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字形波长分割多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8298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Z字形波长分割多工器,包括一中间块、一输入端以及多个输出端。输入端具有一第一套管与一准直器,且准直器设置于第一套管内。每一输出端具有一第二套管、一滤波片与一准直器;其中准直器与滤波片皆设置于第二套管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Z字形波长分割器可以有效地避免准直器与滤波片之间产生偏斜角度,降低因温度改变所造成的频带中心波长偏移,并可减少折射率渐变透镜及玻璃套圈的使用,进一步大幅降低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波长分割多工器;特别涉及一种Z字形波长分割多工器。虽然美国专利案号第5,859,717号中,试图以间隔物(spacer)13固定此等准直器的位置,如附图说明图1B所示。然而,间隔物13只能避免准直器因为热胀冷缩产生的长度变化,无法避免准直器与滤波片之间产生偏斜角度(tilt angle)。因此,当粘接剂14因热胀冷缩使得准直器与滤波片之间产生偏斜角度时,将造成频带中心波长偏移以及光损耗等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包含有套管的Z字形波长分割多工器,有效地避免准直器与滤波片之间产生偏斜角度,降低因温度改变所造成的频带中心波长偏移。本专利技术的Z字形波长分割多工器包括一中间块(intermediateblock)、一输入端以及多个输出端。输入端具有一第一套管与一准直器,且准直器设置于第一套馆内。每一输出端具有一第二套管、一滤波片与一准直器;其中准直器与滤波片皆设置于第二套管内。上述构想中,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套管内具有一固定物且此固定物留有一开口,以及准直器设置于此第一套管内且固定于固定物上。上述构想中,其又一特征在于该第二套管内也具有一固定物且此固定物留有一开口,准直器设置于此第二套管内且固定于固定物上。根据此特点,滤波片与第二套管皆固定于一垫片,接着输出端借由此垫片固定于上述中间块上。上述构想中,其再一特征在于该第二套管内具有一第一管状部、一第二管状部与具有一开口的一固定物,其中第一管状部的中心轴线与第二管状部的中心轴线形成一既定夹角。根据此特征,准直器设置于第一管状部内且固定于固定物上,该滤波片设置于第二管状部内且固定于固定物上。由上可知,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利用套管固定准直器与滤波片的位置,避免准直器与滤波片之间产生偏斜角度。进一步,本专利技术可以降低因温度改变所造成的频带中心波长偏移。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点在于利用套管固定准直器与滤波片的位置可减少光损耗。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图3A为已知光学准直器的透视图。如图3A所示,光学准直器50至少具有一折射率渐变透镜(GRIN lens)51以及一玻璃套圈(glassferrule)52,且玻璃套圈52内具有一光纤53。已知的光学准直器50更使用一玻璃管54同时固定玻璃套圈52与折射率渐变透镜51。图3B为本专利技术Z字形波长分割多工器的输入端的透视图。如图3B所示,本专利技术的Z字形波长分割多工器的输入端30具有上述已知的光学准直器50与一第一套管60。此第一套管60内壁上具有一固定物61,且此固定物61具有一开口62。光学准直器50设置于第一套管60内,且借由一热固化树脂70固定于上述固定物61上。第一套管60的一开口面与第一套管的中心轴线形成既定角度的夹角θ,其中夹角θ的范围最好为75°<θ<90°。图4A为本专利技术Z字形波长分割多工器的输出端的透视图。如图4A所示,本专利技术的Z字形波长分割多工器的输出端40具有一折射率渐变透镜41、一玻璃套圈42、一滤波片43、一第一垫片44、一第二垫片45以及一第二套管80。此第二套管80具有一第一管状部81、一第二管状部82及一固定物83,且此固定物83具有用以连通第一管状部81与第二管状部82的开口84。在第二套管80内,第一管状部81的中心轴线与第二管状部82的中心轴线同轴;并且第二管状部82的开口面方向与第二管状部82的中心轴线形成既定的夹角,该夹角与第一套管60的开口面与中心轴线形成的既定夹角θ相同。如图4A所示,滤波片43设置于第二管状部82内,且借由热固化树脂70将滤波片43与第二垫片45粘接以及将第二管状部82的开口面与第二垫片45粘接。折射率渐变透镜41设置于第一管状部81内,且借由热固化树脂70将折射率渐变透镜41与固定物83粘接。第一垫片44借由热固化树脂70粘接于折射率渐变透镜41的一端面41a上,以及玻璃套圈42也借由热固化树脂70固定于第一垫片44上。在以上结构中,一具有第一垫片44的光学准直器46设置于第一管状部81中,且借由热固化树脂70固定于第二套管80内的固定物83上。此外,第二套管80与滤波片43也借由热固化树脂70固定于第二垫片45上,构成本专利技术的Z字形波长分割多工器的输出端。如图4A所示,本专利技术Z字形波长分割多工器的输出端借由热固化树脂70固定于中间块20的侧面上。图4B为本专利技术Z字形波长分割多工器的另一种输出端的透视图,图4C为图4B中第二套管一放大图。如图4B及图4C所示,本专利技术的Z字形波长分割多工器的另一种输出端具有一折射率渐变透镜41、一玻璃套圈42、一滤波片43、一第一垫片44以及一第二套管80。此第二套管80具有一第一管状部81、一第二管状部82及一固定物83,且此固定物83具有用以连通第一管状部81与第二管状部82的开口84,在第二套管80内,第一管状部81的中心轴线L1与第二管状部82的中心轴线L2构成既定的夹角θ’;并且第二管状部82的开口面与第二管状部82的中心轴线L2构成直角。如图4B所示,滤波片43设置于第二管状部82内,且借由热固化树脂70将滤波片43与固定物83粘接;其中,因为第一管状部81的中心轴线L1与第二管状部82的中心轴线L2构成既定的夹角θ’,使得滤波片43大体与中间块20的侧面平行。折射率渐变透镜41设置于第一管状部81内,且借由热固化树脂70将折射率渐变透镜41与固定物83粘接。第一垫片44借由热固化树脂70粘接于折射率渐变透镜41的一端面41a上,以及玻璃套圈42也借由热固化树脂70固定于第一垫片44上。故,玻璃套圈42、第一垫片44及折射率渐变透镜41构成具有垫片的光学准直器46。该具有垫片的光学准直器46设置于第一管状部81中,且借由热固化树脂70固定于第二套管80内的固定物83上。以上结构中,具有第一垫片44的光学准直器46、第二套管80与滤波片43构成了本专利技术的Z字形波长分割多工器的另一种输出端。如图4B所示,该另一种输出端借由热固化树脂70固定于中间块20。图5为本专利技术Z字形波长分割多工器的垫片的示意图。如图4A、图4B及图5所示,改变垫片45的厚度t对穿透损耗没有影响,但改变垫片44的厚度t对穿透损耗有影响。图6简要地显示了垫片的各种形状。如图6所示,垫片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或是多边形的中空几何形状。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垫片可利用金属、玻璃或其它耐温200℃以上不变形的材料制造。中间块可以使用实心且透明的基板,例如玻璃、石英;或者使用空心的金属块。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输入端的第一套管长度大体与已知的光学准直器相等。再者,在本专利技术中,输出端的第二套管的第一管状部深度小于等于折射率渐变透镜的长度。综上所述,可知本专利技术利用套管固定准直器与滤波片的位置,可避免准直器与滤波片之间产生偏斜角度,从而降低因温度改变所造成的频带中心波长偏移,且可利用套管固定准直器与滤波片的位置而减少光损耗。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熟习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所作的等同更动与修饰,应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Z字形波长分割多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中间块;一输入端,固定于该中间块的一侧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Z字形波长分割多工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一中间块; 一输入端,固定于该中间块的一侧面,该输入端包括:一第一套管及一光学准直器,该第一套管具有一第一固定物且该第一固定物具有一孔洞,该第一套管的开口面方向与该第一套管的中心轴线方向形成既定角度的第一夹角;该光学准直器设置于该第一套管内且固定于该第一固定物上; 多个输出端,分别固定于该中间块的两个侧面上,且每一输出端包括:一第二套管、一折射率渐变透镜、一第一垫片、一玻璃套圈、一第二垫片及一滤波片,该第二套管具有一第一管状部、一第二管状部及具有一孔洞的一第二固定物,其中该第一管状部的中心轴线与该第二管状部的中心轴线同轴,且该第二管状部的开口面方向与该第二管状部的中心轴线形成既定角度的第二夹角;该折射率渐变透镜,设置于上述第一管状部内且固定于上述第二固定物上;该第一垫片,固定于上述折射率渐变透镜的一端面;该玻璃套圈,固定于该第一垫片上;该第二垫片,分别固定于该第二套管的第二管状部的开口及上述中间块的侧面上;该滤波片,设置于上述第二管状部内,且固定于上述第二垫片上;及 当一多波段光束自该输入端进入该中间块后,借由该多个输出端输出对应波段的光束。...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裕文林士强杨弘光
申请(专利权)人:波若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