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螺线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3873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螺线管,包括电磁螺线管本体、盖板和连接两者所需的自攻螺钉,所述电磁螺线管本体包括通过锡焊连接的贴片焊接部件和电磁螺线管壳体,贴片焊接部件和电磁螺线管壳体之间使用胶体进行密封,所述贴片焊接部件包括通过焊锡连接的PCB贴片部件和线束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吸收整车用电环境中的大电压和静电,避免电磁螺线管霍尔传感器损坏;在安装过程中漆包线绕组正负极接反时,屏蔽漆包线绕组,避免通电时反向电动势损坏ECU;在整车突然断电时,吸收线圈绕组产生的反向电动势,避免造成发动机ECU的故障。避免造成发动机ECU的故障。避免造成发动机ECU的故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螺线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电磁螺线管。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发动机的性能在不断革新,整车的用电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用户对车辆驾驶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国六标准的正式实施,也对车辆节能减排作了更高的限制。电控硅油风扇离合器作为发动机冷却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必须要根据发动机的热状况来调节冷却强度,以此来降低发动机功率,减少不必要的噪声。
[0003]电磁螺线管,作为电控硅油风扇离合器的核心传感器和控制单元,主要功能是接收来自发动机控制单元ECU的PWM信号,根据复杂的信号变化,调节螺线管磁场,改变磁场力,改变硅油风扇内部的硅油循环,调节风扇转速,并将转速信号反馈给ECU,实现精确的闭环控制,体现节能环保、降低系统噪声的效果。
[0004]传统电磁螺线管内部仅有一个霍尔传感器用来收集风扇转速信息和一个大容量电容保护霍尔传感器不受电压冲击,没有其他的元器件和配套电路作额外防护。传统电磁螺线管在匹配国内众多的商用车厂家的各种发动机和ECU系统时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尤其是应对整车中的大电压冲击、静电冲击时,霍尔传感器会被击穿,导致电磁螺线管无法正常工作。另外,漆包线绕组作为电磁螺线管的核心元件之一,在电路中相当于电感线圈,在突然断电时,会产生极大的反向电动势,若在电动机ECU端没有设置保护,轻则导致发动机故障无法工作,严重的还会直接烧毁ECU。
[0005]因此,开发一款具有防大电压、防静电、防反接、防反向电动势功能的电磁螺线管,来应对整车各种复杂的用电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磁螺线管,其优点是吸收整车用电环境中的大电压和静电,避免电磁螺线管霍尔传感器损坏;在安装过程中漆包线绕组正负极接反时,屏蔽漆包线绕组,避免通电时反向电动势损坏ECU;在整车突然断电时,吸收线圈绕组产生的反向电动势,避免造成发动机ECU的故障。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磁螺线管,包括电磁螺线管本体、盖板和连接两者所需的自攻螺钉,所述电磁螺线管本体包括通过锡焊连接的贴片焊接部件和电磁螺线管壳体,贴片焊接部件和电磁螺线管壳体使用胶体进行密封,所述贴片焊接部件包括通过焊锡连接的PCB贴片部件和线束部件。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PCB贴片部件内部设有第一贴片二极管、第二贴片二极管、第一TVS管、第二TVS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电阻、第三电容、第四电容、贴片霍尔传感器,上述电子元器件通过SMT贴片焊接至PCB板。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线束部件包括设置在尾部的第一接插件、第二接插件、五芯电缆、穿在五芯电缆上的热缩管以及头部通过沾锡工艺固化的五芯电缆导体,五芯电
缆连接第一接插件和第二接插件。
[00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磁螺线管壳体包括轴承座、轴承、线圈骨架、漆包线绕组、线圈包胶、线圈座、磁铁、磁体座、插片以及最后将上述零件通过注塑包胶相互隔离,并形成外壳体包胶。
[0011]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电磁螺线管将所有电气元件和基本电路集成至PCB贴片部件上,通过锡焊连接PCB板、线束部件和电磁螺线管壳体,进一步通过线束部件尾部的第一接插件和第二接插件与外部整车线路配合连接,实现电磁螺线管的信号传输和控制。更进一步的,由于电子元器件和基本电路集成至PCB贴片部件,方便了对电磁螺线管电路的二次设计,以便于应对未来更复杂的整车环境和客户更高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实施例中电磁螺线管本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实施例中PCB贴片部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实施例中PCB贴片部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本实施例中PCB贴片部件的电路原理图;
[0017]图6是本实施例中线束部件结构示意图;
[0018]图7是本实施例中电磁螺线管壳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9]图8是本实施例中电磁螺线管壳体的局部剖视图。
[0020]图中,1、电磁螺线管本体;2、盖板;3、自攻螺钉;4、胶体;5、贴片焊接部件;6、电磁螺线管壳体;7、PCB贴片部件;8、线束部件;9、PCB板;10、第一贴片二极管;11、第二贴片二极管;12、第一TVS管;13、第二TVS管;14、第一电容;15、第二电容;16、电阻;17、第三电容;18、第四电容;19、贴片霍尔传感器;20、第一接插件;21、第二接插件;22、五芯电缆;23、热缩管; 24、五芯电缆导体;25、轴承座;26、轴承;27、线圈骨架;28、插片;29、漆包线绕组;30、第一注塑包胶;31、线圈部件;32、第二注塑包胶;33、磁铁; 34、磁铁座部件;35、线圈座;36、第三注塑包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2]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电磁螺线管,包括电磁螺线管本体1和盖板2 以及四颗将前两者固定起来的自攻螺钉3。
[0023]结合图2、图3和图7所示,电磁螺线管本体1包括贴片焊接部件5和电磁螺线管壳体6,两者由包裹在电磁螺线管壳体6内的两个插片34,穿过PCB贴片部件7上设置的两个椭圆过孔后通过锡焊连接,以此来传递控制漆包线绕组28 的电信号。进一步的,贴片焊接部件5包括PCB贴片部件7和线束部件8。
[0024]结合图3、图4所示,PCB贴片部件7包括PCB板9,以及通过SMT贴片工艺焊接在上面的第一贴片二极管10、第二贴片二极管11、第一TVS管12、第二 TVS管13、第一电容14、第二电容15、电阻16、第三电容17、第四电容18、贴片霍尔传感器19。
[0025]更进一步的,结合图5、图7所示,PCB贴片部件7上设计有两套独立的电路。第一套
电路包括第一贴片二极管10和第二贴片二极管11。第一贴片二极管 10串联于漆包线绕组28正极和线束部件8的SQL+端之间,若整车线束端的线圈正负极接反则阻碍电路导通,起防反接作用,避免线圈正负极接反后第二贴片二极管导致的整车电源短路。第二贴片二极管11并联于漆包线绕组28的正极和负极之间,正常情况下相当于开路,当漆包线绕组28两端电源突然断电时,第二贴片二极管11与漆包线绕组28形成闭合回路,使其产生的高电动势在回路以续电流方式消耗,避免高电动势直接冲击ECU。第二套电路包括第一TVS管12、第二TVS管13、第一电容14、第二电容15、电阻16、第三电容17、第四电容18、贴片霍尔传感器19。第一电容14、第二电容15、第一TVS管12分别并联于贴片霍尔传感器19的VDD和GND端,电阻16串联于贴片霍尔传感器19的VDD端。第二电容15起低频滤波作用,电阻16与第一电容14形成基本RC电路,起高频滤波作用。第一TVS管12正常情况下相当于开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螺线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螺线管本体(1)、盖板(2)和连接两者所需的自攻螺钉(3),所述电磁螺线管本体(1)包括通过锡焊连接的贴片焊接部件(5)和电磁螺线管壳体(6),贴片焊接部件(5)和电磁螺线管壳体(6)使用胶体(4)进行密封,所述贴片焊接部件(5)包括通过焊锡连接的PCB贴片部件(7)和线束部件(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螺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PCB贴片部件(7)内部设有第一贴片二极管(10)、第二贴片二极管(11)、第一TVS管(12)、第二TVS管(13)、第一电容(14)、第二电容(15)、电阻(16)、第三电容(17)、第四电容(18)、贴片霍尔传感器(19),上述电子元器件通过SMT贴片焊接至PCB板(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螺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部件(8)包括设置在尾部的第一接插件(20)、第二接插件(21)、五芯电缆(22)、穿在五芯电缆(22)上的热缩管(23)以及头部通过沾锡工艺固化的五芯电缆导体(24),五芯电缆(22)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唐文杰曾盼盼岑满有卢新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奥联汽车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