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与玻璃封接用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0245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47
一种不锈钢与玻璃封接用模具结构,该模具结构用于将玻璃与引线封接在不锈钢壳体内以形成合体零件;该模具结构包括金属座和石墨芯,所述金属座采用与所述不锈钢壳体同等材质,所述金属座表面垂直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径与所述不锈钢壳体上的芯孔内径相同,所述通孔内插设有与之间隙配合的所述石墨芯,所述石墨芯的高度与所述通孔深度一致,所述石墨芯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石墨芯一端面中部向内开设有圆形沉槽,所述沉槽底面中部向内开设有引线孔,所述引线孔垂直贯穿所述石墨芯。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金属座与石墨芯相结合的设计,容易拆卸更换,保证合体零件在温度的升降过程中,金属座与石墨芯始终保持原来的相对位置,从而解决引线偏心、玻璃开裂的问题。玻璃开裂的问题。玻璃开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锈钢与玻璃封接用模具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封装管壳
,特别涉及一种不锈钢与玻璃封接用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将不锈钢壳体、玻璃、引线通过高温烧结为合体零件,其中,玻璃用于将引线封接在不锈钢壳体的芯孔内;一般玻璃在烧接过程中所使用的模具整体为石墨材料制成,由于石墨与不锈钢的膨胀系数相差较大,所以在烧结过程中,不锈钢壳体与石墨模具的膨胀收缩不同步,玻璃在凝固之后不锈钢壳体与石墨模具相对位置发生偏差,最终导致引线偏心,而引线偏心会带来模具拆卸困难、玻璃开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不锈钢与玻璃封接用模具结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种不锈钢与玻璃封接用模具结构,该模具结构用于将玻璃与引线封接在不锈钢壳体内以形成合体零件;该模具结构包括金属座和石墨芯,所述金属座采用与所述不锈钢壳体同等材质,所述金属座表面垂直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径与所述不锈钢壳体上的芯孔内径相同,所述通孔内插设有与之间隙配合的所述石墨芯,所述石墨芯的高度与所述通孔深度一致,所述石墨芯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石墨芯一端面中部向内开设有圆形沉槽,所述沉槽底面中部向内开设有引线孔,所述引线孔垂直贯穿所述石墨芯。
[0005]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内径大于所述石墨芯外径0.05-0.15mm。
[0006]进一步地,所述沉槽内径小于封接在所述不锈钢壳体内的所述玻璃外径0.3mm-0.5mm,所述沉槽深度为0.5mm-0.7mm。
[0007]进一步地,所述引线孔的内径大于所述引线外径0.05-0.15mm。
[0008]进一步地,所述石墨芯的高度与所述引线伸出所述不锈钢壳体外的长度相同。
[0009]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座上的通孔与所述不锈钢壳体上的芯孔两者数量和位置均相同。
[00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本专利技术由石墨芯和金属座组成,容易拆卸更换,石墨芯用做引线的定位,其内径略大于引线直径,沉槽是用来减小玻璃与石墨芯的接触面积的,沉槽可以预防玻璃熔化后粘附石墨芯,引起后续合体零件的电镀爬金属、电性能不良、绝缘电阻不合格问题;金属座采用与不锈钢壳体同等材质,目的是保证与不锈钢壳体具有同样的膨胀系数;本专利技术的模具结构突破了现有技术中固有的只能用单一石墨来作为模具的思维,采用金属座与石墨芯相结合的设计,保证合体零件在温度的升降过程中,金属座与石墨芯始终保持原来的相对位置,从而解决引线偏心、玻璃开裂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2]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中金属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中石墨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中石墨芯与金属座装配后的结构俯视图;
[0015]图4示出了图3中A-A部位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与合体零件的不锈钢壳体对接后的结构剖视图;
[0017]图6示出了玻璃与引线通过本专利技术封接在不锈钢壳体内的结构剖视图;
[0018]图7示出了脱模后合体零件的结构剖视图。
[0019]图中所示:1、金属座;101、通孔;2、石墨芯;201、沉槽;202、引线孔;3、合体零件;301、不锈钢壳体;302、芯孔;303、玻璃;304、引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1]如图1~6所示,一种不锈钢与玻璃封接用模具结构,该模具结构用于将玻璃303与引线304封接在不锈钢壳体301内以形成合体零件3;该模具结构包括金属座1和石墨芯2,所述金属座1采用与所述不锈钢壳体301同等材质,所述金属座1表面垂直开设有通孔101,所述通孔101内径与所述不锈钢壳体301上的芯孔302内径相同,所述通孔101内插设有与之间隙配合的所述石墨芯2,所述石墨芯2的高度与所述通孔101深度一致,所述石墨芯2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石墨芯2一端面中部向内开设有圆形沉槽201,所述沉槽201底面中部向内开设有引线孔202,所述引线孔202垂直贯穿所述石墨芯2。
[00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模具结构由石墨芯2和金属座1组成,容易拆卸更换,该模具结构中石墨芯2用做引线304的定位,沉槽201是用来减小玻璃303与石墨芯2的接触面积的,沉槽201可以预防玻璃303熔化后粘附石墨芯2,引起后续合体零件3的电镀爬金属、电性能不良、绝缘电阻不合格问题;金属座1采用与合体零件3的不锈钢壳体301同等材质,目的是保证与不锈钢壳体具有同样的膨胀系数;该模具结构突破了现有技术中固有的只能用单一石墨来作为模具的思维,采用金属座1与石墨芯2相结合的设计,保证合体零件3在温度的升降过程中,金属座1与石墨芯2始终保持原来的相对位置,从而解决引线304偏心、玻璃303开裂的问题。
[0023]实施例一:
[0024]所述通孔101内径大于所述石墨芯2外径0.05mm。
[0025]所述沉槽201内径小于封接在所述不锈钢壳体301内的所述玻璃303外径0.3mm,所述沉槽201深度为0.5mm。
[0026]所述引线孔202的内径大于所述引线304外径0.05mm。
[0027]如图6和7所示,所述石墨芯2的高度与所述引线304伸出所述不锈钢壳体301外的长度相同。
[0028]如图1所示,所述金属座1上的通孔101与所述不锈钢壳体301上的芯孔302两者数量和位置均相同。
[0029]实施例二:
[0030]所述通孔101内径大于所述石墨芯2外径0.1mm。
[0031]所述沉槽201内径小于封接在所述不锈钢壳体301内的所述玻璃303外径0.4mm,所述沉槽201深度为0.6mm。
[0032]所述引线孔202的内径大于所述引线304外径0.1mm。
[0033]如图6和7所示,所述石墨芯2的高度与所述引线304伸出所述不锈钢壳体301外的长度相同。
[0034]如图1所示,所述金属座1上的通孔101与所述不锈钢壳体301上的芯孔302两者数量和位置均相同。
[0035]实施例三:
[0036]所述通孔101内径大于所述石墨芯2外径0.15mm。
[0037]所述沉槽201内径小于封接在所述不锈钢壳体301内的所述玻璃303外径0.5mm,所述沉槽201深度为0.7mm。
[0038]所述引线孔202的内径大于所述引线304外径0.15mm。
[0039]如图6和7所示,所述石墨芯2的高度与所述引线304伸出所述不锈钢壳体301外的长度相同。
[0040]如图1所示,所述金属座1上的通孔101与所述不锈钢壳体301上的芯孔302两者数量和位置均相同。
[0041]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锈钢与玻璃封接用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模具结构用于将玻璃(303)与引线(304)封接在不锈钢壳体(301)内以形成合体零件(3);该模具结构包括金属座(1)和石墨芯(2),所述金属座(1)采用与所述不锈钢壳体(301)同等材质,所述金属座(1)表面垂直开设有通孔(101),所述通孔(101)内径与所述不锈钢壳体(301)上的芯孔(302)内径相同,所述通孔(101)内插设有与之间隙配合的所述石墨芯(2),所述石墨芯(2)的高度与所述通孔(101)深度一致,所述石墨芯(2)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石墨芯(2)一端面中部向内开设有圆形沉槽(201),所述沉槽(201)底面中部向内开设有引线孔(202),所述引线孔(202)垂直贯穿所述石墨芯(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与玻璃封接用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青龙韩伟王亮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市航宇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