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昌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海水淡化能量回收装置中的曳引式组合柱塞阀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1078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海水淡化能量回收装置中的曳引式组合柱塞阀,包括一台曳引机I、两根活塞杆、四组活塞缸和八只活塞,并设有四个连接口;活塞缸I与活塞缸III位于同一侧的上下方,其二者共用一根活塞杆I;活塞缸II与活塞缸IV位于同一侧的上下方,其二者共用一根活塞杆II;活塞缸I与活塞缸III、活塞缸II与活塞缸IV分别位于曳引机I侧下方,每组活塞缸内设两组活塞;曳引机I的连接绳的两端分别连接活塞杆I和活塞杆II;每组活塞缸外设有一组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曳引式组合柱塞阀大大简化了膜法海水淡化曳引推挽式一体化叠压装置,结构更加紧凑,装置的可靠性得到提升,系统维护保养要求也大幅度降低。养要求也大幅度降低。养要求也大幅度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海水淡化能量回收装置中的曳引式组合柱塞阀


[0001]本技术属于海水淡化
,具体涉及一种膜法海水淡化曳引推挽式一体化叠压装置或阀控能量回收装置中的曳引式组合柱塞阀。

技术介绍

[0002]反渗透海水淡化作为制取淡水的重要高新技术手段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反渗透海水淡化工艺中,能量回收装置已成为关键设备之一,其主要用来回收利用高压浓盐水中的压力能,对大幅降低系统能耗和产水成本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能量回收技术和装置的快速发展,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本体的产水比能耗已降至2.0kwh/m3以下,极大提升了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的市场竞争力。
[0003]能量回收装置按其工作原理分为离心式和等压正位移式两类。离心式能量回收装置工作过程中,能量通常需经过“压力能-机械能-压力能”两步转换,使得该类型装置的能量回收效率相对较低(<85%)。等压正位移式能量回收装置工作过程中,能量仅需经过“压力能-压力能”一步转换,装置能量回收效率高达95%,成为国内外研究和市场应用的重点。阀控能量回收装置属于等压正位移式能量回收装置。
[0004]现有阀控能量回收装置(如图1所示的一种膜法海水淡化曳引推挽式一体化叠压装置)中有四只单瓣双相钢对夹止回阀长时间处于工作状态,因而容易导致阀心穿轴孔磨成椭圆,造成阀心下沉,再加上频繁开启把阀座密封面下方严重损坏,因此形成了严重的内漏问题。此外,还可能是由于其的制造存在缺陷或者是受到了介质腐蚀的影响,导致其外部的密封部分出现了裂痕,引起管路外漏。
[0005]本技术提出用一种曳引式组合柱塞阀替代阀控能量回收装置上一只二位四通换向阀和四只止回阀,解决了止回阀易损伤的问题;其经济性和可靠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与难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海水淡化能量回收装置中的曳引式组合柱塞阀。
[0007]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8]一种用于海水淡化能量回收装置中的曳引式组合柱塞阀,包括一个曳引机I、两根活塞杆、四组活塞缸和八只活塞,并设有四个接口;
[0009]活塞缸I与活塞缸III位于同一侧的上下方,其二者共用一组活塞杆I;活塞缸II与活塞缸IV位于同一侧的上下方,其二者共用一组活塞杆II;
[0010]活塞缸I与活塞缸III、活塞缸II与活塞缸IV分别位于曳引机I侧下方,每组活塞缸内设两组活塞,活塞缸I、活塞缸II、活塞缸III、活塞缸IV内设的活塞分别为活塞A与活塞C、活塞B与活塞D、活塞E与活塞G、活塞F与活塞H;
[0011]曳引机I的连接绳的两端分别连接活塞杆I和活塞杆II,活塞杆I和活塞杆II通过
曳引机I实现曳引升降,带动活塞A与活塞C、活塞B与活塞D、活塞E与活塞G、活塞F与活塞H分别在活塞缸I、活塞缸II、活塞缸III、活塞缸IV内做线性往复运动;
[0012]每组活塞缸外设有一组接口,活塞缸I、活塞缸II、活塞缸III、活塞缸IV分别外设接口A、接口B、接口C、接口D,由对应的活塞控制接口的连通与闭合,四组接口可通过法兰盘与外部两个水压缸的四个接口连接,实现海水加压与能量回收。
[0013]进一步地,活塞A与活塞B、活塞C与活塞D、活塞E与活塞F、活塞G与活塞H在对应活塞缸内做线性往复运动时,逻辑上是“非”的关系。
[0014]进一步地,曳引式组合柱塞阀所有零部件全部采用双相不锈钢制造,且无焊接结构。
[0015]进一步地,曳引机I为无齿轮曳引机,其与活塞缸I、活塞杆II的连接采用钢带或钢丝。
[0016]进一步地,各根活塞杆的表面和各组活塞缸缸筒内孔均采用等离子喷涂氧化物陶瓷涂层。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包括:
[0018](1)本技术采用曳引式组合柱塞阀替代了原装置上一只二位四通换向阀和四只止回阀,解决了止回阀易损伤的问题,由于止回阀前后介质压力处于接近平衡而又互相“拉锯”的状态,阀瓣频繁与阀座拍打,阀瓣易损伤。
[0019](2)本技术的组合柱塞阀可以在较快的切换速度下运转而不会对淡化管路系统造成大的水力冲击,降低了水力冲击噪声。
[0020](3)本技术的曳引式组合柱塞阀大大简化了膜法海水淡化曳引推挽式一体化叠压装置,结构更加紧凑,装置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得到提升,系统维护保养要求也大幅度降低。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现有技术中阀控能量回收装置(一种膜法海水淡化曳引推挽式一体化叠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示中,610为二位四通换向阀,641-1、641-2、641-3和641-4为四只止回阀。
[0022]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示中,100为曳引机I,201为活塞杆I,202为活塞缸I,203为活塞A,204为活塞C,211为活塞杆II,212为活塞缸II,213为活塞B,214为活塞D,221为活塞缸III,222为活塞E,223为活塞G,231为活塞缸IV,232为活塞F,233为活塞H,301为接口A,302为接口B,303为接口C,304为接口D。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3(a)为第一海水缸叠压、第二海水缸排放浓盐水;3(b)为第一海水缸排放浓盐水、第二海水缸叠压;图示中,110为曳引机II,6313-1为第一曳引活塞杆,6311-1为第一海水活塞缸,6312-1为第一海水活塞,6314-1为第一活塞杆,6313-2为第二曳引活塞杆,6311-2为第二海水活塞缸,6312-2为第二海水活塞,6314-2为第二活塞杆。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
术语“第一”、“第二”、“I”、“II”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
[0026]如图2所示,一种用于海水淡化能量回收装置中的曳引式组合柱塞阀,包括一个曳引机I 100、两根活塞杆、四组活塞缸和八只活塞,并设有四个接口。
[0027]活塞缸I 202与活塞缸III221位于同一侧的上下方,其二者共用一组活塞杆I 201;活塞缸II 212与活塞缸IV231位于同一侧的上下方,其二者共用一组活塞杆II 211。
[0028]上下分布的活塞缸I 202与活塞缸III221、活塞缸II 212与活塞缸IV231分别位于曳引机I 100侧下方,每组活塞缸内设两组活塞,活塞缸I 202、活塞缸II 212、活塞缸III221、活塞缸IV231内设的活塞分别为活塞A203与活塞C204、活塞B213与活塞D214、活塞E222与活塞G223、活塞F232与活塞H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海水淡化能量回收装置中的曳引式组合柱塞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曳引机I、两根活塞杆、四组活塞缸和八只活塞,并设有四个接口;活塞缸I与活塞缸III位于同一侧的上下方,其二者共用一根活塞杆I;活塞缸II与活塞缸IV位于同一侧的上下方,其二者共用一根活塞杆II;所述活塞缸I与所述活塞缸III、所述活塞缸II与所述活塞缸IV分别位于所述曳引机I侧下方,每组所述活塞缸内设两组活塞,所述活塞缸I、所述活塞缸II、所述活塞缸III、所述活塞缸IV内设的活塞分别为活塞A与活塞C、活塞B与活塞D、活塞E与活塞G、活塞F与活塞H;所述曳引机I的连接绳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活塞杆I和所述活塞杆II;每组所述活塞缸外设有一组接口,所述活塞缸I、所述活塞缸II、所述活塞缸III、活塞缸IV分别外设接口A、接口B、接口C、接口D,四组接口可通过法兰盘与外部两个水压缸的四个接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智军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