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7417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是半透射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对向地配置的上基板和下基板,以及在上述上下基板之间所夹持的液晶层,在1个像素区域内形成了反射显示区域和透射显示区域,在上述反射显示区域的下基板上具备反射层,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透射显示区域与反射显示区域之间具有上述液晶层的厚度连续地变化的倾斜区域,将上述倾斜区域的透射显示区域侧的边缘端配置在上述反射层的平面区域内,    在上述反射显示区域内形成有第1色材层,    在上述倾斜区域和上述透射显示区域上形成有具有比上述第1色材层强的着色度的第2色材层。(*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透射反射型的彩色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半透射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反射显示区域中的液晶层的层厚比透射显示区域中的液晶层的层厚薄的结构。将这样的结构称为多覆盖方式,例如,可通过在下基板的透明电极的下层一侧且在反射膜的上层一侧设置与透射显示区域相当的部分成为开口部的液晶层厚调整层来实现。即,在透射显示区域中与反射显示区域相比,通过使液晶层的层厚只增加了液晶层厚调整层的膜厚部分,对透射显示光、反射显示光这两者来说,可使光程差Δn·d实现最佳化。在此,为了使用液晶层厚调整层来调整液晶层的层厚,必须将液晶层厚调整层形成得相当厚,在这样厚的层的形成中,可使用例如感光性树脂等。专利文献特开平11-242226号公报。但是,在上述多覆盖方式的半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在用感光性树脂等形成具有开口部的液晶层厚调整层时,可使用光刻技术,但由于此时的曝光精度或显影时的侧刻蚀等的原因,液晶层厚调整层的开口部的边缘、即透射显示区域与反射显示区域的边界区域成为具有锥状的倾斜面的形状。其结果,即在透射显示区域与反射显示区域的边界部分中液晶层的层厚连续地变化的结果,光程差Δn·d也连续地变化,在该部分中,对于透射显示光也好、对于反射显示光也好,光程差Δn·d都成为不适当的值。此外,对于构成液晶层的液晶分子来说,利用上下基板的取向膜规定了初始的取向状态,但由于在倾斜面上取向膜的取向限制力倾斜地起作用,故在该部分中液晶分子的取向发生混乱。因此,在现有的多覆盖方式的半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例如在以常白模式进行了设计的情况下,如果对液晶层施加电压,则理应成为黑显示,但实际上在上述的透射显示区域与反射显示区域的边界区域中产生了光漏泄,存在对比度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透射显示、反射显示这两者中都可得到高对比度的显示的半透射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实现具备上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高等级的显示的电子设备。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是半透射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对向地配置的上基板和下基板以及在上述上下基板之间被夹持的液晶层,在1个像素区域内形成了反射显示区域和透射显示区域,在上述反射显示区域的下基板上具备反射层,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透射显示区域与反射显示区域之间具有上述液晶层的厚度连续地变化的倾斜区域,将上述倾斜区域的透射显示区域一侧的边缘端配置在上述反射层的平面区域内,在上述反射显示区域内形成了第1色材层,在上述倾斜区域和上述透射显示区域上形成了具有比上述第1色材层强的着色度的第2色材层。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反射层的平面区域内配置作为该显示不良部的倾斜区域,同时使具有比较强的着色度的上述第2色材层延伸到该倾斜区域中。即,由于入射到倾斜区域上的光透过着色度强的第2色材层,被反射层反射,其后再次透过着色度强的第2色材层而到达观察者,故其亮度显著地下降。在液晶层厚不同的反射显示区域和透射显示区域之间的上述倾斜区域中,虽然不能避免由于液晶层厚连续地变化而产生液晶的取向的混乱等及产生漏泄光的情况,但利用上述的结构可使观察者难以辨认上述倾斜区域的漏泄光,可防止反射显示的对比度下降。在透射显示中,由于不受到上述倾斜区域的漏泄光的影响故可得到良好的对比度的显示。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没有必要在上述倾斜区域中设置遮光膜,故与设置了这样的遮光膜的情况相比,也具有可得到高亮度的显示的优点。其次,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可作成在上述反射层的正上方形成了上述第1色材层和第2色材层的结构。按照上述结构,可有效地防止反射显示中的色偏移。其次,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可作成在上述倾斜区域内部分地重叠了上述第1色材层和第2色材层的结构。按照上述结构,由于在重叠了上述第1色材层和第2色材层的部分中色材层的色度显著地增强、透射率下降,故通过在上述倾斜区域中配置该重叠部分,与前面的结构相比,可进一步减少来自倾斜区域的漏泄光,可更加提高显示的对比度。其次,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最好作成上述第1色材层与上述第2色材层的边界与上述倾斜区域的反射显示区域一侧的边缘端在俯视图上处于大致同一位置上的结构。如果在反射层上配置了第2色材层,则在该区域中如前面所述的那样,由于显示亮度显著地下降,故利用上述结构,通过在反射显示区域一侧不配置第2色材层,可使反射显示的亮度为最大。其次,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在显示部具备前面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按照该结构,可提供可转换透射显示和反射显示的、在该透射显示和反射显示中都能进行明亮的高对比度的显示的、进而即使在这些透射和反射的显示中被利用的各区域的边界附近也能实现明亮的高对比度的显示的电子设备。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案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布线结构的电路结构图。图2是图1中示出的1个像素区域10的平面结构图。图3是沿图2中示出的A-A线的部分剖面结构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案中的部分剖面结构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案中的部分剖面结构图。图6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设备的一例的立体结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第1实施方案)图1是示出构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案的有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以矩阵状形成的多个像素中的布线结构的电路结构图,图2是图1中示出的1个像素区域10的平面结构图,图3是沿图2中示出的A-A线的部分剖面结构图。本实施方案的液晶显示装置,如图2和图3中所示,是具备在1个像素区域内具有反射显示区域33和透射显示区域34以及在上述显示区域33、34之间具有倾斜区域18的液晶面板1和在其背面一侧配置的背照光源(照明装置)2的半透射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方案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分别对多条扫描线11、在相对于扫描线11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多条数据线12和与各扫描线11并列地延伸的电容线13进行了布线的结构,在扫描线11与数据线12的各交点附近设置了像素区域10。在像素区域10上分别形成了像素电极23和作为像素开关元件的TFT元件22,被供给图像信号的数据线12电连接到TFT元件22的源区上。TFT元件22的栅电极上电连接了扫描线11。此外,像素电极23电连接到TFT元件22的漏上,提供利用从扫描线11供给的扫描信号对TFT元件22进行开关,以规定的时序将从数据线12供给的图像信号写入到像素电极23中,在夹持液晶层而对向的电极之间保持图像信号。此外,为了防止写入到上述像素电极23中的图像信号的漏泄,与上述像素电极23并列地附加了保持电容器17,构成保持电容器17的一个电极电连接到电容线13上。其次,参照图2和图3,说明图1中示出的像素区域10的详细的结构。如图2中所示,在像素区域10中形成了在俯视图上为矩形的透光性的像素电极23和以与该像素电极23的一部分区域重叠的方式形成了矩形的反射层35。将形成了该反射层35的区域定为反射显示区域33,将该反射显示区域33的图示上侧的透射显示区域34定为形成了像素电极23的区域中透过光的区域。此外,在与反射显示区域33对应的平面区域中设置了第1滤色层(第1色材层)44,从透射显示区域34起以与反射层35的一部分在平面上重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友幸村井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