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光源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液晶显示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4728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面光源装置,其包括具有内部空间的光源体,隔断壁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内,以将所述内部空间分隔成多个放电空间,隔断壁具有与所述光源体的内表面相接触的端部,隔断壁具有通孔,所述放电空间通过该通孔彼此连通。光源体包括为放电空间提供电压以在所述放电空间中产生等离子体的电压供给部件,阻挡件邻近所述通孔设置以限制由放电气体产生的等离子体通过该通孔流动,所述阻挡件遮挡通孔,以限制等离子体通过该通孔流动。因此,提高了面光源装置的亮度的均匀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面光源装置及使用此面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减小沟道效应(channeling)的面光源装置,以及使用上述面光源装置作为光源的液晶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通常,液晶兼具有电和光的特性,液晶的排列会随着施加到液晶上的电场方向而改变,液晶的光透射率会随着液晶的排列而改变。液晶显示(LCD)设备通过使用液晶来显示图像,液晶显示设备与阴极射线管(CRT)相比具有许多特点,如厚度薄、体积小且重量轻。因此,液晶显示设备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脑、通讯设备、电视机等领域。液晶显示设备包括用来控制液晶的液晶控制部分、以及为液晶控制部件提供光的光供给部件。液晶控制部件包括多个形成在第一衬底上的像素电极(pixelelectrodes)、一个形成在第二衬底上的公共电极,以及设置在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的液晶。像素电极的数目由分辨率的大小决定,每个像素电极与薄膜晶体管(TFT)电连接,以便像素电压(pixel voltage)通过薄膜晶体管施加到像素电极上。一个基准电压(reference voltage)施加到所述公共电极上。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包括透明的导电材料。所述光供给部件为液晶提供光,从光供给部件发出的光通过像素电极、液晶和公共电极后显示出图像。光照射的亮度和均匀度决定了液晶显示设备的显示质量。也就是说,当从光供给部件发出的光的亮度和均匀度提高时,液晶显示设备的显示质量也就相应地提高了。通常,光供给部件可以包括冷阴极荧光灯(CCFL)或发光二极管(LED)。冷阴极荧光灯有许多特点,如亮度高、使用寿命长、发热量低等,而发光二极管也有许多特点,如低能耗、高亮度等。然而,冷阴极荧光灯和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不均匀,为了提高亮度的均匀度,光供给部件还包括光导板、散射元件、棱镜片等。当光供给部件包括了光导板、散射元件和棱镜片等后,液晶显示设备的尺寸和重量就会大大增加。平板型的面光源装置具有均匀的亮度。传统的面光源装置包括第一衬底和相对于第一衬底设置的第二衬底。多个隔断壁(partition walls)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之间。所述多个隔断壁彼此基本上平行设置,并以预定的间距彼此间隔开,以在第一和第二衬底间形成放电空间。密封元件设置在第一和第二衬底之间以将放电空间和外界隔绝,放电气体被注入到放电空间内,向放电气体施加电压的两个电极设置在第一和第二衬底的外表面上。多个隔断壁排列成使多个放电空间形成曲折形状,多个放电空间彼此连通。也就是说,奇数隔断壁具有与密封元件相接触的第一端部、和与密封元件间隔开以形成连接通道的第二端部,而偶数隔断壁具有与密封元件间隔开以形成连接通道的第一端部、和与密封元件相接触的第二端部。当放电空间里的放电气体所受到的压强彼此不同时,施加到放电空间的电场强度彼此不同。当放电空间通过连接通道彼此连接时,等离子体可能会突然移动过连接通道并在多个放电空间之间形成沟道效应。也就是说,当电场强度不同时,各个放电空间里的等离子体的浓度就不同,以致于一部分等离子体会向等离子浓度较低的放电空间移动,因此形成了沟道效应。在放电空间中形成沟道效应后,亮度的均匀度将恶化。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限制等离子体在邻近的放电空间之间流动,从而减小沟道效应的面光源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面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设备。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面光源装置,包括具有内部空间的光源体,隔断壁设置在所述光源体的内部空间中,以将光源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多个放电空间,隔断壁具有与所述光源体的内表面形成接触的端部,所述隔断壁具有通孔,放电空间通过所述通孔可以彼此贯通,电压供给部件给放电气体提供电压以在放电空间里产生等离子体,阻挡件(barrier)邻近贯通孔设置,以限制由放电气体产生的等离子体通过通孔流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的液晶显示设备包括面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面板,所述面光源装置包括一个具有内部空间的光源体;设置在光源体内部空间中以将光源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多个放电空间的隔断壁,所述隔断壁具有与所述光源体的内表面形成接触的端部并具有通孔,所述放电空间可通过所述通孔彼此贯通,在邻近通孔处设置阻挡件以限制由放电气体产生的等离子体通过通孔流动。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将从面光源装置产生的光转换为图像光的液晶。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上述以及另外的特征和优点将通过参照如下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而更加清楚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的局部剖开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面光源装置的平面图;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面光源装置的隔断壁的截面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的平面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的平面图;图6是示出图5所示的面光源装置的隔断壁的截面图;图7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的平面图;以及图8是示出具有图1所示的面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设备的分解透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的描述。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的部分剖开的透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面光源装置的平面图,图3是图2所示的面光源装置的隔断壁的截面图。参照图1至3,面光源装置100包括光源体101,隔断壁130,第一电极142和第二电极144。光源体101包括第一衬底110,第二衬底120和密封元件15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衬底110、120是玻璃衬底,可见光可以透过该玻璃衬底,而紫外光不能穿过玻璃衬底。第二衬底120对应于第一衬底110,且第一衬底110和第二衬底120彼此间隔开。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衬底120的厚度大约是第一衬底110厚度的三分之一,然而,第一和第二衬底110、120的厚度不限制在上述厚度。可替代的是,第二衬底120与第一衬底110的厚度基本上相同。第一荧光层(末示出)和第二荧光层(末示出)分别设置在第一衬底110的内表面和第二衬底120的内表面,另外,反射层(末示出)设置在第一衬底110和第一荧光层(末示出)之间。矩形的密封元件150插入所述第一衬底110的周边部分和所述第二衬底120的周边部分之间,所述密封元件150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衬底120的下表面形成接触,而密封元件150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衬底110的上表面形成接触,因此,第一和第二衬底110、120以及密封元件150就形成了一个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由密封元件150密封。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元件150优选具有与第一和第二衬底110、120基本上相同的热膨胀系数。多个隔断壁130设置在第一和第二衬底110、120之间以将所述内部空间分隔成多个放电空间112。每个隔断壁130都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平板形状。隔断壁130以预定的间距设置成彼此基本平行,隔断壁130包含透明或不透明的材料,隔断壁130包含热固材料或紫外线固化材料。放电气体注入到放电空间112中。参照图2,每个隔断壁130有两个端部,所述端部与密封元件150的内表面相接触,以使所述放电空间被隔断壁130相互隔离开,每个隔断壁130上形成有通孔131以使所述放电空间112彼此连通。在本实施例中,面光源装置100包括多个通孔131,因此,放电气体可以通过该通孔131注入至所述放电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面光源装置,包括:具有内部空间的光源体;在所述内部空间中将所述内部空间分隔成多个放电空间的隔断壁,所述隔断壁具有与所述光源体的内表面形成接触的端部,并具有通孔,放电空间通过该通孔彼此连通;和邻近所述通孔设置以限制 由放电气体产生的等离子体通过所述通孔流动的阻挡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絃龙金东佑金旻奎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三星康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