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6479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8 0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太阳能电源,其使用太阳能电源,绿色环保,同时使用超级电容储电,充放电速度快同时使用寿命长。其包括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电压源,所述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电压源连接D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能电源


[0001]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发电
,具体为太阳能电源。

技术介绍

[0002]电子电路如传感器、各种芯片、液晶显示器等大多需要小电压供电,如常用电压源为3.3V、5V等直流电。若是由传统电能220V交流市电来供电,一方面需要采用较为复杂的电路,并且引起传统电能的损耗;另一方面在有些需要在室外操作的电子设备上不方便使用,若由太阳能进行供电,则能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该传统供电电路中通常会选择使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元件,然而由于蓄电池如铅酸蓄电池、镍镉蓄电池均具有毒性,不适合使用在靠近人的地方,同时蓄电池的充放电寿命很难超过1000次,使用寿命短同时充放电时间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的电子类仪器所需的电源成本高、电能损失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太阳能电源,其使用太阳能电源,绿色环保,同时使用超级电容储电,充放电速度快同时使用寿命长。
[0004]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太阳能电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电压源,所述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电压源连接DC-DC降压模块的输入端,所述DC-DC降压模块的输出端输出15V电压源并连接超级电容储能,所述超级电容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DC-DC电源变换模块和第二DC-DC电源变换模块,所述第一DC-DC电源变换模块和所述第二DC-DC电源变换模块分别输出5V和3.3V电压源;所述超级电容的输出端还连接控制模块并通过控制模块控制输出第二路输出电压在11V~15V之间;
[0005]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DC-DC降压模块包括XL7036转换器U1,所述XL7036转换器U1的5管脚连接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电压源、电容CC一端、电容C1一端和电容CIN一端,所述电容CC另一端连接所述XL7036转换器U1的4管脚,所述XL7036转换器U1的2管脚连接电容C2一端,所述XL7036转换器U1的3管脚连接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电感L1的一端,所述XL7036转换器U1的1管脚连接电阻R1一端、电阻R2一端和电容CFF一端,所述电容CIN另一端、所述电容C1另一端、所述电容C2另一端、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后连接电容C3一端、电容COUT一端,所述电容COUT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电容C3另一端、所述电容CFF另一端、所述电阻R1另一端和所述电感L1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超级电容SC的一端并输出VOUT为15V电压源,所述超级电容SC另一端连接电阻R3一端、所述XL7036转换器U1的6管脚并接地,所述电阻R3另一端连接所述XL7036转换器U1的7管脚并接地;
[0006]所述控制模块包括STM32F103C8T6单片机U2,所述STM32F103C8T6单片机U2的14管脚连接电阻R9一端、电阻R10一端,所述电阻R10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9另一端连接所述超级电容SC的输出端的VOUT端,所述STM32F103C8T6单片机U2的1管脚、9管脚、24管脚、36管脚和48管脚相连后连接3.3V电压源,所述STM32F103C8T6单片机U2的5管脚连接电容C11的一端、晶振Y1的一端,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4一端并接地,所述电容C14另一端连
接晶振Y1另一端并连接所述STM32F103C8T6单片机U2的6管脚,所述STM32F103C8T6单片机U2的7管脚连接电阻R12一端、电容C10一端,所述电容C10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2另一端连接3.3V电源,所述STM32F103C8T6单片机U2的8管脚、23管脚、35管脚和47管脚相连后接地,所述STM32F103C8T6单片机U2的20管脚连接电阻R8一端,所述电阻R8另一端接地,所述STM32F103C8T6单片机U2的22管脚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连接电阻R11一端,所述电阻R11另一端连接3.3V电源,所述STM32F103C8T6单片机U2的7管脚、39管脚、37管脚、34管脚、38管脚和40管脚分别连接接口芯片U3的2~7管脚,所述接口芯片U3的1管脚接地,所述接口芯片U3的8管脚连接3.3V电源,所述STM32F103C8T6单片机U2的10管脚连接电阻R6一端,所述电阻R6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4一端和电阻R5一端,所述电阻R5另一端连接电阻R7一端、场效应管Q1的栅极,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路输出电压一端,所述第二路输出电压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超级电容SC的VOUT输出端,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所述电阻R7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并接地;
[0007]所述第一DC-DC电源变换模块和所述第二DC-DC电源变换模块分别包括LM2596T-5.0稳压芯片和LM2596T-3.3稳压芯片,所述LM2596T-5.0稳压芯片的1管脚连接所述超级电容SC的VOUT输出端、电解电容C4一端、所述LM2596T-5.0稳压芯片的2管脚连接电感L2一端和稳压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电解电容C5一端、所述LM2596T-5.0稳压芯片的5管脚、电容C8一端和电容C9一端并输出5V电压,所述电解电容C4另一端连接所述LM2596T-5.0稳压芯片的3管脚和5管脚、所述稳压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电解电容C5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8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9另一端并接地;所述LM2596T-3.3稳压芯片的1管脚连接所述超级电容SC的VOUT输出端、电解电容C6一端、所述LM2596T-3.3稳压芯片的2管脚连接电感L3一端和稳压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电感L3的另一端连接电解电容C7一端、所述LM2596T-3.3稳压芯片的5管脚、电容C12一端和电容C13一端并输出3.3V电压,所述电解电容C6另一端连接所述LM2596T-3.3稳压芯片的3管脚和5管脚、所述稳压二极管D4的正极、所述电解电容C7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12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13另一端并接地。
[0008]采用了上述结构后,通过将DC-DC降压模块将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电压源转换为15V电压源,15V电压源再通过连接超级电容作为储能元件,其使用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电压供电和超级电容储电,不仅能源绿色环保、不浪费,同时充放电速度快、使用寿命长;同时15V电压源分别连接第一DC-DC电源变换模块和第二DC-DC电源变换模块并输出5V和3.3V电压源,可以方便电子类仪器使用,进一步的,15V电压源还通过连接控制模块控制输出的第二路输出电压在11V~15V之间,使得直流源输出的选择电压更多,更加方便供电给小型电机或者电子电路模块等的使用。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模块图;
[0010]图2为DC-DC降压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11]图3为控制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12]图4为第一DC-DC电源变换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13]图5为第二DC-DC电源变换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太阳能电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电压源,所述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电压源连接DC-DC降压模块的输入端,所述DC-DC降压模块的输出端输出15V电压源并连接超级电容储能,所述超级电容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DC-DC电源变换模块和第二DC-DC电源变换模块,所述第一DC-DC电源变换模块和所述第二DC-DC电源变换模块分别输出5V和3.3V电压源;所述超级电容的输出端还连接控制模块并通过控制模块控制输出第二路输出电压在11V~15V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DC-DC降压模块包括XL7036转换器U1,所述XL7036转换器U1的5管脚连接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电压源、电容CC一端、电容C1一端和电容CIN一端,所述电容CC另一端连接所述XL7036转换器U1的4管脚,所述XL7036转换器U1的2管脚连接电容C2一端,所述XL7036转换器U1的3管脚连接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电感L1的一端,所述XL7036转换器U1的1管脚连接电阻R1一端、电阻R2一端和电容CFF一端,所述电容CIN另一端、所述电容C1另一端、所述电容C2另一端、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后连接电容C3一端、电容COUT一端,所述电容COUT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电容C3另一端、所述电容CFF另一端、所述电阻R1另一端和所述电感L1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超级电容SC的一端并输出VOUT为15V电压源,所述超级电容SC另一端连接电阻R3一端、所述XL7036转换器U1的6管脚并接地,所述电阻R3另一端连接所述XL7036转换器U1的7管脚并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STM32F103C8T6单片机U2,所述STM32F103C8T6单片机U2的14管脚连接电阻R9一端、电阻R10一端,所述电阻R10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9另一端连接所述超级电容SC的输出端的VOUT端,所述STM32F103C8T6单片机U2的1管脚、9管脚、24管脚、36管脚和48管脚相连后连接3.3V电压源,所述STM32F103C8T6单片机U2的5管脚连接电容C11的一端、晶振Y1的一端,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4一端并接地,所述电容C14另一端连接晶振Y1另一端并连接所述STM32F103C8T6单片机U2的6管脚,所述STM32F103C8T6单片机U2的7管脚连接电阻R12一端、电容C10一端,所述电容C10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2另一端连接3.3V电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男菊蒋鹏向莲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