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织机用产品的下拉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8758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编织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编织机用产品的下拉机构,包括转存箱、活动隔板、安装箱、伺服电机、凸轮、活动杆、导向套、受力板、复位弹簧、编织机本体、输送架、支撑座、导向杆、滑套、推板、电动推杆和支撑腿,所述活动隔板位于转存箱的内部,所述转存箱内壁的前后两侧的中间位置分别与活动隔板的前后两侧转动连接,所述安装箱的顶部固定安装在转存箱底部的左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到了使编织成品能够快速由编织机内部进行流出的目的,避免了在编织机内部反复堆叠而导致通道堵塞现象的发生,同时配合活动隔板的动作速率能够具备合理控制织物流出的速率,从而保证了编织成品流出的规律性以及质量。规律性以及质量。规律性以及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编织机用产品的下拉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编织机
,尤其涉及一种编织机用产品的下拉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编织机主要用于造船厂家、远洋运输、国防军工、海上石油、港口作业、汽车航空及火车、家具、鞋业、服装、腰带、手腕带、饰品等广大领域。其产品编织结构合理、工艺科学、具有高强力、低伸长、抗磨耐损、操作简便等优点。特别适宜制作大规模绳索。
[0003]在编织机的使用过程中,编织出来的产品多数是靠自身重量堆积在一起随后流出,而当织物自身重量较轻时,编织成品自身不能够很快的从编织机内出来,这样就影响了编织机的工作效率,同时织物之间堆叠程度越来越高,致使通道处出现堵塞现象,而且堆叠的织物容易与未编织成型的织物进行缠绕,因此引发设备故障,同时也影响了编织产品的质量,不能够满足现代纺织车间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编织机用产品的下拉机构,到了使编织成品能够快速由编织机内部进行流出的目的,避免了在编织机内部反复堆叠而导致通道堵塞现象的发生,同时配合活动隔板的动作速率能够具备合理控制织物流出的速率,从而保证了编织成品流出的规律性以及质量。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编织机用产品的下拉机构,包括转存箱、活动隔板、安装箱、伺服电机、凸轮、活动杆、导向套、受力板、复位弹簧、编织机本体、输送架、支撑座、导向杆、滑套、推板、电动推杆和支撑腿,所述活动隔板位于转存箱的内部,所述转存箱内壁的前后两侧的中间位置分别与活动隔板的前后两侧转动连接,所述安装箱的顶部固定安装在转存箱底部的左侧,所述伺服电机的底部固定安装在安装箱内壁底部的后方,所述凸轮固定安装在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活动杆的顶端与活动隔板底部的左侧活动铰接,所述导向套的底部固定安装在转存箱内壁底部中间位置的右侧,所述活动杆的底部贯穿导向套并延伸至安装箱的内部,所述活动杆与导向套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杆的底部与受力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套接在活动杆的外表面上,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受力板的顶部和安装箱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转存箱的左侧固定安装在编织机本体的右侧上,所述编织机本体右侧的出料口与转存箱处于连通状态,所述输送架的底部固定安装在转存箱内壁的底部上,所述输送架的形状为U字形,所述输送架的右端延伸至转存箱右侧的外部。
[000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撑座以两个为一组分别固定安装在输送架内壁前后中间位置的两侧,两个导向杆分别固定安装在两组支撑座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滑套套接在导向杆的外表面上,所述滑套与导向杆滑动连接,所述
推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滑套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推板的底部与输送架内壁的底部相接触。
[0011]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推杆的固定端固定安装在输送架内壁左侧的中间位置上,所述电动推杆的自由端与推板的左侧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腿分别固定安装在输送架底部右侧前后位置上,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护垫。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编织机用产品的下拉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通过伺服电机的运行驱动凸轮进行转动,在凸轮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对受力板进行向上顶起,而活动杆的顶端顶升活动隔板的左侧向上转动,同时活动隔板的右侧相反向下转动并开启通道,伴随凸轮的循环转动,而活动隔板始终处于开启以及闭合循环动作的两种状态中,使得织物能够根据出料速度进行自动叠加,因此达到了使编织成品能够快速由编织机内部进行流出的目的,避免了在编织机内部反复堆叠而导致通道堵塞现象的发生,同时配合活动隔板的动作速率能够具备合理控制织物流出的速率,从而保证了编织成品流出的规律性以及质量。
[0016]2、本技术通过电动推杆的运行,在编织成品于输送架内部堆叠数量达到设定值后,电动推杆动作推动推板向右侧滑动,同时配合滑套在导向杆上的滑动进行轨迹限制,以此提高了推板推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了编织成品易于出现倾斜的现象发生,并且推板能够将输送架中的成品向右侧推送,从而提高了对于编织成品的输送效率,保证了编织品输送时的整齐性,而且每批次的堆叠数量能够根据需求进行设定,进而提高了后续包装过程的便捷性需求。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结构转存箱的俯视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结构转存箱以及安装箱的正面剖示图。
[0020]图中:1、转存箱;2、活动隔板;3、安装箱;4、伺服电机;5、凸轮;6、活动杆;7、导向套;8、受力板;9、复位弹簧;10、编织机本体;11、输送架;12、支撑座;13、导向杆;14、滑套;15、推板;16、电动推杆;17、支撑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编织机用产品的下拉机构,包括转存箱1、活动隔板2、安装箱3、伺服电机4、凸轮5、活动杆6、导向套7、受力板8、复位弹簧9、编织机本体10、输送架11、支撑座12、导向杆13、滑套14、推板15、电动推杆16和支撑腿17,活动隔板2位于转存箱1的内部,转存箱1内壁的前后两侧的中间位置分别与活动隔板2
的前后两侧转动连接,安装箱3的顶部固定安装在转存箱1底部的左侧,伺服电机4的底部固定安装在安装箱3内壁底部的后方,凸轮5固定安装在伺服电机4的输出端上,活动杆6的顶端与活动隔板2底部的左侧活动铰接,导向套7的底部固定安装在转存箱1内壁底部中间位置的右侧,活动杆6的底部贯穿导向套7并延伸至安装箱3的内部,活动杆6与导向套7滑动连接,活动杆6的底部与受力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复位弹簧9套接在活动杆6的外表面上,复位弹簧9的两端分别与受力板8的顶部和安装箱3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伺服电机4的运行驱动凸轮5进行转动,在凸轮5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对受力板8进行向上顶起,同时活动杆6通过导向套7向上滑动,复位弹簧9收缩产生弹性形变,而活动杆6的顶端顶升活动隔板2的左侧向上转动,同时活动隔板2的右侧相反向下转动并开启通道,编织机本体10中所下落的编织物由活动隔板2顶部的左侧滑落至右侧并掉落于输送架11中进行堆叠,伴随凸轮5的循环转动,而活动隔板2始终处于开启以及闭合循环动作的两种状态中,使得织物能够根据出料速度进行自动叠加,因此达到了使编织成品能够快速由编织机内部进行流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编织机用产品的下拉机构,包括转存箱(1)、活动隔板(2)、安装箱(3)、伺服电机(4)、凸轮(5)、活动杆(6)、导向套(7)、受力板(8)、复位弹簧(9)、编织机本体(10)、输送架(11)、支撑座(12)、导向杆(13)、滑套(14)、推板(15)、电动推杆(16)和支撑腿(17),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隔板(2)位于转存箱(1)的内部,所述转存箱(1)内壁的前后两侧的中间位置分别与活动隔板(2)的前后两侧转动连接,所述安装箱(3)的顶部固定安装在转存箱(1)底部的左侧,所述伺服电机(4)的底部固定安装在安装箱(3)内壁底部的后方,所述凸轮(5)固定安装在伺服电机(4)的输出端上,所述活动杆(6)的顶端与活动隔板(2)底部的左侧活动铰接,所述导向套(7)的底部固定安装在转存箱(1)内壁底部中间位置的右侧,所述活动杆(6)的底部贯穿导向套(7)并延伸至安装箱(3)的内部,所述活动杆(6)与导向套(7)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杆(6)的底部与受力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9)套接在活动杆(6)的外表面上,所述复位弹簧(9)的两端分别与受力板(8)的顶部和安装箱(3)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织机用产品的下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存箱(1)的左侧固定安装在编织机本体(10)的右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骁王津刚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超普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