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5790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器,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底与第二基底、一设置在该第一基底与第二基底间的液晶层、一设置在该第二基底邻近液晶层一侧的绝缘层、一设置在该绝缘层邻近液晶层一侧的钝化层和一像素单元,该像素单元由相互垂直设置在第二基底上的信号线与栅极线形成,其包括设置在该绝缘层内的共用电极与设置在该钝化层内的像素电极,其特征在于:该共用电极该共用电极包括第一共用电极与第二共用电极,该像素电极包括相交设置的第一像素电极与第二像素电极,该第一共用电极与第一像素电极相互平行间隔设置,该第二共用电极与第二像素电极相互平行间隔设置,该第一共用电极与第二共用电极分别与信号线形成一夹角。(*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尤其涉及一种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器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中的液晶本身不具发光特性,是采用电场控制液晶分子扭转而实现光的通过或不通过,从而达到显示的目的。在传统液晶显示器中,在两玻璃基底的表面形成电极,以形成控制液晶分子扭转的电场,该电极使用透明材料,且两基底的电极相对设置,从而形成与基底表面相垂直的电场。由于液晶分子具有介电各向异性与电导各向异性,因此在该电场的控制下,液晶分子取向将垂直于基底表面,但由于液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和重力等物理力的影响,使得液晶分子的取向不能完全垂直于基底表面,使得光通效率底,进而影响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一种现有技术液晶显示器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该液晶显示器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底11和第二基底12、一位于该第一基底11与第二基底12之间由多个液晶分子171构成的液晶层17、两分别位于该第一基底11和第二基底12与液晶层相异一侧且偏光轴(Polarizing Axis)相互垂直的偏光装置110和120、一设置在第一基底11上的彩色滤光片19、一与液晶层17相邻并用于控制液晶分子171取向的配向层100、设置在第一基底11与第二基底12之间的间隔壁(未标示)、一驱动装置(图未示)和由相互垂直的信号线13与栅极线14形成的像素单元10,该像素单元10包括多个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共用电极15与像素电极16,该共用电极15和像素电极16平行于栅极线13设置,且形成基本平行于第一基底11与第二基底12的电场18。其中,该配向层100的取向与偏光装置120的偏振方向相同,该第一基底11与第二基底12中至少有一是采用透明材料制成,该液晶层17是采用向列(Nematic)型液晶制成,该液晶显示装置1通过彩色滤光片19实现彩色显示。请再次参阅图2,未加电压时,该液晶显示器1所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此状态下,由于未受电场作用,则该液晶分子171的取向与配向层100的取向相同,而该配向层100的取向与偏光装置120的偏光轴方向相同,因此,经偏光装置120进入液晶层17的线偏振光(图未示)正好能通过该液晶层17,且偏振态不发生变化。另外,因为偏光装置110与120的偏光轴相互垂直,所以该线偏振光不能通过偏光装置110,即该液晶显示器1处于暗态。请再次参阅图3,是加电压时,该液晶显示器1所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该共用电极15与像素电极16形成基本平行于第一基底11和第二基底12的电场18,因液晶分子171具有电导各向异性,所以在电场18作用下,该液晶分子171的取向与该电场18的方向一致,但是,电场18的方向与偏光装置120的偏光轴方向存在一定夹角,则通过偏光装置120的线偏振光(图未示)到达液晶层17时将产生双折射,使得该线偏振光的偏振态发生改变,而偏光装置110与120的偏光轴相互垂直,所以该线偏振光的部分分量将通过偏光装置110,即该液晶显示器1处于亮态。如上所述,此采用平行于基底的电场控制液晶分子扭转的方法称为“平面内切换法”(In Plane Switching,IPS),该“平面内切换法”专门用于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器,且采用该方法的液晶显示器1比传统液晶显示器具有更宽广的视野角。但是,该共用电极15与液晶层17仅能形成某一方向的平行于第一基底11与第二基底12的电场18,该电场18未能分布于整个平行于第一基底11与第二基底12的平面内,则加电压时,仍将有部分液晶分子171未受电场18的作用,即存在部分经偏光装置120进入液晶层17的线偏振光通过该液晶层17后,期偏振态将不发生改变,即将有部分线偏振光不能通过该偏光装置110,所以液晶显示装置1仍存在光通效率较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采用现有技术液晶显示器光通效率较低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通效率较高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器。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器,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底与第二基底、一设置在该第一基底与第二基底间的液晶层、一设置在该第二基底邻近液晶层一侧的绝缘层、一设置在该绝缘层邻近液晶层一侧的钝化层和由相互垂直设置在第二基底上的信号线与栅极线形成的像素单元,该像素单元包括多个设置在绝缘层内的共用电极与设置于该钝化层内的像素电极,其中,该共用电极包括多个第一共用电极与第二共用电极,该像素电极包括相交设置的第一像素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该第一共用电极和第一像素电极相互平行设置,该第二共用电极与第二像素电极相互平行间隔设置,该第一共用电极和第二共用电极分别与该信号线形成一夹角,且该第一共用电极与第二共用电极相交设置。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又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底与第二基底、一位于该第一基底与第二基底之间的液晶层和由相互垂直设置的信号线与栅极线形成的像素单元,该像素单元包括相互平行设置在第二基底上的共用电极与像素电极、与共用电极相连的第一透明电极和与像素电极相连的第二透明电极,该共用电极与像素电极都垂直于信号线设置,该第一透明电极与第二透明电极设置在该第二基底的同一层上,该第一透明电极包括与信号线成一夹角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该第二透明电极包括相交设置且与信号线成一夹角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该第一透明电极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透明电极的第一部分相互平行间隔设置,该第一透明电极的第二部分与第二透明电极的第二部分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器中,该共用电极包括第一共用电极与第二共用电极,该像素电极包括相交设置的第一像素电极与第二像素电极,该第一共用电极与第一像素电极相互平行间隔设置,该第二共用电极与第二像素电极相互平行间隔设置,该第一共用电极与第二共用电极分别与信号线形成一夹角,且该第一共用电极与第二共用电极相交设置,从而,该第一共用电极与第一像素电极、第二共用电极与第二像素电极形成两种行于该第一基底与第二基底且不同向的电场,则,该第一基底与第二基底间且与该二基底平行的平面内都存在电场,使得不能受到电场作用的液晶分子数量大大减少,进而可增大光通效率,所以,该有源矩阵形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较高的光通效率。本专利技术又一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中,该像素单元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共用电极与像素电极、与共用电极相连的第一透明电极和与像素电极相连的第二透明电极,该共用电极和像素电极都垂直于信号线设置,该第一透明电极包括与信号线成一夹角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该第二透明电极包括相交设置且与信号线成一夹角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该第一透明电极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透明电极的第二部分相互平行间隔设置,从而,该第一透明电极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透明电极的第一部分、该第一透明电极的第二部分与第二透明电极的第二部分形成两种平行于该二基底且不同向的电场,则该第一基底与第二基底间且与该两基底平行的平面内都存在电场,使得不能受到电场作用的液晶分子数量大大减少,进而可增大光通效率,所以,该有源矩阵形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较高的光通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的一像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未加电压时所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加电压时所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朝桦彭家鹏陈鹊如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