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涂布过程中的烘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2773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涂布过程中的烘干装置。该烘干装置包括:传送单元、第一烘干单元以及第二烘干单元;其中,传送单元用于将待烘干的湿膜依次传送至第一烘干单元和第二烘干单元进行烘干;第一烘干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红外辐射热源,用于对传送来的湿膜以红外热辐射的方式进行预烘干,得到预干涂层;第二烘干单元用于对传送来的预干涂层以热风循环的方式进行烘干,得到干燥涂层;其中,第二烘干单元与第一烘干单元间隔预设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使得待烘干的湿膜的表面迅速表干,避免了因烘箱中产生的气流冲击以及传送带的抖动等原因造成的涂层均匀性被破坏的问题,进而避免了涂层出现纹路的问题,从而提高了产品良率。良率。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涂布过程中的烘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薄膜涂布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涂布过程中的烘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涂布通常是指将具有一定流动性的涂料附着于基底材料上的过程,在涂布后需要对涂层进行烘干,从而获得干燥的涂层,以便于将附着涂料的基底进行收卷,且涂层的干燥程度影响着涂层的品质,因此烘干步骤在涂布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0003]在现有的卷对卷涂布过程中,直接将涂布后的湿膜送入烘箱中进行烘干,并在烘干后收卷备用。但由于烘箱中的气体流速相对较高,湿膜很容易在烘箱的气流冲击下发生抖动,尤其是在高精度的涂布加工过程中,所形成的薄膜通常非常薄,尚未固化的湿膜中涂层的均匀性很容易随着抖动而被破坏,同时在涂布后距离烘箱有一定的传送距离,在传送过程中还可能存在相对较大幅度的振动,进一步加剧了涂层的均匀性被破坏的程度,从而大大降低了产品良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涂布过程中的烘干装置,以防止因气流冲击以及传送振动等因素导致涂层均匀性被破坏的问题,从而提高卷对卷涂布生产的产品良率。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涂布过程中的烘干装置,包括:传送单元、第一烘干单元以及第二烘干单元;其中,
[0006]所述传送单元用于将待烘干的湿膜依次传送至所述第一烘干单元和所述第二烘干单元进行烘干;
[0007]所述第一烘干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红外辐射热源,用于对传送来的所述湿膜以红外热辐射的方式进行预烘干,得到预干涂层;
[0008]所述第二烘干单元用于对传送来的所述预干涂层以热风循环的方式进行烘干,得到干燥涂层;其中,所述第二烘干单元与所述第一烘干单元间隔预设距离。
[0009]可选的,所述传送单元包括传送辊轴,所述传送辊轴设置于所述第一烘干单元与所述第二烘干单元之间,用于支撑传送膜面,并截止所述第二烘干单元传播的震动。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烘干单元包括多个所述红外辐射热源,并可独立调节,多个所述红外辐射热源分布式设置于所述湿膜的上方和/或下方,形成多个加热区域,以使所述第一烘干单元对所述湿膜进行分级加热。
[0011]可选的,在多个所述加热区域中,相邻两个所述加热区域的温差小于等于25摄氏度,且沿所述湿膜的传送方向第一级加热区域的温度最低;其中,所述第一级加热区域的温度为进入所述第一烘干单元之前的所述湿膜的温度。
[0012]可选的,所述第二烘干单元包括多个烘干区域,多个所述烘干区域中的烘干温度可独立调节,以使所述第二烘干单元对所述预干涂层进行分级加热。
[0013]可选的,所述第一烘干单元还包括至少一片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设置于所述红外
辐射热源沿平行于所述湿膜的传送方向的一侧或两侧,同时在所述红外辐射热源沿垂直于所述湿膜的传送方向的两侧设置遮光部;所述导光板的导光面朝向所述湿膜,且在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湿膜的一侧设置反光膜,以使所述红外辐射热源发出的光线通过所述导光板向所述湿膜发散。
[0014]可选的,所述第一烘干单元还包括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湿膜上涂层的表面温度和/或与所述涂层相距预设距离处的温度,以使所述第一烘干单元进行温度纠偏。
[0015]可选的,所述第一烘干单元还包括调节机构,用于通过调节自身的角度将所述红外辐射热源发出的光线分布在所述湿膜的涂层上。
[0016]可选的,所述第一烘干单元还包括抽气机构,用于将所述湿膜在烘干过程中挥发的气体抽出。
[0017]可选的,所述湿膜包括基底和湿涂料,所述湿涂料附着在所述基底的上方;其中,所述基底的厚度为0.5-1000微米,所述湿涂料的厚度小于125微米,所述湿涂料的粘度为1.2-70厘泊。
[001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涂布过程中的烘干装置,设置传送单元将待烘干的湿膜依次传送至第一烘干单元和第二烘干单元进行烘干,其中,第一烘干单元对该湿膜以红外热辐射的方式进行预烘干,得到预干涂层,然后第二烘干单元对该预干涂层以热风循环的方式进行烘干,得到干燥涂层,并且第二烘干单元与第一烘干单元间隔预设距离。通过首先经第一烘干单元的预烘干,使得待烘干的湿膜的表面迅速表干,再将预烘干得到的预干涂层继续传送并经第二烘干单元以热风循环的方式完全烘干,避免了因烘箱中产生的气流冲击以及传送带的抖动等原因造成的涂层均匀性被破坏的问题,进而避免了涂层出现纹路的问题,从而提高了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涂布过程中的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涂布过程中的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涂布过程中的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涂布过程中的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涂布过程中的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涂布过程中的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涂布过程中的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涂布过程中的烘干装置中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2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
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方向、动作、步骤或元件等,但这些方向、动作、步骤或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方向、动作、步骤或元件与另一个方向、动作、步骤或元件区分。术语“第一”、“第二”等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30]实施例一
[003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涂布过程中的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烘干装置包括:传送单元1、第一烘干单元2以及第二烘干单元3;其中,传送单元1用于将待烘干的湿膜依次传送至第一烘干单元2和第二烘干单元3进行烘干;第一烘干单元2包括至少一个红外辐射热源21,用于对传送来的湿膜以红外热辐射的方式进行预烘干,得到预干涂层;第二烘干单元3用于对传送来的预干涂层以热风循环的方式进行烘干,得到干燥涂层;其中,第二烘干单元3与第一烘干单元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涂布过程中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单元、第一烘干单元以及第二烘干单元;其中,所述传送单元用于将待烘干的湿膜依次传送至所述第一烘干单元和所述第二烘干单元进行烘干;所述第一烘干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红外辐射热源,用于对传送来的所述湿膜以红外热辐射的方式进行预烘干,得到预干涂层;所述第二烘干单元用于对传送来的所述预干涂层以热风循环的方式进行烘干,得到干燥涂层;其中,所述第二烘干单元与所述第一烘干单元间隔预设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过程中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单元包括传送辊轴,所述传送辊轴设置于所述第一烘干单元与所述第二烘干单元之间,用于支撑传送膜面,并截止所述第二烘干单元传播的震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过程中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烘干单元包括多个所述红外辐射热源,并可独立调节,多个所述红外辐射热源分布式设置于所述湿膜的上方和/或下方,形成多个加热区域,以使所述第一烘干单元对所述湿膜进行分级加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涂布过程中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多个所述加热区域中,相邻两个所述加热区域的温差小于等于25摄氏度,且沿所述湿膜的传送方向第一级加热区域的温度最低;其中,所述第一级加热区域的温度为进入所述第一烘干单元之前的所述湿膜的温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涂布过程中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烘干单元包括多个烘干区域,多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旭光何嘉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光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