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小零件表面硬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6617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8 0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小零件表面硬化处理装置,涉及汽车零件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渗碳罐和与渗碳罐相连通的处理罐,所述渗碳罐上方设置有罐盖,渗碳罐和罐盖通过固定螺钉相固定,罐盖上设置有真空泵、渗碳气体喷入口和压力计,渗碳罐侧壁和底部设置有一层加热层,加热层外部包裹一层保温层,处理罐包括上端设置淬火室,下端设置冷却室,淬火室上端中央设置有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两侧对称设置有刮板,淬火室顶部设置有螺旋连接管,淬火室通过底部一侧设置的落料口与冷却室相连通,冷却室两侧分别设置抽气泵和冷风机与冷却室内部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高效的对汽车小零件进行性表面硬化处理,适合推广使用。广使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小零件表面硬化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件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小零件表面硬化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是一种精密的机器,为多种零件组装而成,而汽车在实际组装中对于小型零件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一般汽车的小型零件为金属制备,大多数表面光滑耐磨,而由于启程在使用过程中,相应的零件会有一定的受力和摩擦,若零件的表面硬度过低,常常会使零件表面形成刮痕和凹陷,严重影响使用效果。
[0003]一般为了提升汽车小零件的表面硬度大多采用对金属零件表面进行渗碳处理,而传统的渗碳装置在处理零件时容易造成渗碳不均匀且效率低的现象,同时为了保证对汽车小零件硬化处理的效果,大多需要对渗碳后零件进行淬火,现有的装置渗碳和淬火的连贯性较差,且淬火后冷却效率低,给使用人员带来较大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小零件渗碳处理和淬火冷却效率低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汽车小零件表面硬化处理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汽车小零件表面硬化处理装置,包括渗碳罐和与渗碳罐相连通的处理罐,所述渗碳罐上方设置有罐盖,渗碳罐和罐盖通过固定螺钉相固定,且渗碳罐侧壁上方设置有凹槽,罐盖下方设置插板插入凹槽中,且罐盖上设置有真空泵、渗碳气体喷入口和压力计,所述真空泵通过管道与罐盖相连通,渗碳气体喷入口通过管道与外部的渗碳气体源相连通,压力计下端的起亚感应探头穿过罐盖延伸至渗碳罐内部,所述渗碳罐侧壁和底部设置有一层加热层,加热层外部包裹一层保温层,所述渗碳罐底部中央设置有搅拌轴,搅拌轴两侧设置有对称的搅拌叶,且搅拌轴底端穿过渗碳罐与外部的第二电机输出轴相连接,渗碳罐一侧底端通过连通口与处理罐一侧上端相连通,所述处理罐包括上端设置的淬火室和下端设置的冷却室,所述淬火室上端中央设置有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端穿过淬火室与外部的第一电机输出轴相连接,转动轴下端与淬火室底部转动连接,且转动轴两侧对称设置有刮板,所述刮板与淬火室底部滑动连接,且淬火室顶部设置有螺旋连接管,螺旋连接管上设置多个出气口,且出气口处设置点火器,螺旋连接管一端与淬火室外部连接口相连通,所述淬火室通过底部一侧设置的落料口与冷却室相连通,所述冷却室底端设置有出料口,且冷却室两侧分别设置抽气泵和冷风机与冷却室内部相连通。
[0007]优选的,所述罐盖上设置有泄压口。
[0008]优选的,所述搅拌叶上表面呈倾斜状,搅拌叶分为两层对称设置于搅拌轴两侧,且下层的搅拌叶底面与渗碳罐底部滑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罐盖与渗碳罐连接处设置有一圈橡胶层。
[0010]优选的,所述凹槽四周设置有密封层。
[0011]优选的,所述冷却室中位于落料口下方一侧设置有倾斜板,所述倾斜板为镂空结构。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小零件表面硬化处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通过罐盖、渗碳罐、真空泵、渗碳气体喷入口、压力计、保温层、加热层、搅拌轴、搅拌叶和第二电机的设置,能够有效对装置内的汽车小零件进行加热渗碳,同时通过搅拌使其渗碳均匀,并且控制装置中的压强,提升装置的渗碳效率;
[0014](2)通过与渗碳罐连通的处理罐中的淬火室和冷却室的设置,能够有效提升淬火和冷却的效率,并且可在使用过程中连续使用,提升生产效率,并且通过螺旋连接管、出气口和刮板的设置是渗碳后的汽车小零件能够均匀淬火,并且抽气泵和冷风机的共同使用,提升冷却室中的冷却效率,提升装置的生产效率。
[0015]本技术使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高效的对汽车小零件进行性表面硬化处理,有效提升汽车小零件的处理效率,增强汽车小零件的品质,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渗碳罐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处理罐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处理罐顶部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罐盖、2渗碳罐、3处理罐、4淬火室、5冷却室、6真空泵、7渗碳气体喷入口、8压力计、9第一电机、10螺旋连接管、11出气口、12连接口、13泄压口、14橡胶层、15固定螺钉、16插板、17凹槽、18密封层、19保温层、20加热层、21搅拌轴、22搅拌叶、23第二电机、24连通口、25倾斜板、26落料口、27转动轴、28刮板、29出料口、30抽气泵、31冷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参照图1-4,一种汽车小零件表面硬化处理装置,包括渗碳罐2和与渗碳罐2相连通的处理罐3,所述渗碳罐2上方设置有罐盖1,渗碳罐2和罐盖1通过固定螺钉15相固定,且渗碳罐2侧壁上方设置有凹槽17,罐盖1下方设置插板16插入凹槽17中,且罐盖1上设置有真空泵6、渗碳气体喷入口7和压力计8,所述真空泵6通过管道与罐盖1相连通,渗碳气体喷入口7通过管道与外部的渗碳气体源相连通,压力计8下端的起亚感应探头穿过罐盖1延伸至渗碳罐2内部,所述渗碳罐2侧壁和底部设置有一层加热层20,加热层20外部包裹一层保温层19,
所述渗碳罐2底部中央设置有搅拌轴21,搅拌轴21两侧设置有对称的搅拌叶22,且搅拌轴21底端穿过渗碳罐2与外部的第二电机23输出轴相连接,渗碳罐2一侧底端通过连通口24与处理罐3一侧上端相连通,所述处理罐3包括上端设置的淬火室4和下端设置的冷却室5,所述淬火室4上端中央设置有设置有转动轴27,所述转动轴27上端穿过淬火室4与外部的第一电机9输出轴相连接,转动轴27下端与淬火室4底部转动连接,且转动轴27两侧对称设置有刮板28,所述刮板28与淬火室4底部滑动连接,且淬火室4顶部设置有螺旋连接管10,螺旋连接管10上设置多个出气口11,且出气口11处设置点火器,螺旋连接管10一端与淬火室4外部连接口12相连通,所述淬火室4通过底部一侧设置的落料口26与冷却室5相连通,所述冷却室5底端设置有出料口29,且冷却室5两侧分别设置抽气泵30和冷风机31与冷却室5内部相连通。
[0024]为了提升渗碳罐2使用的安全性,优选的,所述罐盖1上设置有泄压口13。
[0025]为了方便渗碳气体对汽车小零件的接触,同时方便后期将汽车小零件推入处理罐3中,优选的,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小零件表面硬化处理装置,包括渗碳罐(2)和与渗碳罐(2)相连通的处理罐(3),其特征在于,所述渗碳罐(2)上方设置有罐盖(1),渗碳罐(2)和罐盖(1)通过固定螺钉(15)相固定,且渗碳罐(2)侧壁上方设置有凹槽(17),罐盖(1)下方设置插板(16)插入凹槽(17)中,且罐盖(1)上设置有真空泵(6)、渗碳气体喷入口(7)和压力计(8),所述真空泵(6)通过管道与罐盖(1)相连通,渗碳气体喷入口(7)通过管道与外部的渗碳气体源相连通,压力计(8)下端的起亚感应探头穿过罐盖(1)延伸至渗碳罐(2)内部,所述渗碳罐(2)侧壁和底部设置有一层加热层(20),加热层(20)外部包裹一层保温层(19),所述渗碳罐(2)底部中央设置有搅拌轴(21),搅拌轴(21)两侧设置有对称的搅拌叶(22),且搅拌轴(21)底端穿过渗碳罐(2)与外部的第二电机(23)输出轴相连接,渗碳罐(2)一侧底端通过连通口(24)与处理罐(3)一侧上端相连通,所述处理罐(3)包括上端设置的淬火室(4)和下端设置的冷却室(5),所述淬火室(4)上端中央设置有转动轴(27),所述转动轴(27)上端穿过淬火室(4)与外部的第一电机(9)输出轴相连接,转动轴(27)下端与淬火室(4)底部转动连接,且转动轴(27)两侧对称设置有刮板(28),所述刮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开峰
申请(专利权)人:天长市盛远科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