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智能吊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7638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起重机智能吊具,包括:下回转、内门架、第一液压油缸、省力滑轮组、液压站、货叉架、货叉和第二液压油缸,下回转与内门架连接,第一液压油缸的缸体与内门架连接,活塞杆与上回转连接;省力滑轮组的固定端与内门架连接,下部滑动轮端连接货叉架,上部活动端连接液压站;内门架下端安装接近开关传感器和相机;液压站下端连接配重;货叉架两端安装激光测距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能够自动进叉、调整货叉间距和货叉俯仰角度,货叉悬浮高度保证安全进叉,实现智能化作业,避免了反复调整货叉尺寸;抓取物料后,采用叉车内门架上的第一液压油缸控制货叉的倾角,避免物料在搬运过程中掉落,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重机智能吊具


[0001]本技术涉及起重搬运工具设备
,特别是指一种起重机智能吊具。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生产车间对自动化、智能化作业的需求不断增加,车间工厂所用的吊具也不断推陈出新。对于生产车间的物料搬运,大多采用叉车或起重机并人工辅助进行搬运作业。
[0003]传统的叉车搬运作业方式灵活、简单,但其搬运重量小,且需要反复调整进叉尺寸,搬运作业效率低下,且由于需要人工辅助操作,工作过程中极易出现物料掉落或叉车倾翻等安全事故。
[0004]传统的起重机加人工辅助搬运作业方式不仅需要人工进行摘钩、卸钩,还需要调整吊装位置用以保证物料搬运过程中的平衡,缺点如下:人工摘卸吊钩时间难以保证,人工调整吊装位置耗时,无法提高作业效率。
[0005]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实现自动化搬运的设备满足物料搬运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出一种起重机智能吊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叉车、起重机搬运作业效率低的问题。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8]一种起重机智能吊具,包括:下回转、内门架、第一液压油缸、省力滑轮组、液压站、货叉架、货叉和第二液压油缸,所述下回转通过铰轴与所述内门架连接,所述铰轴处安装有俯仰传感器,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的缸体与所述内门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上回转固定连接;所述省力滑轮组的固定端与内门架固定连接,所述省力滑轮组的下部滑动轮端连接所述货叉架,所述省力滑轮组的上部活动端连接所述液压站;所述内门架的下端安装有接近开关传感器和相机;所述液压站下端连接有配重,所述液压站与所述内门架的滑槽滑动配合;所述货叉架两端安装有激光测距传感器;所述第二液压油缸的缸体与所述货叉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货叉连接。
[000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液压油缸和所述第二液压油缸均受控于所述液压站。
[0010]作为优选,所述液压站附带有轴承。
[0011]本技术基于传统的吊具结构,添加下回转,结合现有叉车结构型式,设计内门架以适应货叉的尺寸结构,并能够与下回转对接。内门架安装接近开关传感器和相机,接近开关传感器用于检测配重下落是否到位,相机结合算法获取信息来调整货叉的进叉位置。货叉架上安装激光测距传感器,用于监测货叉进叉是否到位、货叉间距是否合适;货叉架上安装第二液压油缸用于调整货叉进叉尺寸,以适应不同尺寸的物料。为了避免物料在搬运过程中掉落,采用第一液压油缸控制货叉搬运时的倾角,并辅以俯仰传感器检测倾角大小。采用省力滑轮组,并采用钢丝绳将液压站、配重和货叉架、货叉相连,将液压站和配重作为
配重,实现货叉空载时自动将货叉抬起,还能避免货叉拖地退叉时钢丝绳松散。
[0012]另外,在二级配重作用下,当货叉拖地或货叉上表面接触到货物时能自动下压或者上升,保证安全进叉,避免起重机或者货物受损。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本技术能够自动进叉、调整货叉间距和货叉俯仰角度,并且在完成作业后复位货叉高度,实现智能化作业。
[0015]融合了传统叉车特点,辅以传感器元件,实现了调整进叉位置、自动调整货叉间距的目的,避免了反复调整货叉尺寸;
[0016]货叉内门架与货叉架之间的连接采用省力滑轮组方式,并采用液压站充当部分配重,减小了配重的重量。
[0017]抓取物料后,采用叉车内门架上的第一液压油缸控制货叉的倾角,避免物料在搬运过程中掉落,维持物料搬运过程中的平衡,且充分利用了货叉现有的液压控制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所述起重机智能吊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另一个角度的视图;
[0021]图3为省力滑轮组的构造原理图。
[0022]图中:
[0023]1、下回转,2、内门架,3、第一液压油缸,4、省力滑轮组,5、液压站,6、接近开关传感器,7、相机,8、配重,9、货叉架,10、激光测距传感器,11、货叉,12、俯仰传感器,13、第二液压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如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可知,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起重机智能吊具,包括:下回转1、内门架2、第一液压油缸3、省力滑轮组4、液压站5、货叉架9、货叉11和第二液压油缸13,下回转1通过铰轴与内门架2连接,铰轴处安装有俯仰传感器12,第一液压油缸3的缸体与所述内门架2固定连接,第一液压油缸3的活塞杆与上回转1固定连接;省力滑轮组4的固定端a与内门架2固定连接,省力滑轮组4的下部滑动轮端c连接货叉架9,省力滑轮组4的上部活动端b连接液压站5;内门架2的下端安装有接近开关传感器6和相机7;液压站5下端连接有配重8,液压站5与内门架2的滑槽滑动配合;货叉架9两端安装有激光测距传感器10;第
二液压油缸13的缸体与货叉架9固定连接,第二液压油缸13的活塞杆与货叉11连接。
[0026]上述第一液压油缸3和第二液压油缸13均受控于液压站5;液压站5附带有轴承。
[0027]本技术基于传统的吊具结构,添加下回转1,结合现有叉车结构型式,设计内门架2以适应货叉11的尺寸结构,并能够与下回转1对接。内门架2安装接近开关传感器6和相机7,接近开关传感器6用于检测配重8下落是否到位,相机7结合算法获取信息来调整货叉11的进叉位置。货叉架9上安装激光测距传感器10,用于监测货叉11进叉是否到位、货叉11间距是否合适;货叉架9上安装第二液压油缸13用于调整货叉11进叉尺寸,以适应不同尺寸的物料。为了避免物料在搬运过程中掉落,采用第一液压油缸3控制货叉11搬运时的倾角,并辅以俯仰传感器12检测倾角大小。采用省力滑轮组4,并采用钢丝绳将液压站5、配重8和货叉架9、货叉11相连,将液压站5和配重8作为配重,实现货叉11空载时自动将货叉11抬起,还能避免货叉11拖地退叉时钢丝绳松散。
[0028]另外,如图3所示,在二级配重作用下,当货11叉拖地或货叉上表面接触到货物时,仅需5千克的力即可将货叉11抬起或下压,保证安全进叉,避免起重机或者货物受损。具体实现原理如下:假设在省力滑轮组4的上部活动端b悬挂活动配重G1和G2,货叉11及货叉架9的重量为G3(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重机智能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回转(1)、内门架(2)、第一液压油缸(3)、省力滑轮组(4)、液压站(5)、货叉架(9)、货叉(11)和第二液压油缸(13),所述下回转(1)通过铰轴与所述内门架(2)连接,所述铰轴处安装有俯仰传感器(12),所述第一液压油缸(3)的缸体与所述内门架(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油缸(3)的活塞杆与所述下回转(1)固定连接;所述省力滑轮组(4)的固定端(a)与内门架(2)固定连接,所述省力滑轮组(4)的下部滑动轮端(c)连接所述货叉架(9),所述省力滑轮组(4)的上部活动端(b)连接所述液压站(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宪渊
申请(专利权)人:奥力通起重机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