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膜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195722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1:50
在包含COP的基材膜经由易粘接层而层叠硬涂层的构成中,即使在进行了耐候试验后,也确保密合性,且抑制卷曲。层叠膜(10)以如下的层叠顺序具备:包含环烯烃树脂的基材膜(1)、包含热固化性的水系聚烯烃及交联剂的易粘接层(2)、和包含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的硬涂层(3)。易粘接层(2)的交联率为23~85%。易粘接层(2)的交联率为23~85%。易粘接层(2)的交联率为23~8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层叠膜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用作液晶显示装置的偏振片的表面保护膜的、包含硬涂层的层叠膜和该层叠膜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显示装置的技术开发在推进,不仅是招牌用的大型的显示装置而且也在开发具有曲面并且设计性高的显示装置。对于后者的显示装置,例如研究了设置于车站、公共设施内的柱或者用作车内的计量设备(例如转速计)等的替代品。
[0003]但是,就液晶显示装置而言,用一对偏振片夹持液晶层而构成。另外,在有机EL显示装置中,也有时利用用于防止外光的反射的偏振片(圆偏振片)。在这些偏振片中,包含保护起偏镜的光学膜。作为该光学膜的要求,除了为薄膜以外,还要求考虑使用环境的变动(例如湿度变化)而具有耐湿性。因此,作为上述光学膜,进行作为低透湿的环烯烃聚合物(COP)膜的研究。
[0004]另一方面,在车载用途中使用显示装置的情况下,需要考虑人的安全而使光学膜具有高的耐伤性、抗冲击性,因此,在基材膜上,一般进行涂布硬涂层等的加工。但是,在低透湿的COP膜中,一般化学的反应部位少,因此如果将COP膜用作基材膜,则与硬涂层的结合弱,需要密合性的改进。
[0005]关于这点,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在COP膜与硬涂层之间介有易粘接层,谋求COP膜与硬涂层的初期密合性及经时密合性的提高。予以说明,对于经时密合性,通过将带有硬涂层的COP膜(在此也称为“层叠膜”)在温度90℃的送风干燥机中设置于样品吊具而保存30天后,按照JIS-K5600-5-6进行采用交叉切割的剥离试验来评价。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45368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10]但是,在车载用途中使用显示装置的情况下,不仅使用环境为引起湿度变动的环境,而且是暴露于光(例如紫外线)的环境,因此对于显示装置的光学膜,要求非常高的耐候密合性(即使在长时间照射了紫外线后也能够确保密合性的性能)和耐候卷曲特性(即使长时间照射了紫外线后也抑制固化收缩引起的卷曲的性能)。在专利文献1中,虽然如上所述对于经时的耐热产生的密合性进行了研究,但对于经时的紫外线照射产生的密合性及卷曲没有任何研究。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层叠膜中,在进行了采用长时间的紫外线照射的耐候试验后,也未必能说确保密合性、且能够抑制卷曲。
[0011]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在包含COP的基材膜经由易
粘接层将硬涂层层叠的构成中即使在进行了采用长时间的紫外线照射的耐候试验后也确保密合性、且能够抑制卷曲的层叠膜、和该层叠膜的制造方法。
[0012]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3]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的层叠膜以如下的层叠顺序具备:包含环烯烃树脂的基材膜、包含热固化性的水系聚烯烃及交联剂的易粘接层、和包含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的硬涂层,上述易粘接层的交联率为23~85%。
[0014]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的制造方法为上述层叠膜的制造方法,其包含:在上述基材膜上形成上述易粘接层的易粘接层形成工序、和在上述易粘接层上形成上述硬涂层的硬涂层形成工序,在上述硬涂层形成工序中,在上述易粘接层的交联率为10~80%时,在上述易粘接层上涂布包含上述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的硬涂层形成材料,然后,通过干燥及电离放射线的照射来使上述电离放射线固化树脂固化,由此形成上述硬涂层,且将上述易粘接层的交联率调整为23~85%。
[0015]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6]在包含COP的基材膜经由易粘接层将硬涂层层叠的构成中,易粘接层包含交联剂,其交联率在规定的范围内,因此在对层叠膜进行长时间照射电离放射线(例如紫外线)的耐候试验时,在易粘接层中交联为未反应的部分发生交联反应,在与硬涂层的界面附近与硬涂层的树脂结构缠结。由此,即使在进行了耐候试验后,也能够确保易粘接层与硬涂层的密合性。另外,由于易粘接层的交联率为规定的范围内,因此即使在进行了耐候试验后,也能够抑制易粘接层的过度的固化收缩,由此,能够抑制层叠膜的卷曲。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层叠膜的概略的构成的截面图。
[0018]图2为示意地表示上述层叠膜中所含的易粘接层与硬涂层的界面处的分子的模型的说明图。
[0019]图3为表示上述层叠膜的制造工序的流程的流程图。
[0020]附图标记的说明
[0021]1 基材膜
[0022]2 易粘接层
[0023]3 硬涂层
[0024]10 层叠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对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基于附图进行说明,如下所述。应予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在将数值范围表示为A~B的情况下,在该数值范围中包含下限A及上限B的值。
[0026][层叠膜][0027]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层叠膜10的构成的截面图。层叠膜10以如下的层叠顺序包括基材膜1、易粘接层2和硬涂层3。基材膜1包含环烯烃树脂(COP)。易粘接层2包含热固化性的水系聚烯烃及交联剂。硬涂层3包含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等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
[0028]图2示意地表示易粘接层2与硬涂层3的界面处的分子的模型。在本实施方式中,易
粘接层2包含交联剂,将其交联率设定为23~85%。由此,对于层叠膜10进行长时间照射作为电离放射线的紫外线的耐候试验时,在易粘接层2中交联为未反应的部分发生交联反应。即,由于耐候试验时施加的热,交联剂与易粘接层2的官能团逐一反应。而且,在易粘接层2与硬涂层3的界面附近,易粘接层2的交联结构与硬涂层3的网状结构缠结(参照图2的“有交联剂”的状态),在上述界面处产生三维的强度。由此,即使在进行了耐候试验后,也能够确保易粘接层2与硬涂层3的密合性。
[0029]另外,易粘接层2包含水系聚烯烃,因此通过包含COP的基材膜1的烯烃部分与易粘接层2的水系聚烯烃的相互作用(分子间力),确保基材膜1与易粘接层2的密合性。因此,即使在进行了耐候试验后,也能够经由易粘接层2而确保基材膜1与硬涂层3的密合性。另外,易粘接层2的水系聚烯烃由于为热固化性,因此通过将构成易粘接层2的材料在基材膜1上涂布而干燥,能够容易地形成易粘接层2。
[0030]另外,如果易粘接层2的交联率不到23%,则由于交联剂的未反应部分多,因此通过进行了耐候试验时的热,易粘接层2变得容易固化收缩,其结果,层叠膜10变得容易卷曲。另一方面,如果易粘接层2的交联率超过85%,由于交联剂的未反应部分少,因此即使进行耐候试验,也不能充分地利用交联剂的交联反应,其结果,担保通过交联反应来使易粘接层2与硬涂层3的密合性提高的效果变得困难。
[0031]因此,通过将易粘接层2的交联率设定为23~85%,即使在对层叠膜10进行耐候试验后,也能够充分利用交联剂的交联反应,担保经时的密合性提高的效果,且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层叠膜,其特征在于,其以如下的层叠顺序具备:包含环烯烃树脂的基材膜、包含热固化性的水系聚烯烃及交联剂的易粘接层、和包含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的硬涂层,所述易粘接层的交联率为23~8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易粘接层的交联率为26~78%。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易粘接层的交联率为35~46%。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碳二亚胺系或噁唑啉系。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涂层包含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作为所述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6.一种层叠膜的制造方法,其为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土谷卓史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