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0391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和空调器,压缩机包括:静涡盘、动涡盘和回油结构,回油结构能收集排气中的润滑油,静涡盘盖板盖设在静涡盘上的与动涡盘相背的一侧;并且在静涡盘上的朝向静涡盘盖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润滑油室、回油结构能够将收集的润滑油导通至第一润滑油室中,压缩腔能与第一润滑油室连通;和/或在静涡盘盖板上的朝向静涡盘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润滑油室、回油结构能够将收集的润滑油导通至第二润滑油室中,压缩腔能与第二润滑油室连通。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将排气油气分离后的油供给给压缩机的泵体结构中,提高了回油量和回油效率,提高了回油效果,供油效率高,可靠性高,降低涡旋压缩机涡旋盘的异常磨损,降低噪音。降低噪音。降低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缩机和空调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
,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机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涡旋压缩机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噪声低、机械效率高且运转平稳等优点。涡旋压缩机是高速运转的复杂机器,保证压缩机曲轴、轴承、涡旋盘等运动件的充分润滑是维持机器正常运转的基本要求。然而,由于制冷系统设计、施工和维护方面的疏忽,压缩机缺油、油焦化变质、回液稀释、制冷剂冲刷、使用劣质润滑油等造成运动件润滑不足的情况比较常见。缺油润滑不足会引起轴承面磨损或划伤,严重时会造成抱轴、涡旋盘磨损、断裂事故。
[0003]涡旋压缩机是一个特殊的气泵,大量制冷剂气体在被排出的同时也夹带走一小部分润滑油(称为跑油)。压缩机排气跑油是无法避免的,只是跑油速度有所不同,压缩机排气中大约有0.5~3%的润滑油,压缩机无回油运转时间为十几分钟,排出压缩机的润滑油不回来,压缩机就会缺油。
[0004]压缩机回油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油分离器回油,另一种是回气管回油。油分离器安装在压缩机排气管路上,一般能分离出50~90%的跑油,大大减少进人系统管路的油量,从而有效延长了无回油运转时间,但管路复杂、效果差、成本很高。管路特别长的冷库制冷系统、满液式制冰系统以及温度很低的冻干设备等,开机后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不回油或回油量非常少的情况行业普遍存在技术难题,设计不好的系统会出现压缩机油压过低而停机压缩机损坏涡旋盘磨损的问题。
[0005]涡旋压缩机动涡旋盘材料为灰铸铁,表面采用磷化处理,磷化膜层的多孔特性,在压缩机实际运行工作中仍然存在动涡旋盘(灰铸铁)与静涡旋产生咬合磨损现象.在分析咬合磨损现象时,发现涡旋盘磷化膜层从材料表面碎花脱落,表面材料碎化主要是由于在高应力循环作用下磷化颗粒组织破碎,以及高应力条件下摩擦表面温度升高形成的氧化物,在高接触应力作用下出现塑性挤压流动,形成许多鳞片状的塑变磨痕,这些鳞片状塑变层在遭到多次摩擦和撞击后,在表面形成断裂脱落;同时在金属表面存在黏着磨损形成的剪切撕脱;在石墨片层尖端处,由于灰铸铁在摩擦载荷的循环作用下,沿石墨片层疲劳断裂脱落,形成较大的显微孔洞,为避免运行过程中的咬合现象,必须给涡旋盘良好的供油润滑,并降低动静涡旋盘之间摩擦系数并带走之间的热量。
[0006]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涡旋压缩机在运行时动涡旋盘、静涡旋盘磨损问题比较高,目前行业采用吸气回油方式来解决,吸气回油效果差等技术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研究设计出一种压缩机和空调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涡旋压缩机在运行时动涡旋盘、静涡旋盘磨损严重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压缩机和空调器。
[000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其包括:
[0009]静涡盘、动涡盘和回油结构,所述回油结构能够收集静涡盘排气中的润滑油,且所述压缩机还包括静涡盘盖板,所述静涡盘盖板盖设在所述静涡盘上的与所述动涡盘相背的一侧;
[0010]并且在所述静涡盘上的朝向所述静涡盘盖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润滑油室、所述回油结构能够将收集的润滑油导通至所述第一润滑油室中,所述静涡盘和所述动涡盘之间形成的压缩腔能与所述第一润滑油室连通;和/或在所述静涡盘盖板上的朝向所述静涡盘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润滑油室、所述回油结构能够将收集的润滑油导通至所述第二润滑油室中,所述静涡盘和所述动涡盘之间形成的压缩腔能与所述第二润滑油室连通。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静涡盘上开设有通油孔,所述通油孔沿着所述静涡盘轴线方向贯穿其轴向两侧的端面,且所述通油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润滑油室连通、或与所述第二润滑油室连通,所述通油孔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腔连通。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通油孔为至少两个,所述压缩腔包括两个,至少一个所述通油孔与其中一个压缩腔连通、另至少一个通油孔与另一个压缩腔连通。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静涡盘上朝向所述静涡盘盖板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螺纹孔,所述静涡盘盖板上朝向所述静涡盘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螺纹孔,螺纹紧固件能够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而将所述静涡盘和所述静涡盘盖板固定。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静涡盘上开设有进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一端连通所述回油结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润滑油室中或所述第二润滑油室中。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油通道沿着所述静涡盘的径向方向延伸。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油结构包括第一回油管和三通管路,所述三通管路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回油管连通、能够从所述第一回油管中进油,所述第二通道能够与所述进油通道连通,所述第三通道能够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以能够将油导至压缩机底部的油池中。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三通管路中设置有控制阀结构、以能够控制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之间的连通、或关闭连通、或控制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之间流通面积的大小。
[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连通管结构,所述连通管结构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通道中、以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另一端能够与所述进油通道配合且连通。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通管结构的一端能在所述第二通道中运动;和/或,所述连通管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油通道相配合的部分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密封结构。
[0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高低压分隔板,所述回油结构包括排气油分消音结构,所述排气油分消音结构设置在所述高低压分隔板上端,所述排气油分消音结构与所述高低压分隔板之间形成能够消音的消音腔,以能够对排气进行油分离,
[0021]所述高低压分隔板上开设有油槽和回油通道,所述油槽与所述消音腔连通,且所述油槽、所述回油通道和所述第一回油管依次连通。
[00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静涡盘上开设有中压孔,所述中压孔沿着所述静涡盘轴线方向贯穿其轴向两侧的端面,且所述中压孔的一端与中压补气管路连通,所述中压孔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腔连通;和/或,
[0023]所述静涡盘上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沿着所述静涡盘轴线方向贯穿其轴向两侧的端面,且所述排气孔的一端与排气管路连通,所述排气孔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腔连通。
[002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压缩机和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6]本专利技术通过增设与静涡盘配合的静涡盘盖板,并在静涡盘上设置第一润滑油室和/或在静涡盘盖板上设置第二润滑油室,能够有效地将排气油气分离后的油供给给压缩机的泵体结构中(压缩腔中),相对于现有的采用吸气回油或通过主轴上的回油通道来进行回油的方案而言,本专利技术的回油方案有效地提高了回油量和回油效率,显著提高了回油效果,供油效率高,可靠性高,可大幅度降低涡旋压缩机涡旋盘的异常磨损,并且有效降低噪音;压缩机内部自带排气排气油分消音结构以及高低压分隔板回油通道结构的涡旋压缩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静涡盘(15)、动涡盘(14)和回油结构,所述回油结构能够收集静涡盘(15)排气中的润滑油,且所述压缩机还包括静涡盘盖板(16),所述静涡盘盖板(16)盖设在所述静涡盘(15)上的与所述动涡盘(14)相背的一侧;并且在所述静涡盘(15)上的朝向所述静涡盘盖板(16)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润滑油室(17)、所述回油结构能够将收集的润滑油导通至所述第一润滑油室(17)中,所述静涡盘(15)和所述动涡盘(14)之间形成的压缩腔能与所述第一润滑油室(17)连通;和/或在所述静涡盘盖板(16)上的朝向所述静涡盘(15)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润滑油室、所述回油结构能够将收集的润滑油导通至所述第二润滑油室中,所述静涡盘(15)和所述动涡盘(14)之间形成的压缩腔能与所述第二润滑油室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涡盘(15)上开设有通油孔(1504),所述通油孔(1504)沿着所述静涡盘(15)轴线方向贯穿其轴向两侧的端面,且所述通油孔(150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润滑油室(17)连通、或与所述第二润滑油室连通,所述通油孔(1504)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油孔(1504)为至少两个,所述压缩腔包括两个,至少一个所述通油孔(1504)与其中一个压缩腔连通、另至少一个通油孔(1504)与另一个压缩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涡盘(15)上朝向所述静涡盘盖板(16)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螺纹孔(1502),所述静涡盘盖板(16)上朝向所述静涡盘(15)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螺纹孔(1601),螺纹紧固件能够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1502)和所述第二螺纹孔(1601)而将所述静涡盘(15)和所述静涡盘盖板(16)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涡盘(15)上开设有进油通道(1503),所述进油通道(1503)一端连通所述回油结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润滑油室(17)中或所述第二润滑油室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通道(1503)沿着所述静涡盘(15)的径向方向延伸。7.根据权利要求5-6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结构包括第一回油管(2)和三通管路(3),所述三通管路(3)包括第一通道(301)、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贞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