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志权专利>正文

可调底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8245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方便调整、调整效率高的可调底模,包括可离合的左模与右模,所述左模与右模上分别设置有连接板,所述左模与右模分别可活动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左模与右模分别与底板之间设置有可释放的锁止装置。有可释放的锁止装置。有可释放的锁止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底模


[0001]本技术涉及鞋子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可调底模。

技术介绍

[0002]市面上常见的胶鞋、塑料鞋通常是通过可调底模来进行注塑生产,可调底模包括底模与鞋楦,底模与鞋楦之间形成注塑空腔。现有的可调底模通常是在底模上开设注塑通孔,将塑料注入注塑空腔内,使得鞋身与鞋底结合为一体。这种注塑方式需要人工将料头剪断,如果是注塑通孔的出口是开设在底模的底面,料头会破坏鞋底整体防滑结构,造成防滑效果下降,如果注塑通孔的出口开设在底模的侧面,则会破坏鞋子设计的整体性。
[0003]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8995122A,公开了一种新型鞋用一次性连帮成型注射结构以及新的注塑方法,注射结构包括模架、鞋模、楦头和材料注射机构,本技术的注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鞋面固定;S2,鞋楦固定;S3,连帮成型;S4,提楦;S5,重复上述S1至S4步骤,循环生产。本技术通过在楦头的内部设置进料孔,进料孔一直延伸到楦头的底端,且贯穿楦头的底部表面,这样在注射的时候,鞋底材料可以从楦头的底部向外喷射,从而形成的鞋底外底部不会留存注射料头。楦头与材料注塑机构需要对准,材料注塑机构才能对楦头进行注料,此时不方便对楦头的位置进行调整,因为机台在生产、制造、安装的过程中很容易存在公差,如果楦头与鞋模如果无法对齐,会造成楦头上套设的鞋面被夹坏、鞋模无法正常合模,影响鞋子注塑质量。因此急需提出一种能够调整的底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方便调整、调整效率高的可调底模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解决方案为: 可调底模,包括可离合的左模与右模,所述左模与右模上分别设置有连接板,所述左模与右模分别可活动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左模与右模分别与底板之间设置有可释放的锁止装置。
[0006]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锁止装置。包括第一定位螺杆、第二定位螺杆、第三定位螺杆,所述连接板前端部开设有螺纹孔供第一定位螺杆入,所述左模或者右模的前端部可抵触于所述第一定位螺杆,所述左模或者右模的侧面与连接板上分别开设有所述第二定位螺杆穿过的螺纹孔及腰孔,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螺纹孔供所述第三定位螺杆穿入,所述左模或者右模的侧面可抵触于所述第三定位螺杆。
[0007]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底模的调整方便、通过旋动第一定位螺杆、第二定位螺杆、第三定位螺杆即可对底模进行调整;2、调整精度高,通过螺纹的无极调整,可以方便的调整到所需要的位置;3、方便调整的底模,能够更好的配合鞋楦的位置,进一步提高了鞋子注塑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可调底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可调底模与鞋楦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1]实施例:
[0012]参考图1及图2本技术实施例所揭示的是可调底模,所述底模包括可离合的左模21与右模22,所述左模21与右模22合模后上端面具有注塑槽23,鞋楦(图中未示出)可上下滑移设置于注塑槽23上方,鞋楦的下端部可嵌入所述注塑槽23,鞋楦嵌入注塑槽23后,注塑槽23内仍然具有注塑成型鞋底的空腔。
[0013]为了方便调整底模与鞋楦之间的位置,使得鞋楦能够精准嵌入注塑槽23,所述左模21与右模22侧边分别设置有连接板3,所述左模21与右模22分别可活动设置于所述连接板3上,所述连接板3前端部开设有螺纹孔并穿入有第一定位螺杆33,所述左模21或者右模22的前端部可抵触于所述第一定位螺杆33,调整第一定位螺杆33即可调整左模21或者右模22的前后位置,所述左模21或者右模22的侧面通过螺纹设置有第二定位螺杆31,所述连接板3上开设有腰孔供第二定位螺杆31穿过,所述连接板3上开设有螺纹孔并穿入有两根第三定位螺杆32,所述左模21或者右模22的侧面可抵触于第三定位螺杆32,所述第三定位螺杆32分别位于第二定位螺杆31的前方与后方,当调整好第一定位螺杆33与第三定位螺杆32,即定位好左模21和者右模22后,锁紧第二定位螺杆31,即完成左模21与右模22的定位,可以实时进行调整,使得鞋楦能够精准嵌入注塑槽23,使得注塑后鞋子的质量进一步提高。
[0014]外部机架上可前后滑移设置有第一连杆41,外部机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连杆41前后滑移的第二油缸47,所述第二油缸47的缸体固定设置于外部机架上,第二油缸47的驱动杆与第一连杆41的中部固定连接,两个连接板3的后端部同轴可转动铰接于外部机架,所述第一连杆41的左右两端部分别铰接有驱动杆43,所述连接板3的侧面铰接有第二连杆44,外部机架上固定设置有固定块46,所述固定块46上铰接有第三连杆45,所述第二连杆44、第三连杆45、驱动杆43的自由端同轴铰接。当第二油缸47驱动第一连杆41向前滑移时,驱动杆43推动第二连杆44与第三连杆45的铰接处,驱动左模21与右模22的合模,当第二油缸47的驱动杆向内运动时,驱动左模21与右模22的开模。
[0015]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调底模,包括可离合的左模与右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模与右模上分别设置有连接板,所述左模与右模分别可活动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左模与右模分别与底板之间设置有可释放的锁止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底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装置,包括第一定位螺杆、第二定位螺杆、第三定位螺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权
申请(专利权)人:黄志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