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主轴机壳及其电主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8809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主轴机壳,包括内壳和外壳,外壳套设于内壳外且外壳和内壳之间形成密封的空腔,空腔内形成有冷却流道结构,内壳的外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轴向延伸的装配槽,该装配槽贯穿内壳的两侧端面,所述装配槽用于嵌装轴向延伸的气密管,气密管不阻挡冷却液于冷却流道结构内流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电主轴机壳的电主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气流通路为外置于内壳外壁的气密管,即在内壳的外壁开设轴向的装配槽,并将气密管安装于装配槽内,可实现气液分离,气体从电主轴后端直接通过气密管输送到前端实现气密封,不仅减小了电主轴机壳的壁厚,增大了磁路设计的空间,而且装配槽可直接利用普通的机床进行加工,降低了加工成本。降低了加工成本。降低了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主轴机壳及其电主轴


[0001]本技术属于电主轴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结构优化的电主轴机壳以及加装该电主轴机壳的的电主轴。

技术介绍

[0002]既需要通水,也需要通气是目前高速电主轴的基本结构要求。通气的目的在于使得前端 (加工端)达到气密封的目的,避免加工碎末进入电主轴的装配间隙内。通水的目的是对电主轴进行快速冷却,解决电主轴过热的问题。
[0003]为了解决电主轴过热的要求,专利CN208835905U公开了一种轮毂电机冷却流道结构,包括流道结构主体、隔挡和换向隔挡,流道结构主体上通过隔板分隔形成有冷却流道,冷却流道设置有四个,冷却流道输入端的流道结构主体上开设有进水口,冷却流道输出端的流道结构主体上开设有回水口,进水口和回水口之间的流道结构主体上安装有隔挡,隔挡与进水口相对一侧的流道结构主体上安装有换向隔挡,换向隔挡的一端开设有换向开口。这种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它无法保证冷却液在各冷却流道内的均匀性,即靠近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冷却流道的冷却液相对较多,而远离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冷却流道内的冷却液则相对较少,这便会使得电主轴壳体无法达到均匀冷却的目的。
[0004]为了解决电主轴前端气密性的要求,专利CN102328100A公开了一种剐齿机刀具电主轴,包括主轴提,壳体,前后轴承组合前后端盖,卡紧机构和气缸。在壳体内部、后大盖内部和气缸连接体内部设置有依次连通并密封的轴向进气孔,防尘盖内设置有径向的气压通道,轴向进气孔与所述径向气压通道末端连通,在防尘盖内形成内压力,并从防尘盖与主轴体之间的间隙出气,阻止粉尘进入主轴内,起到很好的密封作用。这种结构虽然能达到前端气密性的要求,但是由于其气路通道是直接开设在轴体内胆(电主轴机壳)内,即在电主轴机壳内部开设细长孔,这必然要求电主轴机壳具有较大的厚度。这种厚度较大的电主轴机壳不仅会增加电主轴的生产成本,而且由于受到机床的结构限制,电主轴尺寸也受到严格限制,过厚的电主轴机壳,必然会缩减其内部电磁部分的安装空间。最关键的是目前加工上述细长孔的工艺必须采用电火花加工方式,普通机床根本无法加工,并且加工时得一点一点地往下加工,这不仅导致加工效率低下,废品率高,而且加工成本也非常的高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主轴机壳以及装配该电主轴机壳的电主轴,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气通路布局不合理导致的电主轴机壳加工难度大以及相应的电主轴性能受到较大影响的问题。
[0006]为了达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电主轴机壳,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外壳套设于内壳外且外壳和内壳之间形成密封的空腔,空腔内形成有冷却流道结构,所述内壳的外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轴向延伸的装配槽,该装配槽贯穿内壳的两侧端面,所述装配槽用于嵌装轴向延伸的气密管,所述气
密管不阻挡冷却液于冷却流道结构内流通。其中,气密管为导气铜管,气密管的吹气口位于防尘盖与主轴体之间的间隙,从而粉尘进入主轴内,起到很好的密封作;而冷却流道结构则实现对电主轴的冷却,避免电主轴过热。通过限制气密管的直径,使其与内壳或外壳之间具有间隙,就能保证其不阻挡冷却液于冷却流道结构内流通。
[0008]所述冷却流道结构包括两根轴向延伸的腔室隔条以及若干隔件。所述腔室隔条无间隙地安装于外壳的内壁和内壳的外壁之间,并且将空腔分隔成两个子空腔,两个子空腔的前端相连通,一个子空腔的后端具有进液口,另一子空腔的后端则具有出液口。所述子空腔内均安装有隔件,且所述隔件无间隙地安装于外壳的内壁和内壳的外壁之间,并且将子空腔分割成至少两个毛细空腔,同一子空腔内的各相邻毛细空腔相互连通,并且两相邻的毛细空腔之间具有唯一的冷却液通道,同一子空腔内的两个相邻冷却液通道错位设置。
[0009]本技术通过腔室隔条将空腔(冷却室)分隔成两个互相连通的子空腔,各子空腔又被隔件分隔成多个毛细空腔,两相邻的毛细空腔之间通过唯一的冷却液通道连通,而相邻冷却液通道又以远距离错开设置,因此冷却液进入与进液口连通的子空腔后会逐一地从该子空腔的各个毛细空腔经过,然后再逐一流经与出液口连通的子空腔内的各个毛细空腔,从而确保冷却水在整个空腔内均匀流动,并使得电主轴能够获得充分的冷却。
[0010]此外,本技术的两个腔室隔条将空腔分隔成两个子空腔。从而使本技术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均位于子空腔的后端,即进液口和出液口布置于同一端,冷却液从跟进液口连接的子空腔进入后,必须回流至跟出液口连接的子空腔,最后从出液口流出,极大地延长了冷却液的流动轨迹,使得冷却液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同时进液口和出液口设置在电主轴的同一侧,优化了管路结构,有利于管道布设。本技术也可以设置多个腔室隔条,从而将空腔分隔成若干子空腔,但是对冷却效果影响不大,因此一般不设置更多腔室隔条。
[0011]在推荐的实施例中,所述装配槽靠近腔室隔条,且相邻的装配槽和腔室隔条之间无冷却通道。虽然气密管与内壳或外壳可以有间隙,使其不影响冷却液的流通,但是气密管与内壳或外壳的间隙肯定比冷却液流道的厚度小,造成冷却液于间隙的流速将有所降低,降低冷却效果。本技术将气密管设置在靠近腔室隔条的位置,气密管与腔室隔条之间的空间小甚至几乎为零,大大缩小甚至避免了冷却流道受影响的面积,保证了冷却效果。
[0012]在推荐的实施例中,装配槽直接开设于腔室隔条,相较于别处开槽,占用空间更少,且更易加工。
[0013]在推荐的实施例中,装配槽具有两个,两个装配槽分别靠近两个腔室隔条,相邻的装配槽和腔室隔条之间无冷却液通道,两个装配槽所在平面过内壳的中轴线。虽然只有一个气密管也可以实现气密封,但是本实施例中设置两个装配槽,从而配置两个气密管,通过相对的两个气密管的对吹保证防尘盖与主轴体之间的间隙无死角。
[0014]在推荐的实施例中,各隔件相互平行设置,隔件所在平面与内壳的中轴线垂直;子空腔内的冷却液通道靠近腔室隔条;所述装配槽呈弧形,隔件对应装配槽的位置具有弧形的凹槽,装配槽与隔件的凹槽构成通孔以供气密管穿过,气密管与通孔之间无间隙。
[0015]隔件的凹槽不仅能便于气密管穿过,隔件还能够实现将气密管压紧固定在内壳的外壁,使整体的结构更加紧凑、布局更加合理。
[0016]在推荐的实施例中,所述内壳、隔件以及腔室隔条一体成型。采用一体成型结构不
仅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密封性更好,而且减少了装配难度,同时提高了加工效率。
[0017]本技术还提供了另一种电主轴机壳,所述内壳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前、后端装配部,冷却流道结构包括两根腔室隔条以及若干隔件。相交于上述实施,所述电主轴机壳增加了法兰,所述法兰固定于内壳上,它靠近前端装配部,并且将内壳分隔成后端的主内壳和前端的副内壳。所述外壳包括主外壳和副外壳。
[0018]所述主外壳套设于主内壳外,并且主外壳的两端分别与后端装配部以及法兰的后端面密封连接;主外壳、主内壳、后端装配部以及法兰的后端面共同形成主空腔。所述副外壳套设于副内壳外,并且副外壳的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主轴机壳,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外壳套设于内壳外且外壳和内壳之间形成密封的空腔,空腔内形成有冷却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的外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轴向延伸的装配槽,该装配槽贯穿内壳的两侧端面,所述装配槽用于嵌装轴向延伸的气密管,所述气密管不阻挡冷却液于冷却流道结构内流通;所述冷却流道结构包括两根轴向延伸的腔室隔条以及若干隔件;所述腔室隔条无间隙地安装于外壳的内壁和内壳的外壁之间,并且将空腔分隔成两个子空腔,两个子空腔的前端相连通,一个子空腔的后端具有进液口,另一子空腔的后端则具有出液口;所述子空腔内均安装有隔件,且所述隔件无间隙地安装于外壳的内壁和内壳的外壁之间,并且将子空腔分割成至少两个毛细空腔,同一子空腔内的各相邻毛细空腔相互连通,并且两相邻的毛细空腔之间具有唯一的冷却液通道,同一子空腔内的两个相邻冷却液通道错位设置;所述装配槽靠近腔室隔条,且相邻的装配槽和腔室隔条之间无冷却液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主轴机壳,其特征在于:装配槽开设于腔室隔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主轴机壳,其特征在于:装配槽具有两个,两个装配槽分别靠近两个腔室隔条,相邻的装配槽和腔室隔条之间无冷却液通道,两个装配槽所在平面经过内壳的中轴线;各隔件相互平行设置,隔件所在平面与内壳的中轴线垂直;子空腔内的冷却液通道靠近腔室隔条;所述装配槽呈弧形,隔件对应装配槽的位置具有弧形的凹槽,装配槽与隔件的凹槽构成通孔以供气密管穿过,气密管与通孔之间无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主轴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隔件以及腔室隔条一体成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主轴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前、后端装配部,冷却流道结构包括两根腔室隔条以及若干隔件,所述电主轴机壳还包括法兰,所述法兰固定于内壳上,它靠近前端装配部,并且将内壳分隔成后端的主内壳和前端的副内壳;所述外壳包括主外壳和副外壳;所述主外壳套设于主内壳外,并且主外壳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贤会侯宗毅尚立库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