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士坤专利>正文

一种电力机车用可快速散热逆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7221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0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机车用可快速散热逆变器,包括壳体、逆变电路,所述壳体为一正方体状空腔且内部空腔为散热腔,所述壳体左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主风扇基座,所述主风扇基座右侧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且散热风扇呈垂直设置,所述壳体内底面中间固定连接有一电路基座,所述电路基座两侧固定连接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将壳体底部分为两部分电路盒,所述电路盒上方固定连接有一逆变电路,所述壳体右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一副风扇基座,所述副风扇基座上固定连接有导向风扇,所述壳体上方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下方固定连接有若干主导流板,所述出风口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副导流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采用散热片与风扇两重散热,达到快速散热的效果。达到快速散热的效果。达到快速散热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机车用可快速散热逆变器


[0001]本技术涉及逆变器散热
,尤其涉及一种电力机车用可快速散热逆变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逆变器散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自然冷却,二是强制风冷。自然冷却是指不使用任何外部辅助能量的情况下,实现局部发热器件向周围环境散热达到温度控制的目的,这其中通常都包含了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主要传热方式,其中对流以自然对流方式为主。自然散热或冷却往往适用对温度控制要求不高、器件发热的热流密度不大的低功耗器件和部件,以及密封或密集组装的器件不宜(或不需要)采用其它冷却技术的情况下。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单相逆变器和20kW以下的三相逆变器,大部分厂家均采用自然冷却方式。强制风冷主要是借助于风扇等强迫器件周边空气流动,从而将器件散发出的热量带走的一种方法。
[0003]在现有技术中,电力机车用的逆变器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发热严重,会对逆变器造成严重影响,减少逆变器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力机车用可快速散热逆变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电力机车用可快速散热逆变器,包括壳体、逆变电路,所述壳体为一正方体状空腔且内部空腔为散热腔,所述壳体左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主风扇基座,所述主风扇基座右侧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且散热风扇呈垂直设置,所述壳体内底面中间固定连接有一电路基座,所述电路基座两侧固定连接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将壳体底部分为两部分电路盒,所述电路盒上方固定连接有一逆变电路,所述壳体右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一副风扇基座,所述副风扇基座上固定连接有导向风扇,所述壳体上方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下方固定连接有若干主导流板,所述出风口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副导流板。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8]所述散热风扇相对壳体地面呈垂直设置,所述导向风扇则与壳体底面呈70
O
夹角设置。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0]所述壳体内侧壁均涂有导热硅胶,所述主导流板、副导流板均采用铝板材质。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所述壳体上方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上方设置有若干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为圆形开孔。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所述壳体相对散热风扇的两侧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散热片。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6]所述主导流板上设置有若干斜槽,且下方靠近散热腔为回风槽,所述回风槽上方靠近散热孔处设置有出风槽,所述出风槽上固定连接有鳍状导风片。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8]所述导风片为十字锥鳍状。
[0019]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1、本技术中采用双重散热,外部采用散热片,内部设置有散热风扇与导向风扇,对逆变器散热,散热效果好,同时可以实现快速散热。
[0021]2、本技术出风口内部设置有主导流板,两侧设置有副导流板,且导流板上均设置有若干出风槽、回风槽及导流片,使得下方风扇对逆变器散热后的热空气沿着导流板向上,经出风口流出,使得散热通道专一性,可以快速散热。
[0022]3、本技术下方逆变电路设置有电路盒,且电路盒上方设置有隔热板,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逆变电路的电子元件,增加了逆变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力机车用可快速散热逆变器的正视图;
[0024]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力机车用可快速散热逆变器的俯视图;
[0025]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力机车用可快速散热逆变器的主导流板示意图。
[0026]图例说明:
[0027]1、壳体;2、主风扇基座;3、散热风扇;4、副导流板;5、主导流板;6、出风口;7、散热腔;8、导向风扇;9、副风扇基座;10、电路盒;11、逆变电路;12、电路基座;13、隔热板;14、散热片;15、散热孔;16、出风槽;17、回风槽;18、导风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0]参照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电力机车用可快速散热逆变器,
包括壳体1、逆变电路11,壳体1为一正方体状空腔且内部空腔为散热腔7,壳体1左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主风扇基座2,主风扇基座2右侧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3且散热风扇3呈垂直设置,壳体1内底面中间固定连接有一电路基座12,电路基座12两侧固定连接有隔热板13,隔热板13将壳体1底部分为两部分电路盒10,电路盒10上方固定连接有一逆变电路11,壳体1右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一副风扇基座9,副风扇基座9上固定连接有导向风扇8,壳体1上方设置有出风口6,出风口6下方固定连接有若干主导流板5,出风口6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副导流板4。
[0031]散热风扇3相对壳体1地面呈垂直设置,导向风扇8则与壳体1底面呈70
O
夹角设置,壳体1内侧壁均涂有导热硅胶,主导流板5、副导流板4均采用铝板材质,壳体1上方设置有出风口6,出风口6上方设置有若干散热孔15,散热孔15为圆形开孔,壳体1相对散热风扇3的两侧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散热片14,主导流板5上设置有若干斜槽,且下方靠近散热腔7为回风槽17,回风槽17上方靠近散热孔15处设置有出风槽16,出风槽16上固定连接有鳍状导风片18,导风片18为十字锥鳍状。
[0032]工作原理:
[0033]1、散热逆变器工作时,逆变电路运转,并产生大量热量,此时散热风扇将冷空气向右方吹动,对逆变电路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机车用可快速散热逆变器,包括壳体(1)、逆变电路(1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为一正方体状空腔且内部空腔为散热腔(7),所述壳体(1)左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主风扇基座(2),所述主风扇基座(2)右侧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3)且散热风扇(3)呈垂直设置,所述壳体(1)内底面中间固定连接有一电路基座(12),所述电路基座(12)两侧固定连接有隔热板(13),所述隔热板(13)将壳体(1)底部分为两部分电路盒(10),所述电路盒(10)上方固定连接有一逆变电路(11),所述壳体(1)右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一副风扇基座(9),所述副风扇基座(9)上固定连接有导向风扇(8),所述壳体(1)上方设置有出风口(6),所述出风口(6)下方固定连接有若干主导流板(5),所述出风口(6)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副导流板(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机车用可快速散热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扇(3)相对壳体(1)地面呈垂直设置,所述导向风扇(8)则与壳体(1)底面呈7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H零二M一零零
申请(专利权)人:杨士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