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折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6552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8 0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折弯装置,涉及折弯装置技术领域。装置包括:转盘,其被驱动旋转;以及中心挡件,其设置在所述转盘的中心;以及推件,其设置在所述转盘上,位于所述中心挡件的去料侧,且与所述中心挡件之间预留有允许工件通过的间隔;以及活动挡件,其设置在所述中心挡件的来料侧,且与所述推件位于工件的同一侧,所述活动挡件被驱动靠近或远离所述工件;所述中心挡件、推件和活动挡件上均设置有能够容纳工件的卡槽;所述卡槽的宽度均可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自动完成线圈引出端铜带的折弯加工,过程中无需人工干预,效率高,安全性好;并且适用于生产加工不同规格的变压器线圈,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便于推广。便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折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折弯装置
,具体是一种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折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环氧树脂干式变压器的高、低压绕组采用铜带(箔)绕成,以环氧树脂为绝缘材料在真空中浇注并固化,构成高强度玻璃钢体结构。绝缘等级有F、H级。环氧树脂干式变压器有电气性能好、耐雷电冲击能力强、抗短路能力强、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
[0003]高、低压绕组线圈作为电路的实现和承载部件,对变压器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线圈制造、绕制过程中对关键工序的有限控制,对线圈成品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中,对线圈引线出头的处理,就是线圈绕制中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工序。现有用于弯折线圈铜带引出端的工具,容易破坏导线匝绝缘,弯折程度不一致且效率低,费时费力。
[0004]经检索,公开日为2019.01.15,授权公告号为CN208385214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变压器线圈引线弯折钳,它包括两支把手,连接在把手上的钳头,所述钳头包括与一支把手连接的L形弯钳头,与另外一支把手连接的直钳头,所述L形弯钳头远把手端与所述直钳头远把手端通过枢轴枢接,所述枢轴在钳头的一侧形成延伸段,所述L形弯钳头和直钳头上分别设置与延伸段间隔设置的定位部。该技术为手动折弯工具,加工效率低;并且使用该技术中的弯折钳折弯变压器线圈引出线时,由于铜带是扁平的,铜带沿其厚度方向发生偏转弯折,影响折弯质量;折弯过程中铜带侧边与枢轴易发生相对滑动,会对铜带侧边造成划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折弯加工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折弯装置,能够自动完成线圈引出端铜带的折弯加工,过程中无需人工干预,效率高,安全性好。
[0007]技术方案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9]一种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折弯装置,包括:转盘,其被驱动旋转;以及中心挡件,其设置在所述转盘的中心;以及推件,其设置在所述转盘上,位于所述中心挡件的去料侧,且与所述中心挡件之间预留有允许工件通过的间隔;以及活动挡件,其设置在所述中心挡件的来料侧,且与所述推件位于工件的同一侧,所述活动挡件被驱动靠近或远离所述工件。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挡件、推件和活动挡件上均设置有能够容纳工件的卡槽。
[0011]进一步地,所述卡槽的宽度均可调。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挡件和推件均为滚轮,所述滚轮的外轮面上具有周向环绕的卡槽Ⅰ。
[0013]进一步地,所述滚轮包括下轮体、上轮体以及用于调节所述下轮体和上轮体间距
的浮动调节机构Ⅰ,所述上轮体与下轮体上下扣合形成轮形构件,所述卡槽Ⅰ设置在所述上轮体与下轮体之间,所述浮动调节机构Ⅰ设置在所述轮形构件的中心。
[0014]进一步地,所述浮动调节机构Ⅰ包括芯轴、压簧Ⅰ和调节螺母,所述芯轴轴向设置在所述轮形构件的中心,所述下轮体与所述芯轴固定连接,所述上轮体与所述芯轴活动配合,所述调节螺母螺接在所述芯轴上端,所述压簧Ⅰ套设在所述芯轴上,且位于所述下轮体和上轮体之间的压簧腔Ⅰ内。
[0015]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挡件包括托体和设置在托体上的压块,所述活动挡件的前侧且位于所述托体和压块之间设置有卡槽Ⅱ,所述托体和压块之间连接有用于调节所述卡槽Ⅱ宽度的浮动调节机构Ⅱ。
[0016]进一步地,所述浮动调节机构Ⅱ包括调节螺栓和压簧Ⅱ,所述调节螺栓连接在所述托体和压块之间,所述压簧Ⅱ套设在所述调节螺栓中部,且位于所述托体和压块之间的压簧腔Ⅱ内。
[0017]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活动挡件运动的驱动机构。
[0018]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为气缸或油缸。
[0019]有益效果
[0020]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1)本技术的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折弯装置,利用中心挡件、推件和活动挡件定位住线圈引出端铜带,然后通过转盘带动推件转动,将线圈引出端铜带折弯,折弯加工过程自动完成,无需人工干预,效率高,安全性好;
[0022](2)本技术的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折弯装置,通过在中心挡件、推件和活动挡件上设置容纳线圈引出端铜带的卡槽,避免了折弯过程中线圈引出端铜带在其厚度方向上发生起翘、弯曲变形,保障了折弯工件的质量;
[0023](3)本技术的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折弯装置,将所述卡槽设计成宽度可调,能够适应容纳厚度不同的线圈引出端铜带,使得切换生产不同规格的变压器线圈时使用更加方便,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0024](4)本技术的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折弯装置,中心挡件和推件均为滚轮,折弯过程中,中心挡件和推件与线圈引出端铜带滚动配合,不会对铜带侧边造成划伤,进一步保证了折弯加工的质量;
[0025](5)本技术的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折弯装置,中心挡件、推件和活动挡件的结构简单,卡槽宽度调节操作简单、方便,效率高;
[0026](6)本技术的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折弯装置,能够用于折弯不同厚度的铜带,适用于生产加工不同规格的变压器线圈,实用性强,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中的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的活动挡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中:1、工作台;2、转盘;3、中心挡件;4、推件;40、卡槽Ⅰ;41、芯轴;42、下轮体;421、压簧腔Ⅰ;43、上轮体;44、压簧Ⅰ;45、调节螺母;5、活动挡件;50、卡槽Ⅱ;51、托体;511、
压簧腔Ⅱ;52、压块;53、调节螺栓;54、压簧Ⅱ;6、驱动机构;7、支撑座;8、线圈引出端铜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0032]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折弯装置,包括转盘2,中心挡件3、推件4和活动挡件5;所述转盘2设置在工作台1上,并与外部的驱动装置传动连接,该驱动装置驱动转盘2转动,该驱动装置可以是电机或能够实现同样功能的其它机构;所述中心挡件3设置在所述转盘2的中心;所述推件4设置在所述转盘2上,位于所述中心挡件3的去料侧,且与所述中心挡件3之间预留有允许工件通过的间隔,所述工件为线圈引出端铜带8;所述活动挡件5设置在所述中心挡件3的来料侧,且与所述推件4位于线圈引出端铜带8的同一侧,所述活动挡件5被驱动机构6驱动靠近或远离所述线圈引出端铜带8,所述;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6为气缸或油缸,气缸或油缸的活塞杆的前端固定在推件4后侧,所述气缸或油缸安装在工作台1上的支撑座7上。
[0033]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盘(2),其被驱动旋转;以及中心挡件(3),其设置在所述转盘(2)的中心;以及推件(4),其设置在所述转盘(2)上,位于所述中心挡件(3)的去料侧,且与所述中心挡件(3)之间预留有允许工件通过的间隔;以及活动挡件(5),其设置在所述中心挡件(3)的来料侧,且与所述推件(4)位于工件的同一侧,所述活动挡件(5)被驱动靠近或远离所述工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挡件(3)、推件(4)和活动挡件(5)上均设置有能够容纳工件的卡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宽度均可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挡件(3)和推件(4)均为滚轮,所述滚轮的外轮面上具有周向环绕的卡槽Ⅰ(4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包括下轮体(42)、上轮体(43)以及用于调节所述下轮体(42)和上轮体(43)间距的浮动调节机构Ⅰ,所述上轮体(43)与下轮体(42)上下扣合形成轮形构件,所述卡槽Ⅰ(40)设置在所述上轮体(43)与下轮体(42)之间,所述浮动调节机构Ⅰ设置在所述轮形构件的中心。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压器线圈引出端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调节机构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求旭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久想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