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芯组件和净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2201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滤芯组件和净水器,包括:滤筒和多个滤芯,滤筒内限定出多个容纳腔,多个容纳腔相连通且至少两个容纳腔并联连接,滤筒包括: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进水接头连接于任意一个的容纳腔的顶部,出水接头连接于任意一个的容纳腔的顶部,多个滤芯分别设置于多个容纳腔内。该滤芯组件的滤筒通过在筒内直接限定出多个用来放置滤芯的容纳腔,而且容纳腔互相连通,至少两个容纳腔并联,这样可以加快对容纳腔内自来水的过滤效率,另外,将滤筒的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设置在任意一个容纳腔的顶部,可以使得滤芯组件的结构更加紧凑。可以使得滤芯组件的结构更加紧凑。可以使得滤芯组件的结构更加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滤芯组件和净水器


[0001]本技术涉及净水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滤芯组件和净水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净水器以它可以净化用户用水,提高用户用水的纯净度,可以使用户用水更加健康的优势得到人们地认可,实现了广泛地推广与应用。
[0003]相关技术中,净水器一般包括滤芯和滤筒,放置滤芯的滤筒一般只能放置一个滤芯,而且由于要放置多个滤芯,则需要相应增加滤筒的数量,这样就造成净水器的体积较大,另外,净水器对自来水的过滤也都是经过逐级过滤,每级只设有单个滤芯,这样降低了对自来水的初次过滤速率。此外,净水器的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放置在不同侧,这样就使得净水器的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滤芯组件,该滤芯组件可以加快对自来水的初次过滤速率,而且结构更加紧凑。
[0005]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净水器。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滤芯组件,包括:滤筒,所述滤筒内限定出多个容纳腔,多个所述容纳腔相连通且至少两个所述容纳腔并联连接,所述滤筒包括:筒体、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所述进水接头连接于任意一个的所述容纳腔的顶部,所述出水接头连接于任意一个的所述容纳腔的顶部,所述筒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多个滤芯,多个所述滤芯分别设置于多个所述容纳腔内。
[0007]由此,该滤芯组件的滤筒通过在筒内直接限定出多个用来放置滤芯的容纳腔,而且容纳腔互相连通,至少两个容纳腔并联,这样可以加快对容纳腔内自来水的过滤效率,另外,将滤筒的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设置在任意一个容纳腔的顶部,可以使得滤芯组件的结构更加紧凑。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水接头套设在所述出水接头上,所述进水接头和所述出水接头连接于同一个所述容纳腔的顶部。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容纳腔的底部均设置有用于与其他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有所述出水接头的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出水接头相连通。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容纳腔包括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三容纳腔之间,所述进水接头和所述出水接头均对应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顶部,所述连接管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和所述第一容纳腔并联连接后再与所述第三容纳腔串联连接。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滤芯包括第一滤芯、第二滤芯和第三滤芯,所述第一滤芯、所述第二滤芯和所述第三滤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和所述第三容纳腔;每个所述滤芯将所述容纳腔的空间分隔为未过滤腔部和过滤腔部,所述第一滤芯和所述第三滤芯的未过滤腔部对应有所述进水口且过滤腔部对应有所述出水口,所述第二滤芯对应有两个所述出水口且分别为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滤芯的未过滤腔部对应有所述第一出水口,所述过滤腔部对应有所述第二出水口和供所述连接管穿过的穿孔。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滤芯、所述第二滤芯为滤材相同的复合滤芯且所述第三滤芯为与所述第一滤芯滤材不同的滤芯。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滤芯和所述第二滤芯均包括碳层和PP层,所述PP层位于所述碳层的外侧,所述第三滤芯包括:炭棒层和超滤层,所述炭棒层和所述超滤层轴向间隔设置。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滤芯组件还包括:水路板,所述水路板设置于所述滤筒且分别与每个所述容纳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相连通。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滤筒包括:底盖,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容纳槽,所述水路板安装于所述容纳槽,所述底盖封盖在所述容纳槽的敞开侧。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水路板内形成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连接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容纳腔的所述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通道连接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出水口、所述第二容纳腔的所述第二出水口和所述第三容纳腔的进水口,所述第三通道连接于所述第三容纳腔的出水口和所述连接管的端部之间。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滤筒包括:顶盖和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为两个且分别密封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三容纳腔的顶部,所述顶盖盖设在所述筒体的顶部,所述进水接头和所述出水接头穿设所述顶盖。
[0018]本技术的净水器,包括所述滤芯组件。
[0019]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0]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1]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滤芯组件的剖视图;
[0022]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滤芯组件的的爆炸图;
[0023]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滤芯组件的仰视图;
[0024]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滤筒的一个立体图;
[0025]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滤筒的另一个立体图;
[0026]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滤筒的俯视图;
[0027]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滤筒和滤芯的装配体的爆炸图;
[0028]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水路板的立体图。
[0029]附图标记:
[0030]滤芯组件100;
[0031]滤筒10;
[0032]容纳腔11;第一容纳腔111;第二容纳腔112;第三容纳腔113;进水口114;
[0033]出水口115;第一出水口1151;第二出水口1152;接水嘴116;限位部117;安装螺孔118;穿孔119;
[0034]筒体12;外罩壳121;内筒122;容纳槽123;
[0035]底盖13;进水接头14;出水接头15;密封盖16;连接管17;顶盖18;
[0036]滤芯20;第一滤芯21;第二滤芯22;第一滤材23;第一端盖24;第二端盖25;
[0037]内通管26;进水孔261;通水孔262;
[0038]第三滤芯27;第二滤材271;第三滤材272;
[0039]第三端盖273;第四端盖274;第五端盖275;第二限位部28;第二滤材29;
[0040]水路板30;
[0041]第一通道31;第一进水孔311;第一出水孔312;
[0042]第二通道32;第二进水孔321;第二出水孔322;
[0043]第三通道33;第三进水孔331;第三出水孔332;
[0044]敞口端34;堵头341;安装孔35;密封圈36。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滤筒,所述滤筒内限定出多个容纳腔,多个所述容纳腔相连通且至少两个所述容纳腔并联连接,所述滤筒包括:筒体、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所述进水接头连接于任意一个的所述容纳腔的顶部,所述出水接头连接于任意一个的所述容纳腔的顶部,所述筒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多个滤芯,多个所述滤芯分别设置于多个所述容纳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接头套设在所述出水接头上,所述进水接头和所述出水接头连接于同一个所述容纳腔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容纳腔的底部均设置有用于与其他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有所述出水接头的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出水接头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容纳腔包括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三容纳腔之间,所述进水接头和所述出水接头均对应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顶部,所述连接管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和所述第一容纳腔并联连接后再与所述第三容纳腔串联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滤芯包括第一滤芯、第二滤芯和第三滤芯,所述第一滤芯、所述第二滤芯和所述第三滤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和所述第三容纳腔;每个所述滤芯将所述容纳腔的空间分隔为未过滤腔部和过滤腔部,所述第一滤芯和所述第三滤芯的未过滤腔部对应有所述进水口且过滤腔部对应有所述出水口,所述第二滤芯对应有两个所述出水口且分别为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滤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景斌陈建建禤开华张剑鸿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阿波罗环保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