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6835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半透过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提供可以得到明亮且对比度高的并且宽视角的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将液晶层50夹持在一对基板10、25之间,在1个点区域D1、D2、D3内设置有透过显示区域T和反射显示区域R,液晶层50由初始取向状态呈垂直取向的介电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构成,在反射显示区域R上作为在反射膜20上形成凹凸形状的单元形成有绝缘膜24,另一方面,该绝缘膜24也被形成在透过显示区域T中,起到作为在液晶层50的夹持面上形成凹凸形状的单元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特别是在以反射模式和透过(透射)模式两者进行显示的半透过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可以得到高对比度、宽视角的显示的技术。
技术介绍
作为液晶显示装置,已知有兼具反射模式和透过模式的半透过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作为这样的半透过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已提出了液晶层被夹持在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同时在下基板的内表面具有在例如铝等金属膜上形成了光透过用的窗部的反射膜而使该反射膜起半透过反射板的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这种情况下,在反射模式下,从上基板侧入射的外光在通过液晶层后被下基板的内表面的反射膜所反射,再次通过液晶层从上基板侧出射而贡献于显示。另一方面,在透过模式下,从下基板侧入射的来自背光的光在从反射膜的窗部通过液晶层后从上基板侧向外部出射,贡献于显示。因此,在反射膜的形成区域中,形成窗部的区域成为透过显示区域,其他区域成为反射显示区域。然而,在以往的半透过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存在有透过显示下的视角窄的问题。这是因为,由于为了不发生视差而在液晶盒的内表面设置半透过反射板的关系,故而存在有必须仅靠在观察者侧具备的1片偏振片进行反射显示的制约,光学设计的自由度小的缘故。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Jisaki等人在下述非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使用垂直取向液晶的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为以下3点。(1)采用使介电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与基板垂直地取向并通过施加电压使之倾斜的“VA(Vertical Alignment)模式”。(2)采用透过显示区域与反射显示区域的液晶层厚度(盒间隙)不同的“多间隙结构”(关于这一特征,可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3)将透过显示区域设为正八边形,在对置基板上的透过显示区域的中央设置突起以使在该区域内液晶向所有方向倾斜。即,采用“取向分割结构”。专利文献1特开平11-242226号公报非专利文献1M.Jisaki等人(2001年)发表在“Asia Display/IDW′01”中第133-136页的题为“Development of transflective LCD forhigh contrast and wide viewing angle by using homeotropic alignment”的文章。然而,在Jisaki等人的论文中,在透过显示区域中利用在其中央设置的突起来控制液晶分子的倾斜的方向。为了构成这样的结构,必须增加一道制造工艺,从而成本提高。但如果不控制液晶分子的倾斜方向而使其沿无秩序的方向倾斜,则在不同的液晶取向区域间的临界处将出现称为向错(デイスクリネ一シヨン)的不连续线,会成为残留余像(余留像)等的原因。另外,由于液晶的各个取向区域具有不同的视角特性,所以还会产生在从斜方向观看液晶显示装置时,会看到粗糙的污垢状的斑纹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半透过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可抑制余留像、污点状的斑纹等显示不良并进而可以进行宽视角的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另外,其目的还在于提供特别是用于在进行透过显示的区域中控制液晶倾斜的方向的简便而适用的方法,并提供在反射显示和透过显示两者中都能均匀显示且视角宽的液晶显示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是将液晶层夹持在一对基板间并在1个点区域内设置有进行透过显示的透过显示区域和进行反射显示的反射显示区域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液晶层由初始取向状态呈垂直取向的介电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构成;在上述反射显示区域具有使反射光漫射的光漫射发生单元;在上述透过显示区域具有在上述液晶层的夹持面上形成凹凸形状的夹持面凹凸形状形成单元;上述光漫射发生单元和上述夹持面凹凸形状形成单元由相同部件构成。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是在半透过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组合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而成的,是特别地提出了用于控制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在施加电场时的取向方向的理想的结构的专利技术。在采用垂直取向模式的情况下,通常使用负型液晶,但是,由于必定要通过施加电场以使在初始取向状态液晶分子相对基板面垂直的取向状态倾斜,所以,如果不采取某种办法(如果不形成预倾斜)就不能控制液晶分子的倾斜的方向,产生取向紊乱(向错)从而发生光泄漏等显示不良,使显示特性下降。因此,在采用垂直取向模式时,施加电场时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的控制成为重要的因素。因此,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特别是对于透过显示区域,因为在液晶层的夹持面上形成有凹凸形状,所以当液晶分子在初始状态呈垂直取向时,会具有与该凹凸形状相对应的预倾斜。其结果,便可限制乃至控制液晶分子的倾斜的方向,不易产生取向紊乱,能够避免光泄漏等显示不良,并且可以抑制余留像、污垢点状的斑纹等显示不良,进而可以提供视角宽的液晶显示装置。另外,特别是由于使在透过显示区域的液晶层夹持面上形成凹凸形状的单元以与反射显示区域中的光漫射发生单元相同的部件构成,所以作为夹持面凹凸形状形成单元,不必另外设置其他部件,可以简便地形成该凹凸形状,从而有助于制造成本削减。即,按照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由漫射的发生带来良好的反射显示的同时,以与发生该光漫射的单元相同的部件在透过显示区域的液晶层夹持面上形成凹凸形状,可以提供具有宽视角的显示特性的液晶显示装置。另外,上述光漫射发生单元和上述夹持面凹凸形状形成单元也可以由例如相同层构成,进而通过由相同的制造过程形成上述光漫射发生单元和上述夹持面凹凸形状形成单元,其制造效率会进一步提高。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作为其不同的形式,是将液晶层夹持在一对基板间并在1个点区域内设置有进行透过显示的透过显示区域和进行反射显示的反射显示区域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液晶层由初始取向状态呈垂直取向的介电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构成;在上述反射显示区域和上述透过显示区域分别形成由指定的图案构成的树脂层;该树脂层在上述反射显示区域作为使反射光漫射的光漫射发生单元而被具备,在上述透过显示区域作为在上述液晶层的夹持面上形成凹凸形状的夹持面凹凸形状形成单元而被具备。这种情况下也和上述一样,由同一制造过程将树脂层形成指定的图案,从而可以使其在反射显示区域和透过显示区域分别作为光漫射发生单元和夹持面凹凸形状形成单元。另外,作为一对基板,包含上基板和下基板,在上述下基板的液晶层的相反侧设置有透过显示用的背光,同时,在该下基板的液晶层侧设置有仅在上述反射显示区域有选择地形成的反射膜;在上述反射显示区域,作为光漫射发生单元,可以形成用于在上述反射膜上形成凹凸形状的凹凸形成层。这种情况下,利用反射膜的凹凸形状可以使反射光有效地漫射,另一方面,在透过显示区域,可根据该凹凸形成层控制液晶分子的倾斜的方向。此外,在上述反射显示区域,在该反射显示区域的液晶层夹持面上仿照在上述反射膜上形成的凹凸形状而形成有凹凸形状,该凹凸形状可以采用具有根据电场变化限制上述垂直取向的液晶分子倾斜的方向的结构的形状。这种情况下,因为在反射显示区域仿照在反射膜上形成的漫射用的凹凸形状而形成液晶层夹持面的凹凸形状,所以在该反射显示区域也不必另外设置用于形成单独的凹凸形状的单元。即,通过在反射膜上形成漫射用凹凸,可使反射光很好地发生漫射、防止环境映像反射(映像进入),同时,因为仿照该凹凸形状在液晶层夹持面上形成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是将液晶层夹持在一对基板间并在1个点区域内设置有进行透过显示的透过显示区域和进行反射显示的反射显示区域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液晶层由初始取向状态呈垂直取向的介电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构成;在上述反射显示区域具 有使反射光漫射的光漫射发生单元;在上述透过显示区域具有在上述液晶层的夹持面上形成凹凸形状的夹持面凹凸形状形成单元;上述光漫射发生单元和上述夹持面凹凸形状形成单元由相同部件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奥村治前田强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