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5GBBU散热机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0892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5GBBU散热机柜,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在散热腔室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通风孔;在机柜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带走机柜本体的底部热量的换热板;在散热腔室内设置有热管,热管的冷凝段处于热管的蒸发段上端;热管的蒸发段与换热板接触连接;在热管冷凝段的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一翅片。效果:其一,当机柜本体底部出现局部发热,换热板将热量带走,热管与换热板的热量带走,热管将热量疏散到顶部,将热量通过翅片散发到大气中去,缓解了局部发热情况。其二,设置一朝向可调的吹风组件,在发热严重时可以调整吹风组件的朝向使吹向机柜本体内,对机柜本体内急剧降温,而正常状态下吹风组件朝向散热腔室吹风,避免机柜本体内冷凝水的产生。内冷凝水的产生。内冷凝水的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5GBBU散热机柜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机柜,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5GBBU散热机柜。

技术介绍

[0002]5G的到来,BBU基站将会成为一个覆盖每个地方的设备,室内基带处理单元(BuildingBasebandUnite)是网络大量使用分布式基站架构,RRU(射频拉远模块)和BBU(基带处理单元)之间需要用光纤连接。一个BBU可以支持多个RRU。采用BBU+RRU多通道方案,可以很好地解决大型场馆的室内覆盖。BBU基站的集成度变高,传统的BBU基站的通风管布置在天花板上,因此BBU基站的底部容易出现局部发热。而由于5G机柜内的集成度更高,芯片运算量更大,会存在芯片发热损坏和加快老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5GBBU散热机柜,具有可对机柜本体底部进行散热的优点。
[000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5GBBU散热机柜,包括机柜本体;在所述机柜本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散热腔室;在所述散热腔室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通风孔;在所述机柜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带走所述机柜本体的底部热量的换热板;在所述散热腔室内设置有热管,所述热管的冷凝段处于所述热管的蒸发段上端;所述热管的蒸发段与所述换热板接触连接;在所述热管冷凝段的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一翅片。
[0005]可选的,所述翅片倾斜设置,所述翅片的自由端朝向所述散热腔室的底部。
[0006]可选的,在所述机柜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机柜本体内部与散热腔室的第一通槽;所述换热板穿过所述第一通槽延伸至所述散热腔室内。
[0007]可选的,在所述散热腔室设置有吹风组件。
[0008]可选的,在所述机柜本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两个散热腔室,两个所述散热腔室分别设置在所述机柜本体相对的两个侧壁上。
[0009]可选的,在散热机柜底部设置有冷风管道;在所述散热腔室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风孔;所述冷风管道穿过所述第二通风孔、且与所述吹风组件连接。
[0010]可选的,所述吹风组件的朝向可调。
[0011]可选的,所述吹风组件包括支架和风扇;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风扇进行限位、以调整所述风扇相对于所述支架转动的角度使风扇朝向所述散热腔室或机柜本体内吹风的第一限位件;所述风扇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风扇通过所述第一限位件连接所述支架。
[0012]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件为锁紧销。
[0013]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其一,当机柜本体底部出现局部发热,换热板将热量带走,热管与换热板的热量带
走,热管将热量疏散到顶部,将热量通过翅片散发到大气中去,缓解了局部发热情况。
[0015]其二,设置一朝向可调的吹风组件,在发热严重时可以调整吹风组件的朝向使吹向机柜本体内,对机柜本体内急剧降温,而正常状态下吹风组件朝向散热腔室吹风,避免机柜本体内冷凝水的产生。
[0016]其三,散热效率高,结构简单,占用面积少。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施例中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机柜本体;101、第一通槽;2、散热腔室;201、第一通风孔;202、第二通风孔;3、换热板;4、热管;401、气体通道;402、液体毛细通道;5、翅片;6、吹风组件;601、支架;602、风扇;603、第一限位件;7、冷风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1]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型5GBBU散热机柜,如图1所示,包括机柜本体1。在机柜本体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散热腔室2。在散热腔室2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通风孔201,在机柜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带走所述机柜本体1的底部热量的换热板3。在散热腔室2内设置有热管4,所述热管4的冷凝段处于所述热管4的蒸发段上端。热管4的蒸发段与所述换热板3接触连接,在热管4冷凝段的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一翅片5。
[0022]本申请主要解决BBU基站的底部容易出现局部发热的问题,本申请通过在机柜本体1的外侧壁设置一散热腔室2,然后在散热腔室2内设置热管4,然后通过在机柜本体1内设置换热板3,再将换热板3连接热管4的蒸发段。使换热板3带走散热腔室2底部的热量的同时将热量传导给热管4,热管4再将热量从蒸发段传导至冷凝段,而冷凝段处于蒸发段的上方,而且热管4的冷凝段上设置翅片5,使热管4冷凝段的散热面积更大,而且翅片5的散热面朝向第一通风孔201,传统的BBU基站的通风管布置在天花板上,所以通风管的风会从机柜本体1上的第一通风孔201吹入至散热腔室2内,通过风吹向热管4和翅片5从而对热管4进行散热。而机柜本体1的上方一般会开设通风孔,而本申请在原本机柜本体1在上部散热的基础上,对机柜本体1的下部进行散热。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4上的翅片5倾斜设置,翅片5的自由端朝向所述散热腔室2的底部,从而拉大翅片5的散热面面积,增大与从第一通风孔201吹入的风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热管4的散热效果更好。
[0024]可选地,在机柜本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机柜本体1内部与散热腔室2的第一通槽101。换热板3穿过所述第一通槽101延伸至所述散热腔室2内。使换热板3与热管4的换热点处于散热腔室2内,避免热量在传热过程中对机柜本体1内的温度造成影响。
[0025]可选地,在所述散热腔室2设置有吹风组件6。吹风组件6增大散热腔室2内风的流动性,从而使散热腔室2的热被带走得更快。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散热机柜底部设置有冷风管道7,可以通过在散热机柜底部设置中央空调引出单独的冷风管道7,每个机柜本体1配设一条冷风管道7。另外,在散热腔室2
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风孔202。冷风管道7穿过所述第二通风孔202、且与所述吹风组件6连接,使吹风组件6可以带入冷风至散热腔室2内从而对热管4制冷降温,使热管4与换热板3的温差更大,使换热板3将热量传导给热管4的速度更快。
[0027]上述的所述吹风组件6的朝向可调。吹风组件6包括支架601和风扇602。支架601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风扇602进行限位、以调整所述风扇602相对于所述支架601转动的角度使风扇602朝向所述散热腔室2或机柜本体1内吹风的第一限位件603。风扇602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支架601上。风扇602通过所述第一限位件603连接所述支架601。即是风扇602的朝向可变,由于5GBBU散热机柜内的芯片集成度更高,而且运算量更大,极易造成过热现象,是现时5GBBU故障的主导因素之一。所以本申请将风扇602的朝向设置为可调,在冬天较冷时,可以将本申请的风扇602朝向散热腔室2内吹,通过对散热腔室2制冷从而对机柜本体1内制冷。另外,在夏天较热时,可以将本申请的风扇602朝向第一通槽101,使冷风从第一通槽101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5G BBU散热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柜本体;在所述机柜本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散热腔室;在所述散热腔室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通风孔;在所述机柜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带走所述机柜本体的底部热量的换热板;在所述散热腔室内设置有热管,所述热管的冷凝段处于所述热管的蒸发段上端;所述热管的蒸发段与所述换热板接触连接;在所述热管冷凝段上设置有至少一翅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5G BBU散热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倾斜设置,所述翅片的自由端朝向所述散热腔室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5G BBU散热机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柜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机柜本体内部与散热腔室的第一通槽;所述换热板穿过所述第一通槽延伸至所述散热腔室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5G BBU散热机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腔室内设置有吹风组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5G 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峥王长宏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