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冷水水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10780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设计合理、能源利用率高且既能实现零冷水效果又能兼具供暖能力的零冷水水路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加热器、换热器和供暖装置,加热器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换热器内设有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供暖装置连接有暖水管和冷水管,进水管和暖水管通过左三通与第一管道连接,出水管和冷水管通过右三通与第一管道连接,进水管上设有循环水泵一,第二管道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连接有相连通的循环管道和自来水管,循环管道上连接有用水管道和单向阀,用水管道连接用水器件,单向阀用于限制循环管道的流向,自来水管上设置有循环水泵二,循环水泵二位于第二管道和循环管道与自来水管的连接点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应用于供热系统的技术领域。热系统的技术领域。热系统的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零冷水水路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供热系统的
,特别涉及一种零冷水水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居家生活中不可避免要用到热水,而在现有的水路系统中,需要用热水时时,通常都要先放掉管道中的冷水,而后才有热水,那么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资源的浪费,不能实现开启即热水的情况,不利于用户的使用体验。为此,零冷水热水系统应运而生,一般的零冷水热水系统采用预热循环的方式实现热水即开即出,解决了冷水的问题,然而现有的零冷水热水系统通常为洗浴之用,较少应用于其它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既能实现零冷水效果又能兼具供暖能力的零冷水水路系统。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加热器、换热器和供暖装置,所述加热器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换热器内设有第一管道,所述供暖装置连接有暖水管和冷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暖水管通过左三通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所述出水管和所述冷水管通过右三通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所述进水管上设有循环水泵一,所述换热器内还设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左端连接有循环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右端连接有自来水管,所述循环管道与所述自来水管相连接,所述循环管道上连接有用水管道和单向阀,所述用水管道连接用水器件,所述单向阀位于所述用水管道和所述循环管道与所述自来水管的连接点之间,所述自来水管上设置有循环水泵二,所述循环水泵二位于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循环管道与所述自来水管的连接点之间。
[0005]进一步,所述自来水管上并联连接有冷用水管,所述冷用水管通过混水阀与所述用水管道连接。
[0006]进一步,它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加热器和所述循环水泵二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信号连接,所述自来水管上设置有流量感应装置,所述流量感应装置位于所述循环水泵二和所述循环管道与所述自来水管的连接点之间,所述流量感应装置与所述控制模块电信号连接。
[0007]进一步,所述循环管道上设置有感温探头,所述感温探头与所述控制模块电信号连接,所述循环水泵二与所述换热器之间的管道上也设置有所述感温探头。
[0008]进一步,所述冷水管上连接有补充水管,所述自来水管上还设置有注水阀,所述补充水管与所述注水阀相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感温探头为NTC感温探头。
[0010]进一步,所述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
[0011]进一步,所述供暖装置为地暖或暖气片。
[0012]进一步,所述加热器为壁挂炉。
[0013]进一步,所述循环水泵二为变频水泵。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本技术中,加热器、进水管、出水管和第一管道形成加热循环水路,由循环水泵一提供循环流动动力实现水的流动,由加热器对此加热循环水路进行加热,供暖装置通过暖水管和冷水管接入加热循环水路中,由此获得供暖功能;第二管道、循环管道和自来水管形成用水循环水路(自来水管与循环管道相接并不会影响循环,因为当水路内部压力平衡且水量不变时,水的流动方向为:第二管道-循环管道-自来水管(与循环管道连接的后半部分)-第二管道;只有当用水器件打开时,自来水管才会注水补充水量),由循环水泵二提供循环流动动力实现水的流动,而此用水循环水路通过换热器的换热效果而实现加热,并且用水器件通过用水管道连接在循环管道上,因此可以实现用水即开即热,实现零冷水效果;由于循环管道与自来水管之间设置单向阀,因此用水时自来水不会直接经循环管道流向用水器件,而是要经过换热器加热后才流向用水器件;由此可见,本技术设计合理,不仅实现零冷水效果,还接入供暖装置实现供暖能力,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原理框图;
[0016]图2是本技术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包括加热器1、换热器2和供暖装置3,所述加热器1连接有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所述换热器2内设有第一管道21,所述供暖装置3连接有暖水管31和冷水管32,所述进水管11和暖水管31通过左三通4与所述第一管道21连接,所述出水管12和所述冷水管32通过右三通5与所述第一管道21连接,所述进水管11上设有循环水泵一13,所述换热器2内还设有第二管道22,所述第二管道22的左端连接有循环管道6,所述第二管道22的右端连接有自来水管7,所述循环管道6与所述自来水管7相连接,所述循环管道6上连接有用水管道61和单向阀62,所述用水管道61连接用水器件60,所述单向阀62位于所述用水管道61和所述循环管道6与所述自来水管7的连接点之间,所述自来水管7上设置有循环水泵二71,所述循环水泵二71位于所述第二管道22和所述循环管道6与所述自来水管7的连接点之间。
[0018]上述中,所述加热器1为整个系统的热源,用于对管道内的水进行加热;所述换热器2用于热能的交换,通过所述进水管11、出水管12和所述第一管道21与所述加热器1构成加热循环水路,所述第二管道22通过所述换热器2能够吸收所述第一管道21的热能;所述供暖装置3通过所述暖水管31和所述冷水管32与加热循环水路连接,从而获得热能实现供暖效果;所述左三通4和所述右三通5用于管道的连接,所述循环水泵一13用于给管道中的水流提供动力;所述第二管道22、所述循环管道6和所述自来水管7构成第二加热循环水路,由所述换热器2将所述第一管道21的热能转换至所述第二管道22中,并在第二加热循环水路循环,所述用水器件60通过所述用水管道61连接在所述循环管道6上,实现即开即热的效果;所述自来水管7与所述循环管道6相接并不会影响循环,当水路内部压力平衡且水量不变时,受所述循环水泵二71的作用,水的流动方向为:第二管道22-循环管道6-自来水管7
(与循环管道6连接的后半部分)-第二管道22;所述单向阀62可防止所述用水器件60在用水时,所述自来水管7的自来水直接注入,即确保所述用水器件60所用的水需经过所述第二管道22加热后再流出。由上述可见,在本技术中,所述加热器1、所述进水管11、所述出水管12和所述第一管道21形成加热循环水路,由所述循环水泵一12提供循环流动动力实现水的流动,由所述加热器1对此加热循环水路进行加热,所述供暖装置3通过是暖水管31和所述冷水管32接入加热循环水路中,由此获得供暖功能;所述第二管道22、所述循环管道6和所述自来水管7形成第二加热循环水路,由所述循环水泵二71提供循环流动动力实现水的流动,而此第二加热循环水路通过所述换热器2的换热效果而实现加热,并且所述用水器件60通过所述用水管道61连接在所述循环管道6上,因此可以实现用水即开即热,实现零冷水效果;由于所述循环管道6与所述自来水管7之间设置单向阀62,因此用水时自来水不会直接经所述循环管道6流向所述用水器件60,而是要经过所述换热器2加热后才流向所述用水器件60;由此可见,本技术设计合理,不仅实现零冷水效果,还接入所述供暖装置3实现供暖能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零冷水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器(1)、换热器(2)和供暖装置(3),所述加热器(1)连接有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所述换热器(2)内设有第一管道(21),所述供暖装置(3)连接有暖水管(31)和冷水管(32),所述进水管(11)和暖水管(31)通过左三通(4)与所述第一管道(21)连接,所述出水管(12)和所述冷水管(32)通过右三通(5)与所述第一管道(21)连接,所述进水管(11)上设有循环水泵一(13),所述换热器(2)内还设有第二管道(22),所述第二管道(22)的左端连接有循环管道(6),所述第二管道(22)的右端连接有自来水管(7),所述循环管道(6)与所述自来水管(7)相连接,所述循环管道(6)上连接有用水管道(61)和单向阀(62),所述用水管道(61)连接用水器件(60),所述单向阀(62)位于所述用水管道(61)和所述循环管道(6)与所述自来水管(7)的连接点之间,所述自来水管(7)上设置有循环水泵二(71),所述循环水泵二(71)位于所述第二管道(22)和所述循环管道(6)与所述自来水管(7)的连接点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冷水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来水管(7)上并联连接有冷用水管(72),所述冷用水管(72)通过混水阀(73)与所述用水管道(6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冷水水路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恒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吉泰克燃气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