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送机器人及物品配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13385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2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送机器人及物品配送方法,配送机器人包括运载车、控制组件以及配送托架;控制组件安装在运载车上,用于控制运载车的行驶;配送托架安装在运载车上,用于放置待配送的物品;控制组件包括搭载SLAM系统和配送系统的主控电路板、激光雷达传感器以及操控面板;主控电路板与运载车电性连接;激光雷达传感器与主控电路板电性连接;操控面板与主控电路板电性连接。通过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配送机器人对物品进行配送,从而取代人工服务,配送机器人的配送不会受环境、时间和场地的影响,也不会受工资和自身情绪的影响,并且,还能24小时不停的工作,所以其能够提供服务质量高、时间长的配送服务。间长的配送服务。间长的配送服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送机器人及物品配送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配送机器人及物品配送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智能机器人越来越多的进入市场代替人工,服务各个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机器人的工作强度、服务质量都在持续完善。
[0003]但是,现在餐厅中的食物配送、工厂车间的物料配送以及医院内的医疗物资配送等,还是通过人工完成的,人工服务会受环境、时间和场地的影响,还会受工资和自身情绪的影响,并且,不能24小时不停的工作,所以,其存在服务质量低、时间短的缺陷。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上述物品配送过程中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供的服务质量高、时间长的配送机器人及其配送方法。
[0006]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0007]一种配送机器人,所述配送机器人包括运载车;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安装在运载车上,用于控制运载车的行驶;以及配送托架,所述配送托架安装在运载车上,用于放置待配送的物品;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搭载SLAM系统和配送系统的主控电路板、景深摄像头、激光雷达传感器以及操控面板;所述主控电路板配合在运载车内,并与运载车电性连接;所述景深摄像头和激光雷达传感器均安装在运载车的前部,并均与主控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操控面板安装在配送托架上,并与主控电路板电性连接。
[0008]所述配送托架上安装有交互灯带,所述交互灯带与主控电路板电性连接。
[0009]所述配送托架包括多个配送托盘以及立柱;所述立柱安装在运载车上;多个配送托盘分层安装在立柱的中部;所述操控面板安装在立柱的上部。
[0010]所述配送托盘活动并可定位的安装在立柱上。
[0011]所述立柱上设有调节槽,所述配送托盘通过一锁紧件活动并可定位的安装在调节槽上。
[0012]所述配送托架选用航空级铝合金材料制成。
[0013]所述配送机器人还包括全域音响,所述全域音响与主控电路板电性连接。
[0014]所述运载车包括底盘;前排从动轮,所述前排从动轮安装在底盘的前部;避震器组件,所述避震器组件安装在底盘上;中排驱动轮;以及后排从动轮,所述中排驱动轮和后排从动轮分别配合在底盘的中部和后部,并分别安装在避震器组件的两端。
[0015]所述避震器组件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安装在底盘上;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相对设置,并且,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相近的一端均铰接在支撑座上,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相背的一端分别用于安装后排从动轮
和中排驱动轮;以及弹簧避震器,所述弹簧避震器的两端分别铰接在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上。
[0016]以及一种物品配送方法,所述物品配送方法采用所述配送机器人,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先将配送机器人置于一配送场地,之后,通过操控面板对配送机器人进行操作,使得控制组件通过SLAM系统和激光雷达传感器的配合,控制运载车行驶至配送场地的各个角落,用以构建并保存该配送场地的配送地图;步骤二:通过操控面板对配送机器人进行操作,使得控制组件通过配送系统在配送地图上标定至少一个配送出发点、至少一个配送接收点以及配送线路,并设定配送模式;步骤三:使用时,配送机器人根据设定的配送模式行驶至配送出发点,由工作人员将待配送物品放置在配送托架上,并在操控面板上操作确认完成,使得配送机器人行驶至下一个配送出发点或者前往配送接收点;步骤四:当所有的待配送物品放置完成后,配送机器人根据设定的配送线路行驶至配送接收点,由工作人员取下配送物品,并在操控面板上操作确认完成,使得配送机器人行驶至下一个配送接收点或者返回配送出发点。
[0017]采用上述方案后,通过利用本专利技术的配送机器人对物品进行配送,从而取代人工服务,配送机器人的配送不会受环境、时间和场地的影响,也不会受工资和自身情绪的影响,并且,还能24小时不停的工作,所以其能够提供服务质量高、时间长的配送服务。
[0018]并且,通过利用本专利技术的配送机器人对物品进行配送,从而取代人工服务,能够实现非接触式的物品配送,避免人与人接触,能够有效的避免疾病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0019]并且,本专利技术通过设有搭载SLAM系统的主控电路板、景深摄像头和激光雷达传感器,即可通过配送机器人行驶至配送场地的各个角落,用以构建并保存该配送场地的配送地图,以辅助配送机器人后续配送过程中的行驶,无需额外设置轨道、摄像头等辅助设备,其具有对配送场地影响小的优点。
[0020]并且,本专利技术通过设有搭载SLAM系统的主控电路板、景深摄像头和激光雷达传感器,在配送机器人行驶过程中,可以实时监测前方在构建配送地图后出现的障碍物(行人和临时放置的物件等),并在配送地图的区域内绕行,进而实现主动避障。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中运载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进一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5]如图1至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配送机器人及其配送方法的较佳实施例,该配送
机器人包括运载车1、控制组件2以及配送托架3;控制组件2安装在运载车1上,用于控制运载车1的行驶;配送托架3安装在运载车1上,用于放置待配送的物品;控制组件2包括搭载SLAM(中文全称:同步定位与建图,英文全称: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系统和配送系统的主控电路板21、景深摄像头22、激光雷达传感器23以及操控面板24;主控电路板21配合在运载车1内,并与运载车1电性连接;景深摄像头22和激光雷达传感器23均安装在运载车1的前部,并均与主控电路板21电性连接;操控面板24安装在配送托架3上,并与主控电路板21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景深摄像头22采用的是Intel Real Sense D435景深摄像头22。
[0026]使用前,先将配送机器人置于一配送场地,之后,通过操控面板24对配送机器人进行操作,使得控制组件2通过SLAM系统、景深摄像头22和激光雷达传感器23的配合,控制运载车1行驶至配送场地的各个角落,用以构建并保存该配送场地的配送地图。之后,通过操控面板24对配送机器人进行操作,使得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送机器人包括运载车;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安装在运载车上,用于控制运载车的行驶;以及配送托架,所述配送托架安装在运载车上,用于放置待配送的物品;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搭载SLAM系统和配送系统的主控电路板、景深摄像头、激光雷达传感器以及操控面板;所述主控电路板配合在运载车内,并与运载车电性连接;所述景深摄像头和激光雷达传感器均安装在运载车的前部,并均与主控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操控面板安装在配送托架上,并与主控电路板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送托架上安装有交互灯带,所述交互灯带与主控电路板电性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送托架包括多个配送托盘以及立柱;所述立柱安装在运载车上;多个配送托盘分层安装在立柱的中部;所述操控面板安装在立柱的上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配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送托盘活动并可定位的安装在立柱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配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上设有调节槽,所述配送托盘通过一锁紧件活动并可定位的安装在调节槽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送托架选用航空级铝合金材料制成。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送机器人还包括全域音响,所述全域音响与主控电路板电性连接。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车包括底盘;前排从动轮,所述前排从动轮安装在底盘的前部;避震器组件,所述避震器组件安装在底盘上;中排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琦蔡小龙林伟勇李云淼蔡跃祥唐锋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泰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