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疏导杂物的排渣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6666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8 0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可疏导杂物的排渣腔,包括排渣罐主体,所述排渣罐主体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排渣罐主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底部的右侧与排渣罐主体内腔底部的右侧均开设有出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排渣罐主体、进料口、壳体、出料口、第一步进电机、转轴、螺旋叶片、第一轴承座、第二步进电机、单齿辊、固定轴、第二轴承座、支撑板、第三步进电机、固定块、打散杆、第三轴承座、第一导板、第二导板和挡板的相互配合,达到了可疏导杂物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排渣腔不可疏导杂物的问题的效果,当人们在使用排渣腔时,可以对炭渣进行疏导,不会造成炭渣出现拥堵,不会导致其出现堵塞,方便人们使用。方便人们使用。方便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疏导杂物的排渣腔


[0001]本技术涉及锅炉辅助设备
,具体为可疏导杂物的排渣腔。

技术介绍

[0002]锅炉分“锅”和“炉”两部分,“锅”是容纳水和蒸汽的受压部件,对水进行加热、汽化和汽水分离,“炉”是进行燃料燃烧或其他热能放热的场所,有燃烧设备和燃烧室炉膛及放热烟道等,锅与炉两者进行着热量转换过程,放热和吸热的分界面称为受热面,锅炉将水加热成蒸汽,除锅与炉外还有构架、平台、扶梯、燃烧、出渣、烟风道、管道、炉墙等辅助设备。
[0003]锅炉在使用中,需要使用到排渣腔,以便于将使用后的炭渣进行排出,目前现有的排渣腔,不可疏导杂物,当人们在使用排渣腔时,无法对炭渣进行疏导,容易造成炭渣出现拥堵,导致其出现堵塞,不方便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可疏导杂物的排渣腔,具备可疏导杂物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排渣腔不可疏导杂物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可疏导杂物的排渣腔,包括排渣罐主体,所述排渣罐主体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排渣罐主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底部的右侧与排渣罐主体内腔底部的右侧均开设有出料口,所述排渣罐主体左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步进电机,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至壳体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转轴的右侧套接有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的右侧与壳体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排渣罐主体背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步进电机,所述第二步进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至排渣罐主体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单齿辊。
[0008]优选的,所述单齿辊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正面套接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的正面与排渣罐主体内腔的正面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右侧与排渣罐主体的左侧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排渣罐主体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步进电机,所述第三步进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至排渣罐主体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打散杆。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三步进电机输出端的表面套接有第三轴承座,所述第三轴承座的右侧与排渣罐主体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排渣罐主体内腔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板,所述排渣罐主体内腔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板。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导板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底部与壳体顶部
的左侧固定连接。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可疏导杂物的排渣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通过设置排渣罐主体、进料口、壳体、出料口、第一步进电机、转轴、螺旋叶片、第一轴承座、第二步进电机、单齿辊、固定轴、第二轴承座、支撑板、第三步进电机、固定块、打散杆、第三轴承座、第一导板、第二导板和挡板的相互配合,达到了可疏导杂物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排渣腔不可疏导杂物的问题的效果,当人们在使用排渣腔时,可以对炭渣进行疏导,不会造成炭渣出现拥堵,不会导致其出现堵塞,方便人们使用。
[0017]2、本技术通过设置支撑板,对第一步进电机在使用时起到了固定稳定的作用,解决了第一步进电机在使用时出现脱落的问题,通过设置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对排渣罐主体内的炭渣在排出时起到了疏导性能好的作用,解决了排渣罐主体内的炭渣在排出时疏导性能差的问题,通过设置固定轴和第三轴承座,对单齿辊在使用时起到了转动稳定的作用,解决了单齿辊在使用时出现晃动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壳体结构剖面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排渣罐主体结构左视剖面图。
[0021]图中:1、排渣罐主体;2、进料口;3、壳体;4、出料口;5、第一步进电机;6、转轴;7、螺旋叶片;8、第一轴承座;9、第二步进电机;10、单齿辊;11、固定轴;12、第二轴承座;13、支撑板;14、第三步进电机;15、固定块;16、打散杆;17、第三轴承座;18、第一导板;19、第二导板;20、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0023]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4]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5]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
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请参阅图1-3,可疏导杂物的排渣腔,包括排渣罐主体1,排渣罐主体1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2,排渣罐主体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壳体3,壳体3底部的右侧与排渣罐主体1内腔底部的右侧均开设有出料口4,排渣罐主体1左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步进电机5,第一步进电机5的输出端贯穿至壳体3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转轴6,转轴6的表面设置有螺旋叶片7,转轴6的右侧套接有第一轴承座8,第一轴承座8的右侧与壳体3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排渣罐主体1背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步进电机9,第二步进电机9的输出端贯穿至排渣罐主体1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单齿辊10;
[0028]单齿辊10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固定轴11,固定轴11的正面套接有第二轴承座12,第二轴承座12的正面与排渣罐主体1内腔的正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支撑板13,对第一步进电机5在使用时起到了固定稳定的作用,解决了第一步进电机5在使用时出现脱落的问题;
[0029]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疏导杂物的排渣腔,包括排渣罐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罐主体(1)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2),所述排渣罐主体(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壳体(3),所述壳体(3)底部的右侧与排渣罐主体(1)内腔底部的右侧均开设有出料口(4),所述排渣罐主体(1)左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步进电机(5),所述第一步进电机(5)的输出端贯穿至壳体(3)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转轴(6),所述转轴(6)的表面设置有螺旋叶片(7),所述转轴(6)的右侧套接有第一轴承座(8),所述第一轴承座(8)的右侧与壳体(3)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排渣罐主体(1)背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步进电机(9),所述第二步进电机(9)的输出端贯穿至排渣罐主体(1)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单齿辊(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疏导杂物的排渣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单齿辊(10)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固定轴(11),所述固定轴(11)的正面套接有第二轴承座(12),所述第二轴承座(12)的正面与排渣罐主体(1)内腔的正面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疏导杂物的排渣腔,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东星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信一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