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7807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彼此面对的第一和第二衬底,第一和第二衬底各自具有反射和透射部; 第一衬底上的缓冲层,缓冲层在透射部上具有第一透射孔; 缓冲层和第一衬底上的滤色器层,其中滤色器层和反射部的缓冲层的总厚度比透射部的滤色器层的厚度要厚; 滤色器层上的公共电极; 反射和透射部上的象素电极; 反射部上的反射层,反射层在透射部上具有第二透射孔;以及 公共电极与象素电极之间的一液晶层。(*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要求享有2003年8月14日的韩国申请2002-047989号的权益,该申请可供参考。在常规LCD装置中普遍使用借助阵列衬底后面的背景光作为光源的显示方法。然而,来自背景光的入射光在透射过程中会发生衰减,实际透射比只有约7%。常规LCD装置的背景光需要高亮度,这样会增大背景光装置的功耗。因而需要使用较大能量的电池为这种装置的背景光提供足够的功率,并且电池不能在室外长时间使用。为了克服上述问题而开发了一种反射LCD。由于反射LCD是用环境光代替背景光,所以使其重量变轻并且易于携带。另外,反射LCD装置的功耗也低,因而使得反射LCD装置能够用于诸如电子日记薄或个人数字助理(PDA)等便携式显示装置。然而,反射LCD装置的亮度会随着环境条件而改变。例如,室内环境光的亮度与室外有很大差别。因此,反射LCD装置不能用在环境光微弱甚至没有环境光的场合。为了克服这种问题而研发了透射反射LCD装置。透射反射LCD装置能够按照使用者的选择从使用透射光的透射模式切换到使用反射光的反射模式。附图说明图1是按照现有技术的一种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剖面图。如图1所示,液晶面板40包括彼此面对的第一和第二衬底10和30,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液晶层20。一个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LCD)装置60是由液晶面板40和一个背景光单元50构成的。背景光单元50被设在液晶面板40外侧为液晶面板40提供光。在第一衬底10的内表面上形成只有特定波长波段的光才能通过的滤色器层12。在滤色器层12上设有用做向液晶层20施加电压的电极的一个公共电极14。在第二衬底30的内表面上形成一个绝缘层32。在绝缘层32上形成用做向液晶层20施加电压的另一个电极的透明象素电极34。在象素电极34上依次形成共同具有暴露出一部分象素电极34的透射孔35的钝化层36和反射层38。液晶面板40包括对应着反射层38的一个反射部“r”和对应着透射孔35的一个透射部“t”。为了增大反射和透射部“r”和“t”的发光效率,将对应着反射部“r”的液晶层20厚度的单元间隙(cell gap)设计成与透射部“t”的不同。这种结构被称为双单元间隙结构。透射部“t”的单元间隙“d1”是反射部“r”单元间隙“d2”的大约二倍。液晶层的延迟“δ”是按以下公式定义的δ=Δn·d,其中δ代表液晶层的延迟,Δn是液晶层的折射率各向异性,而d代表液晶层的单元间隙。因此,为了减少反射和透射模式之间在发光效率上的差别,应该通过形成比反射部单元间隙更大的透射部单元间隙使液晶层的延迟保持均匀。图2是按另外一种现有技术具有微型反射器结构(MRS)的一种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剖面图。在图2中,第一和第二衬底70和90彼此面对并且彼此分开,而液晶层65是介于第一和第二衬底70和90之间。透明象素电极92被形成在第二衬底90的内表面上,而具有透射孔94的钝化层96被形成在象素电极92上。透射孔94暴露出象素电极92的一部分。钝化层96的上面有一个不规则图形“A”。在钝化层96上形成的反射层98也具有透射孔94和不规则图形“A”。在第一衬底70的内表面上依次形成滤色器层72和公共电极74。这种反射LCD装置包括对应着反射层98的一个反射部“rr”和对应着透射孔94的一个透射部“tt”。由于反射层98在上表面上具有不规则图形“A”,入射光在反射层98会沿着若干方向漫反射。这样就能改善反射光的效率。反射层的这种结称之为微型反射器结构(MRS)。钝化层96包括具有半球形的多个种子96覆盖种子96a的涂层96b。在MRS中,即使能改善反射光的效率,在制作中也难以控制反射和透射部“rr”与“tt”之间的台阶差。这是因为对覆子96a的涂层96b的加工条件会随着透射部“tt”的面积比例而急剧改变外,在具有双单元间隙结构的透射反射LCD装置中,将反射和透射部之间光效率保持一致。然而,因为滤色器层在反射和透射部具有一致的厚度,由过滤色器的反射和透射部的数量之间的差别,透过反射部的光与透过透的光相比具有高彩色再现性和低亮度。因而就会在反射和透射部之间出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其使反射部和透射部之间的发光效率和色彩特性保持一致。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双重厚度滤色器(DCF)结构的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中反射部滤色器层具有不同于透射色器层的厚度。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其中反射部的单元间隙与透射部的单元间隙相差一个缓冲层。以下要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附加特征和优点,它们中的一部分可以从说明明显看出,或者是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实践来学习。采用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附图中具体描述的结构就能实现并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为了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意图实现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作为示例性和广说明,一种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彼此面对的第一和第二衬底,第第二衬底各自具有反射部和透射部,第一衬底上的缓冲层,缓冲层在透射具有第一透射孔,缓冲层和第一衬底上的滤色器层,透射部的滤色器层比部的滤色层要厚,滤色器层上的公共电极,第二衬底上的象素电极,象素电极上面的反射层,反射层在透射部上具有第二透射孔,以及公共电极与反射层之间的一个液晶层。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一种制造方法包括在具有反射部和透射部的第一衬底上形成一个缓冲层,缓冲层在透射部上具有第一透射孔,在缓冲层和第一衬底上形成滤色器层,透射部的滤色器层比反射部的滤色层要厚,在滤色器层上形成公共电极,在具有反射和透射部的第二衬底上形成象素电极,在象素电极上面形成反射层,反射层在透射部上具有第二透射孔,粘接第一和第二衬底,使得公共电极与反射层彼此面对,并且在公共电极与反射层之间形成一个液晶层。应该意识到以上的概述和下文的详细说明都是解释性的描述,都是为了进一步解释所要求保护的专利技术。在附图中图1是按照现有技术的一种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剖面图;图2是按另外一种现有技术具有微型反射器结构(MRS)的一种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剖面图;图3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一种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剖面图;图4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平面图;以及图5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一种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剖面图。图3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一种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剖面图。在图3中,第一和第二衬底110和130彼此面对且彼此分开。液晶面板170包括第一和第二衬底110和130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液晶层150。一个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LCD)装置190是由液晶面板170和背景光单元180构成的。背景光单元180被设置在液晶面板170外侧为液晶面板170提供光。透射反射LCD装置190包括反射部和透射部“R”和“T”。在第一衬底110的内表面上形成一个缓冲层134。缓冲层134在透射部“T”上具有第一透射孔132。透射部“T”的液晶层150比反射部“R”的液晶层(也就是反射部“R”的单元间隙)要大。在缓冲层134和第一衬底110的内表面上形成一个滤色器层136。透射部“T”的滤色器层136比反射部“R”的滤色器层要厚。这样,滤色器层136就沿着第一透射孔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东国
申请(专利权)人: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