,该薄膜包括层叠在一起的两层双折射薄膜,这两层双折射薄膜的双折射扩散根据光波长的不同而不同,因此,两层双折射薄膜的各慢轴彼此垂直相交(日本特开平5-27118号公报和日本特开平10-239518)。该提案的目的在于利用双折射薄膜的迭片结构,根据光波长来控制双折射扩散,从而双折射随着波长的减小而减小。即,该提案是为了在一宽波长范围内实现偏振状态的均匀变化时,获得均匀的补偿效果。对于光轴,虽然为了达到所需要的效果,可以保持垂直交叉关系,但由于明显的轴间角的变化,当从倾斜方向以从光轴偏移的方位角观察时,所述垂直交叉关系被破坏。因此,存在一个问题,即偏振的状态发生变化而不能实现所需要的效果。即使在如特开平5-27118中公开的双折射薄膜的Nz值被控制以补偿从偏振器的轴向位移情况下,这种方法在补偿双折射层合薄膜自身的轴向位移上也不是有效的。专利技术的概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开发一种光学薄膜,其中不论观察点怎样变化,彼此垂直交叉的慢轴之间的轴向关系能够被保持良好,从而该光学薄膜能够被用于形成一种显示质量较好的液晶显示设备,以及一种四分之一波片等。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薄膜,该光学薄膜为由三层双折射薄膜A、B和C层叠在一起所形成的叠片,双折射薄膜A根据光的波长显现折射率分散,且显现从0.4到0.6的Nz,双折射薄膜B根据光的波长显现比双折射薄膜A大的折射率分散,并显现比双折射薄膜A小的Re,且显现从0.4到0.6的Nz,双折射薄膜C显现从200到350nm的Re,并显现从0.6(不包含在内)到0.9的Nz,当Re=(nx-ny)d且Nz=(nx-nz)/(nx-ny)时,双折射薄膜A和B具有彼此垂直相交的慢轴,其中nz为每层双折射薄膜在表示双折射薄膜厚度方向的Z轴方向上的折射率,nx为双折射薄膜在X轴方向上的折射率,该X轴方向表示在与Z轴垂直的平面中的双折射薄膜的最大折射率的方向,ny为双折射薄膜在Y轴方向上的折射率,该Y轴方向表示与X轴和Z轴都垂直的方向,d为双折射薄膜的厚度。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设备,该设备具有液晶元件和至少一层上述限定的且配置于液晶元件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光学薄膜。根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偏振器,该偏振器具有由上述限定的光学薄膜和吸收型偏振片形成的叠片,该吸收型偏振片被层叠在光学薄膜的双折射薄膜C一侧上,从而在双折射薄膜C位于光学薄膜的外侧的情况下,吸收型偏振片的吸收轴平行于双折射薄膜C的慢轴。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设备,该设备具有一种液晶元件,和至少一个上述限定的且配置于液晶元件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偏振器,从而偏振器的吸收型偏振片位于外侧。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限定的偏振器的显示设备,其中双折射薄膜A和B的叠片的面内延迟在80至400nm的范围内;且偏振器被配置在最外表面上,从而偏振器的吸收型偏振片位于最外侧。根据本专利技术,除延迟的特性之外,该延迟是由于双折射在光轴上几乎不发生变化能够通过双折射薄膜A和B的结合和双折射薄膜A和B的设置关系而被保持而实现的,即使在观察点在360°的范围内变化的情况下,光轴之间的垂直交叉关系也能够被精确地保持。因此,能够获得一种光学薄膜,即使在任何方位角观察该光学薄膜的情况下,该光学薄膜也能够实现均匀补偿效果,其中双折射薄膜C能够补偿从偏振片沿着倾斜观察方向的轴向位移,从而防止了光学薄膜的光轴的变化。结果是,该光学薄膜能够被用于形成一种显示质量良好的液晶显示设备。此外,该光学薄膜起四分之一波片的作用,与吸收型偏振片结合应用,用于获得一种圆形偏振器或一种抗反射片,其中能够实现在一宽波长范围内的偏振状态的均匀变化,从而不管在任何方位角观察的情况下,也能获得均匀的补偿效果。该圆形偏振器或抗反射片能够被用于获得各种类型的显示质量良好的显示装置。通过下文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结合附图,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的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学薄膜的一个示例的截面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偏振器的一个示例的截面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设备的一个示例的截面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设备的另一个示例的截面图;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学薄膜1具有由三层双折射薄膜A、B和C层叠在一起形成的叠片,双折射薄膜A根据光的波长显现折射率分散,且显现从0.4到0.6的Nz,双折射薄膜B根据光的波长显现比双折射薄膜A更大的折射率分散,并显现比双折射薄膜A小的Re,且显现从0.4到0.6的Nz,双折射薄膜C显现从200到350nm的Re,并显现从0.6(不包含在内)到0.9的Nz,当Re=(nx-ny)d且Nz=(nx-nz)/(nx-ny)时,双折射薄膜A和B具有彼此垂直相交的慢轴,其中nz为每层双折射薄膜在表示该双折射薄膜厚度方向的Z轴方向上的折射率,nx为双折射薄膜在X轴方向上的折射率,该X轴方向表示在与Z轴垂直的平面中的双折射薄膜的最大折射率的方向,ny为双折射薄膜在Y轴方向上的折射率,该Y轴方向表示与X轴和Z轴都垂直的方向,d为双折射薄膜的厚度。因此,“根据光波长的折射率分散”等于示出光波长和折射率之间关系的图线的斜率。该光学薄膜能够由双折射薄膜A、B和C形成的叠片构成。这样,一种根据光波长显现折射率分散且显现从0.4到0.6的Nz的双折射薄膜更适合用作双折射薄膜A(第一双折射薄膜)。一种根据光波长显现比双折射薄膜A更大的折射率分散,且显现比双折射薄膜A更小的Re,且显现从0.4到0.6的Nz的双折射薄膜更适合用作双折射薄膜B(第二双折射薄膜)。一种显现Re为从200到350nm,且Nz从0.6(不包含在内)到0.9的双折射薄膜更适合用作双折射薄膜C(第三双折射薄膜)。顺便提及,在本说明书中,Nz和Re被定义为Nz=(nx-nz)/(nx-ny)及Re=(nx-ny)d,其中nz为每层双折射薄膜在表示双折射薄膜的厚度方向的Z轴方向上的折射率,nx为双折射薄膜在X轴方向上的折射率,该X轴方向表示在与Z轴垂直的平面中的双折射薄膜的最大折射率的方向,ny为双折射薄膜在Y轴方向上的折射率,该Y轴方向表示与X轴和Z轴都垂直的方向,d为双折射薄膜的厚度。上述定义在下文中适用。因此,双折射薄膜A、B和C可以以这样的结合被应用,即双折射薄膜A、B和C之间至少有一个特性彼此不同,例如取决于光的波长的折射率分散,Re和Nz。因此,这些双折射薄膜至少在以下特性之一不同,即组成材料、取决于光波长的折射率分散、取决于光波长的双折射分散、Re和Nz,就可以被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薄膜,包括由第一、第二和第三双折射薄膜形成的叠片,所述第一双折射薄膜根据光的波长显现折射率分散,且显现从0.4到0.6的Nz,所述第二双折射薄膜根据光的波长显现比所述第一双折射薄膜更大的折射率分散,并显现比所述第一双折射薄膜小的Re,且显现从0.4到0.6的Nz,所述第三双折射薄膜显现从200到350nm的Re,并显现从0.6(不包含在内)到0.9的Nz,当Re=(nx-ny)d且Nz=(nx-nz)/(nx-ny)时,所述第一和第二双折射薄膜具有彼此垂直相交的慢轴,其中nz为每层双折射薄膜在表示所述双折射薄膜厚度方向的Z轴方向上的折射率,nx为所述双折射薄膜在X轴方向上的折射率,该X轴方向表示在与Z轴垂直的平面中的所述双折射薄膜的最大折射率的方向,ny为所述双折射薄膜在Y轴方向上的折射率,该Y轴方向表示与X轴和Z轴都垂直的方向,d为所述双折射薄膜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矢野周治梅本清司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