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形交叉位移抗冲击锚固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6146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8 00:04
一种V形交叉位移抗冲击锚固杆装置,包括横板、左锚固杆和右锚固杆,左锚固杆设置在横板的上部左侧,右锚固杆与左锚固杆对称设置在横板的上部右侧;所述的横板为横向设置的弧形结构板,横板的上面左侧对称设置有内凹的半圆凹槽,半圆凹槽内设置有横向的固定通槽,横板的左右两端为圆弧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V形交叉位移抗冲击锚固杆装置通过左锚固杆和右锚固杆与下部横板形成的V形结构,在被锚固的掩体内形成了一定的锚固角度,使冲击力与锚固杆形成夹角,使锚固杆能够形成更好的抗剪切力,与传统的锚固装置对比,明显的提高了抗冲击力,使掩体更加坚固。固。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V形交叉位移抗冲击锚固杆装置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一种掩体防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V”形交叉位移抗冲击锚固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地下掩体的防护领域,通常采用圆拱顶形钢筋混凝土进行圆拱形防护,但是随意现代化打击手段的不断提升,打击的力量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防护手段所能承受的范围,因此在现有的钢筋混凝土拱形防护层的上部,通常采用锚固杆进行加固,锚固杆在传统的静压力载荷情况下,完全可以满足受力的需要;但是在高精度大杀伤力的现代打击装置打击下,由于杀伤力从外侧冲击,现有的锚固杆通常采用和掩体内侧面法线方向进行锚固杆加固,但是锚固杆在承受横向剪切力时才能够发挥最大的锚固效果,在承受与锚固杆轴向一致的冲击力时,无法发挥更好的承受力;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锚固杆来解决现有锚固杆在掩体加固过程中无法发挥更好的受力效果造成加固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出了一种V形交叉位移抗冲击锚固杆装置,用于解决现有锚固杆在掩体加固过程中无法发挥更好的受力效果造成加固效果差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V形交叉位移抗冲击锚固杆装置,包括横板、左锚固杆和右锚固杆,左锚固杆设置在横板的上部左侧,右锚固杆与左锚固杆对称设置在横板的上部右侧;所述的横板为横向设置的弧形结构板,横板的上面左侧对称设置有内凹的半圆凹槽,半圆凹槽内设置有横向的固定通槽,横板的左右两端为圆弧形;所述的左锚固杆由拉杆、锚固套、上顶座、半圆板、内凹垫和螺母构成,锚固套设置在拉杆中部,上顶座设置在拉杆上端,半圆板设置在拉杆下部固定螺纹轴上部,拉杆的下端穿过半圆凹槽内固定通槽,内凹垫设置在横板半圆凹槽下侧的拉杆上,螺母设置在内凹垫下部拉杆上;所述的拉杆为阶梯形螺纹轴,拉杆上部为大螺距的丝杠,丝杠的下部设置有直径小上部上丝杠直径的固定螺纹轴,固定螺纹轴的直径小于横板的固定通槽宽度。
[0006]所述的锚固套中间为圆筒形丝杠螺套,锚固套内螺纹孔与拉杆上部的丝杠配合安装,丝杠螺套的外圆上均匀设置有直角三角形锚固板,锚固板的上端面与丝杠螺套上端面平齐,锚固板的下端与丝杠螺套的下端面对齐。
[0007]所述的上顶座为倒圆锥形结构,上顶座的下端锥头中心设置有上顶座内螺纹,上顶座内螺纹与丝杠上端外螺纹配合连接。
[0008]所述的半圆板为半球形结构,半圆板的平面中心设置有半圆板通孔,半圆板的平面向上安装在丝杠下部固定螺纹轴上端,半圆板的下侧圆球面半径与横板半圆凹槽内侧半径一致并接触。
[0009]所述的内凹垫为圆形垫片,内凹垫的上面为内凹的球形面,球形面与横板半圆凹
槽的下面接触。
[0010]所述的右锚固杆与左锚固杆的结构一致,右锚固管下部设置在横板右侧的半圆凹槽的固定通槽内。
[0011]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V形交叉位移抗冲击锚固杆装置通过左锚固杆和右锚固杆与下部横板形成的V形结构,在被锚固的掩体内形成了一定的锚固角度,使冲击力与锚固杆形成夹角,使锚固杆能够形成更好的抗剪切力,与传统的锚固装置对比,明显的提高了抗冲击力,使掩体更加坚固。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图1中横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图1中锚固套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 1、横板,2、半圆板,3、丝杠,4、上顶座,5、锚固套,6、右锚固杆,7、螺母,8、掩体,9、灌浆体,10、内凹垫,11、固定螺纹轴, 12、固定通槽,13、半圆凹槽,14、锚固板,15、丝杠螺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17]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加以说明。
[0018]如图1、图2所示一种V形交叉位移抗冲击锚固杆装置,包括横板1、左锚固杆和右锚固杆6,左锚固杆设置在横板1的上部左侧,右锚固杆6与左锚固杆对称设置在横板1的上部右侧;所述的横板1为横向设置的弧形结构板,横板1的上面左侧对称设置有内凹的半圆凹槽13,半圆凹槽13内设置有横向的锚固杆固定通槽12,横板1的左右两端为圆弧形;所述的左锚固杆由拉杆、锚固套5、上顶座4、半圆板2、内凹垫10和螺母7构成,所述的拉杆为阶梯形螺纹轴,拉杆上部为大螺距的丝杠3,丝杠3的下部设置有直径小上部丝杠直径的固定螺纹轴11,固定螺纹轴11的直径小于横板1的固定通槽12宽度,固定螺纹轴11穿过半圆凹槽13内固定通槽;所述的锚固套5设置在丝杠3的中部,锚固套5中间为圆筒形丝杠螺套15,锚固套内螺纹孔与拉杆的上部丝杠3配合安装,丝杠螺套15的外圆上均匀设置有直角三角形锚固板14,锚固板14的上端面与丝杠螺套15上端面平齐,锚固板14的下端与丝杠螺套15的下端面对齐;所述的上顶座4设置在丝杠3上端,上顶座4为倒圆锥形结构,上顶座4的下端锥头中心设置有上顶座内螺纹,上顶座内螺纹与丝杠3上端外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的半圆板2设置在拉杆下部,半圆板2为半球形结构,半圆板2的平面中心设置有半圆板通孔,半圆板2的平面向上安装在丝杠3下部固定螺纹轴11上端,半圆板2的下侧圆球面半径与横板1内侧半圆凹槽13半径一致并接触;所述的内凹垫10设置在横板1半圆凹槽13下侧的拉杆固定螺纹轴12上,内凹垫10为圆形垫片,内凹垫10的上面为内凹的球形面,球形面与横板1半圆凹槽13的下面接触;螺母7设置在内凹垫10下部拉杆的固定螺纹轴12上; 所述的右锚固杆6与左锚固杆的结构一致,右锚固6下部设置在横板1右侧半圆凹槽的固定通槽内。
[0019] V形交叉位移抗冲击锚固杆装置使用时,首先左锚固杆和右锚固杆6分别放置到掩体8上已经打好的倾斜的锚固孔内,在左锚固杆和右锚固杆6下端盖上灌浆盖,后将流动
的灌浆体9注入到掩体8锚固孔内,待灌浆体9凝固后,再将半圆板2分别安装到左锚固杆固定螺纹轴11上和右锚固杆6的下端固定螺纹轴上,后将横板1上部圆弧面向上与掩体8下面贴合安装到半圆板2的下部固定螺纹轴11上,通过内凹垫10和螺母7与左锚固杆下端固定螺纹轴11和右锚固杆下端固定螺纹轴固定连接,从而完成对 V形交叉位移抗冲击锚固杆装置的安装过程。
[0020]本技术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V形交叉位移抗冲击锚固杆装置,包括横板、左锚固杆和右锚固杆,其特征是:左锚固杆设置在横板的上部左侧,右锚固杆与左锚固杆对称设置在横板的上部右侧;所述的横板为横向设置的弧形结构板,横板的上面左侧对称设置有内凹的半圆凹槽,半圆凹槽内设置有横向的固定通槽,横板的左右两端为圆弧形;所述的左锚固杆由拉杆、锚固套、上顶座、半圆板、内凹垫和螺母构成,锚固套设置在拉杆中部,上顶座设置在拉杆上端,半圆板设置在拉杆下部固定螺纹轴上部,拉杆的下端穿过半圆凹槽内固定通槽,内凹垫设置在横板半圆凹槽下侧的拉杆上,螺母设置在内凹垫下部拉杆上;所述的拉杆为阶梯形螺纹轴,拉杆上部为大螺距的丝杠,丝杠的下部设置有直径小上部上丝杠直径的固定螺纹轴,固定螺纹轴的直径小于横板的固定通槽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形交叉位移抗冲击锚固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锚固套中间为圆筒形丝杠螺套,锚固套内螺纹孔与拉杆上部的丝杠配合安装,丝杠螺套的外圆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福利贺永胜范俊奇徐景茂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工程防护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