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5919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一液晶面板、一背光组件、一外框以及一光感应粘着层。背光组件与外框分别设置于液晶面板的两侧,外框包覆液晶面板与背光组件;光感应粘着层则设置于液晶面板与外框之间,用以粘着液晶面板与外框。当光感应粘着层受一特定光照射时,光感应粘着层受特定光作用而失去粘性,使得液晶面板与外框可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且特别有关于一种使用双面直下式背光组件的双面式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器技术的演进,显示装置已从传统的阴极射线管(CRT)不断演进而产生各种新式的显示装置。其中,液晶显示装置(LCD)具有轻薄、省电、低辐射等优点,因此已逐渐成为现今常见的显示装置之一,可广泛应用于笔记型计算机、数字相机、摄录像机、行动电话等通讯、信息或消费性电子产品之中。液晶显示装置主要是以一液晶面板(LCD panel)进行显示,由于液晶面板本身并不会发光,因此必须供应亮度充分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液晶面板能够正常显示影像。此一供应光源的功能即由背光(backlight)组件来进行。背光组件可依其结构的不同,而分为侧光式背光组件以及直下式(或称平板式)背光组件两种。另外,液晶面板与背光组件结合后,通常使用一外框(bezel)将其覆盖住,以保护液晶面板与背光组件的组件。参见图1,图1是表示一公知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此一公知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一液晶面板100、背光组件110、以及外框120。背光组件110通常包括有扩散片、棱镜片、支撑板、作为光源的灯管、反射片以及调光网点等组件,在此并未详细图示。外框120设置有尺寸略小于液晶面板100的开孔125,用以使液晶面板100露出以进行显示功能。如图1所示,背光组件110设置于液晶面板100的下侧,而外框120则是由液晶面板100的上侧向下覆盖,包覆液晶面板100与背光组件110,以构成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时的目的之一,在于避免因外力碰撞产生的冲击造成破坏。一般而言,由于液晶面板100为弹性较低的玻璃材料,在液晶显示装置受到冲击时最易产生破坏;因此,为考虑液晶显示装置的适用性,必须对液晶面板100采用适当的防护措施,以减少其破坏的机率。以下参见图2a与图2b,说明两种常用的液晶面板100防护措施。图2a是为液晶面板100与外框120结合时的仰视图,其做法是采用在液晶面板100与外框120间的间隙130(图2a中的斜线区域)填入缓冲物150的做法,以使液晶面板100与外框120借助缓冲物150而固定。缓冲物150一般可采用吸震性较好的塑性材料,例如耐冲击的橡胶、塑料等材料,因此,在液晶显示装置受到冲击时,由于缓冲物150吸收大部分冲击的能量,可减少液晶面板100破坏的机率。然而,图2a的使用缓冲物150进行防护的做法,由于缓冲物150必须具有一定的体积或厚度,方能达到较为理想的防护效果,因此必须将液晶面板100与外框120间的间隙130保留一定大小的宽度,如此对于显示尺寸相同大小的液晶显示屏而言,则必须加大外框120的尺寸,因而增加液晶显示屏的体积,不利于液晶显示屏的空间利用性与可携带性。图2b是同样液晶面板100与外框120结合时的仰视图,其显示另一种防护措施,在液晶面板100与外框120的迭合区域160(图2b中的斜线区域)使用胶带等具粘着性的材料,将液晶面板100与外框120互相粘合,使得液晶面板100与外框120固定。因此,在液晶显示装置受到冲击时,只要外框120与液晶面板100的固定良好,则可由外框120吸收大部分冲击的能量。另外,由于液晶面板100与外框120间的间隙130不需填入缓冲物,因此可将间隙130的尺寸宽度缩小,如此对于显示尺寸相同大小的液晶显示屏而言,外框120的尺寸也可相对缩小,可使液晶显示屏的体积减小,增加其空间利用性与可携带性。然而,液晶显示屏的组装过程中,有时可能因为定位不良等各种因素,需要进行返工(rework);然而,使用上述粘合固定的方式,为求外框120与液晶面板100的固定牢固,一般均采用粘着性强的胶带或粘着剂,因此不但拆卸困难,且容易在返工的过程中造成外框120或液晶面板100的破损,如此则相对降低液晶显示屏的返工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之一目的即在于提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针对公知粘着固定式的液晶面板防护措施加以改良,采用光感应式粘着胶质进行外框与液晶面板之间的粘着,如此即可维持外框与液晶面板的固定良好,使液晶显示屏的体积减小,增加其空间利用性与可携带性,同时在出现返工需求时,也可借助以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的方式破坏胶质的粘性,而提高液晶显示屏的返工性。本专利技术揭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一液晶面板、一背光组件、一外框以及一光感应粘着层。背光组件与外框分别设置于液晶面板的两侧,外框包覆液晶面板与背光组件;光感应粘着层则是设置于液晶面板与外框之间,用以粘着液晶面板与外框。当光感应粘着层受一特定光照射时,光感应粘着层受特定光作用而失去粘性,使得液晶面板与外框可分离。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背光组件也可以另一光感应粘着层粘着于液晶面板。另外,特定光一般是为一紫外光(ultraviolet light,UV光),而光感应粘着层则可使用紫外光感应粘着胶带。此时,背光组件上最好设置有一紫外光防护层,以防止紫外光透射,且可透射可见光。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背光组件可采用常见的侧光式背光组件或是直下式背光组件。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具体的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做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公知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图。图2a是公知使用缓冲固定方式的液晶面板与外框结合时的仰视图。图2b是公知使用粘着固定方式的液晶面板与外框结合时的仰视图。图3a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的示意图。图3b是上述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图。图3c是上述实施例中液晶面板与外框结合时的仰视图。图3d是上述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的侧视剖面图。图4是上述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返工的示意图。附图符号说明100~液晶面板;105~液晶面板迭合区域;110~背光组件;115~紫外光防护层; 120~外框;125~开孔;130~间隙;150~缓冲物;160~迭合区域;200~第一紫外光感应粘着层;210~第二紫外光感应粘着层;300~间隙。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以一优选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此必须说明,本实施例的说明及其附图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换言之,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的为准。参见图3a与图3b,说明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是具有一液晶面板100、一背光组件110、一外框120以及一光感应粘着层200。光感应粘着层200一般可采用常见的紫外光感应粘着胶带或粘着剂(UV感应胶),其功能是在于粘着液晶面板100与外框120,且当光感应粘着层200受一特定光(例如波长低于一般可见光的紫外光)照射时,会受此一特定光作用而失去粘性,如此即使得液晶面板100与外框120可分离。如图3a所示,液晶面板100具有与外框120组装时的迭合区域105,因此可将光感应粘着层200贴附于液晶面板100的迭合区域105。图3b是显示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图。其中,液晶面板100已如图3a所示,贴附有光感应粘着层200。背光组件110通常包括有扩散片、棱镜片、支撑板、做为光源的灯管、反射片以及调光网点等组件,在此并未详细图示;然而,由于这些组件多半为薄膜或薄板状的形态,其材料一旦受到紫外光的照射,则可能产生变质或破坏,因此为保护背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液晶面板;一设置于该液晶面板的一侧的背光组件;一外框,该外框设置于该液晶面板相对于该背光组件的另一侧,包覆该液晶面板与该背光组件;以及一光感应粘着层,该光感应粘着层设置于该液晶面板与 该外框之间,粘着该液晶面板与该外框,当该光感应粘着层受一特定光照射时,该光感应粘着层受该特定光作用而失去粘性,使得该液晶面板与该外框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临罗德亨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