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9250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含夹住液晶层的一对基板、设在该基板的一侧的显示面及配置在该基板的另一侧的照明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沿着与前述显示面垂直相交的方向的前述基板的至少一个侧面上形成遮光膜,以防止自前述照明装置透过前述基板的至少一个侧面发生漏光。(*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个人计算机、工作站等所用的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用于防止来自背光单元的漏光的有效技术。
技术介绍
STN(超扭转向列)方式、或TFT(薄膜晶体管)的液晶显示模块现被广泛用作为笔记本型计算机等的显示装置。这些液晶显示模块包含液晶显示面板,在周围配置有驱动电路部;及背光单元,其照射该液晶显示面板。例如,TFT方式的液晶显示模块是将形成有彩色滤光层的滤光层基板与形成有像素电极及薄膜晶体管(TFT)的TFT基板,通过形成在两基板的周缘部的密封部件,以使形成有取向膜的面彼此相对的方式予以贴合,将液晶注入密封在两基板间,形成液晶显示面板。这种技术记载在如日本专利特公昭60-19474号公报、实开平4-22780号公报中。通常,液晶显示面板是由具有显示窗的矩形框予以覆盖,该框的显示窗区域构成液晶显示模块的显示区域,框的显示窗周围区域通常称为框边区域。而且,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窗区域上配置有偏振片。另一方面,若设背光单元所照射的光为100%,则用于在液晶显示面板上显示图像的光(实际上使用者所观察到的光)大体不超过10%。剩下的约90%的光是在液晶显示模块内部衰减流失。前述框边区域的功能也在于作为遮光板,用于防止自背光单元所照射的光中的用于在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图像的光以外的光(前述剩下的约90%的光)的一部分漏出至使用者侧。近年来,笔记本型计算机等之外形尺寸并无变化,而显示面的面积则显著变大,即大画面化。随之在液晶显示模块中,也希望能保持原外形尺寸而使显示区域大画面化。在液晶显示模块中,为能保持原外形尺寸并加大显示区域,必须将前述框边区域更加狭窄化(即狭框边化)。但是,通过该狭框边化,前述用于在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图像用的光以外的光(前述剩下的约90%的光)的一部分,会从框与偏振片间漏出至使用者侧,使液晶显示面板的周围部分(与框的边界部分变亮)发光,因此显著影响显示画面的显示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前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技术,在液晶显示装置中,防止从液晶显示组件的侧面射入而从上侧盒(case)与偏振片间漏出的照明光漏光,而可提高显示画面的显示品质。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它目的与新颖的特征,根据本说明书的记载及附图即可明白。以下简单说明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专利技术中代表性的概要。即,本专利技术的第1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液晶显示组件(也称液晶显示面板),其具有一对基板(例如主面互相重合配置的第1基板及第2基板)及夹在其中的液晶层,并以该一对基板中的一个主面为显示面(对使用者显示图像的面);及照明装置(侧边型或正下方型的背光),其设在前述液晶显示组件的前述一对基板中的另一个主面上;其中在沿着与前述一对基板的前述显示面交叉方向(即所谓液晶显示组件的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面上,设置遮光膜。遮光膜的膜厚设定厚度为对液晶显示组件的厚度方向不增加即可。例如,对前述一对基板侧面,以同样的厚度从前述一对基板的任一个都涂敷光透过性低的材料(遮光材料),或将这种遮光材料的带或密封件以跨过此一对基板侧面的方式贴装,来将前述遮光膜设在该基板侧面。较佳的遮光膜的一例是具有大体均一的膜厚。本专利技术的第2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第1基板与第2基板;及密封部件,其设在前述第1基板与第2基板的各主面(互相相对的第1基板的第1面及第2基板的第1面)的周边部之间,形成封入液晶的空间;且前述密封部件具有注入口,用于将液晶注入前述第1基板及前述第2基板的主面间;而且,前述注入口由密封部件予以封塞;其中至少在设有前述密封部件的侧的前述第1基板及前述第2基板的侧面,设有遮光膜。密封部件是从第1基板或第2基板中的任一个的主面观看,除了前述注入口外,形成为环状。在此密封部件的回路与第1及第2基板的主面间所围住的空间形成液晶层。封塞住前述注入口的密封部件多是形成向此密封部件的环状外侧突出;也有可能具有比密封部件高的光透过率。而且,较佳的遮光膜的一例以前述本专利技术的第1例的形态为准。而且,与第1例同样的,第2例也可使用于采用具有充分的光透过性的绝缘性材料(玻璃或塑料等的透明绝缘材)所成的第1及第2基板,在这些基板的一侧设置照明装置,在另一个主面上显示图像的所谓的透过型的液晶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3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第1基板,其在一个主面(第1面)上将多个像素配置成矩阵状,该像素具有开关元件(例如薄膜晶体管或薄膜二极管)及与其连接的像素电极者;第2基板,其一个主面(第1面)与前述第1基板的一个主面相对;液晶层,其被封入前述第1基板及前述第2基板的各个前述一个主面(各第1面)间;及端子部,其将驱动电压供给至沿着前述第1基板的主面的相互交叉的两边的各周边部所设的前述开关元件;其中在沿着前述第1基板的主面上形成有前述端子部的2边所分别相对的另外2边中的至少一边的该第1基板及前述第2基板的侧面上,设置遮光膜。本专利技术的第3例的构造,是在前述第1基板的主面的设有端子部的相邻2边所相对的另外2边(这些也相邻接)未设端子部的液晶显示装置,即使用于所谓仅从基板主面的相对的一对的边的单侧,对开关元件进行电压施加或信号供给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遮光膜可设在前述第1基板的主面的形成有前述端子端的2边所分别相对的另外2边上。此例的第1基板在使用薄膜晶体管作为开关元件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称为TFT基板。薄膜晶体管是使用具有由例如非晶态或多结晶硅所成的信道的场效应晶体管,薄膜二极管是使用层积例如金属或合金膜-绝缘膜-金属或合金膜的MIM组件。本专利技术的第3例的较佳实施形态之一是在沿着前述第1基板的设有端子部的2边的周边部,装设驱动各前述像素电极的半导体芯片(也称为半导体集成电路或IC)。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第3例是在前述第1基板的第1面(与前述第2基板相对的主面)的显示区域,将多个像素(像素电极)配置成矩阵状(二维),将覆盖此第1基板及第2基板周围并具有使前述显示区域露出的开口的遮旋光性框形构件(所谓上侧盒),从液晶显示装置的上侧(使用者观看前述显示区域的侧),覆盖与第1基板或第2基板的前述液晶层相反侧的主面周缘。以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第3例为基础的本专利技术的第4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液晶显示组件,包含第1透明绝缘基板,在一个主面上将多个像素电极配置成矩阵状;第2透明绝缘基板。其一个主面是与前述第1透明绝缘基板的该一个主面相对;及密封部件,设在前述第1及第2透明绝缘基板的各个该主面的一个周缘之间;在该主面间形成封入液晶的空间;及上侧盒,具有遮旋光性且为框形,其覆盖前述液晶显示组件的前述第1及第2透明绝缘基板的侧面,且具有开口,以将前述透明绝缘基板中的一个的前述另一个主面露出作为显示区域;前述液晶显示组件具有沿着前述透明绝缘基板的任一个的主面的第1边及比该第1边长且与其交叉的第2边;其中沿着前述第1透明绝缘基板及前述第2透明绝缘基板的前述第1边(所谓的短边)的一个侧面,与沿着前述第2边(所谓的长边)的一个侧面,各设有遮光膜。而且,较佳的遮光膜的一例,是以前述本专利技术的第1例的形态为准。而且,与第1例相同的,第3例及第4例也可用于采用具有充分的光透过性的绝缘性材料(玻璃或塑料等透明绝缘材料)所成的第1及第2基板,在这些基板的一侧设置照明装置,在另一个主面上形成显示图像的所谓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而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液晶显示组件,其具有一对基板及夹在其中的液晶层,并以该一对基板中的一个主面为显示面;及 照明装置,其设在前述液晶显示组件的前述一对基板中的另一个主面上;且 在沿着与前述一对基板的前述显示面交叉方向的至少一个侧面上,设置遮光膜。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田阳子西泽重喜深山宪久小林直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日立器件工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