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距的多功能瞄距显示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8398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显示组件技术领域的一种可变距的多功能瞄距显示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左内侧壁固定设置有观察镜片,所述外壳的右内侧壁固定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右侧壁固定设置有前镜头筒,所述前镜头筒的右侧壁固定设置有固定镜片,所述外壳的右侧固定设置有变焦壳体,所述变焦壳体的顶部固定装配有调节箱,所述滑动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变焦镜片,所述变焦壳体的右侧固定设置有后视管,所述后视管的内腔左侧固定设置有前物镜,所述后视管的内腔中心处固定设置有光圈,所述后视管的内腔右侧固定设置有后物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显示组件无法进行调节瞄准距离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距的多功能瞄距显示组件
本技术涉及显示组件
,具体为一种可变距的多功能瞄距显示组件。
技术介绍
现有的显示组件包括显示基板、多组光源模块以及多个微波导,显示基板中具有多个彼此平行排列的光信道,通过每一微波导分别对准对应的光通道,以使光源模块发出的光线可通过每一个微波导分别反射到对应的这些光通道内,显示组件可用于很多机械设备内,类似摄像机或瞄准镜等,但是一些显示组件只有固定的焦距,在观察不同距离的位置时,显示组件无法进行调节瞄准距离,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变距的多功能瞄距显示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距的多功能瞄距显示组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变距的多功能瞄距显示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左内侧壁固定设置有观察镜片,所述外壳的右内侧壁固定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左侧开设有观察口,所述固定板的右侧壁固定设置有前镜头筒,所述前镜头筒的右侧壁固定设置有固定镜片,所述外壳的右侧固定设置有变焦壳体,所述变焦壳体的顶部固定装配有调节箱,所述调节箱的顶部活动装配有调节旋钮,所述调节箱的内腔顶部左侧固定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活动装配有第一旋转杆,所述第一旋转杆的上端贯穿调节箱后固定连接调节旋钮,所述第一旋转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调节箱的左右内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之间活动装配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左侧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左端与第二锥形齿轮的上端相活动啮合,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壁中心处螺接装配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变焦镜片,所述变焦壳体的右侧固定设置有后视管,所述后视管的内腔左侧固定设置有前物镜,所述后视管的内腔中心处固定设置有光圈,所述后视管的内腔右侧固定设置有后物镜。优选的,所述变焦镜片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杆,变焦壳体的内腔底部固定设置有滑槽,滑槽与滑动杆相活动装配。优选的,所述后视管的右侧固定设置有镜筒,镜筒的内腔固定设置有镜片,镜片的右侧壁固定装配有防水膜。优选的,所述观察镜片、固定镜片、变焦镜片、前物镜和后物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此排列,且外壁均固定设置有塑胶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外壳内的观察镜片对观察口进行观看,观察口通过前镜头筒观看到固定镜片,而通过调整变焦壳体内的变焦镜片,调整固定镜片和变焦镜片之间的距离,转动变焦壳体顶部的调节箱顶部的调节旋钮,调节旋钮转动带动第一旋转杆转动,第一旋转杆依靠轴承座转动,第一旋转杆带动第一锥形齿轮转动,第一锥形齿轮带动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转动,第二锥形齿轮带动第二螺纹杆转动,第二螺纹杆转动带动滑动块左右移动,滑动块带动连接杆移动,连接杆带动变焦镜片移动,调整瞄准的距离,本技术解决了显示组件无法进行调节瞄准距离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调节箱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2、观察镜片;3、固定板;4、观察口;5、前镜头筒;6、固定镜片;7、变焦壳体;8、调节箱;9、调节旋钮;10、轴承座;11、第一旋转杆;12、第一锥形齿轮;13、第二轴承座;14、第二螺纹杆;15、第二锥形齿轮;16、滑动块;17、连接杆;18、变焦镜片;19、后视管;20、前物镜;21、光圈;22、后物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变距的多功能瞄距显示组件,包括外壳1,外壳1的左内侧壁固定设置有观察镜片2,外壳1的右内侧壁固定设置有固定板3,固定板3的左侧开设有观察口4,固定板3的右侧壁固定设置有前镜头筒5,前镜头筒5的右侧壁固定设置有固定镜片6,外壳1的右侧固定设置有变焦壳体7,变焦壳体7的顶部固定装配有调节箱8,调节箱8的顶部活动装配有调节旋钮9,调节箱8的内腔顶部左侧固定设置有轴承座10,轴承座10活动装配有第一旋转杆11,第一旋转杆11的上端贯穿调节箱8后固定连接调节旋钮9,第一旋转杆1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12,调节箱8的左右内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二轴承座13,第二轴承座13之间活动装配有第二螺纹杆14,第二螺纹杆14的左侧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二锥形齿轮15,第一锥形齿轮12的左端与第二锥形齿轮15的上端相活动啮合,第二螺纹杆14的外壁中心处螺接装配有滑动块16,滑动块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7,连接杆1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变焦镜片18,变焦壳体7的右侧固定设置有后视管19,后视管19的内腔左侧固定设置有前物镜20,后视管19的内腔中心处固定设置有光圈21,后视管19的内腔右侧固定设置有后物镜22。变焦镜片1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杆,变焦壳体7的内腔底部固定设置有滑槽,滑槽与滑动杆相活动装配,通过连接杆17带动变焦镜片18移动,而变焦镜片18带动滑动杆,依靠滑槽进行滑动;后视管19的右侧固定设置有镜筒,镜筒的内腔固定设置有镜片,镜片的右侧壁固定装配有防水膜,镜筒对后视管19进行保护作用,镜片外壁的防水膜对镜片具有防水保护作用;观察镜片2、固定镜片6、变焦镜片18、前物镜20和后物镜2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此排列,且外壁均固定设置有塑胶框,塑胶框对镜片进行固定、保护作用,减少镜片与外壳进行移动碰撞而产生破坏。工作原理:通过外壳1内的观察镜片2对观察口4进行观看,观察口4通过前镜头筒5观看到固定镜片6,而通过调整变焦壳体7内的变焦镜片18,调整固定镜片6和变焦镜片18之间的距离,转动变焦壳体7顶部的调节箱8顶部的调节旋钮9,调节旋钮9转动带动第一旋转杆11转动,第一旋转杆11依靠轴承座10转动,第一旋转杆11带动第一锥形齿轮12转动,第一锥形齿轮12带动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15转动,第二锥形齿轮15带动第二螺纹杆14转动,第二螺纹杆14转动带动滑动块16左右移动,滑动块16带动连接杆17移动,连接杆17带动变焦镜片18移动,调整瞄准的距离,本技术解决了显示组件无法进行调节瞄准距离的问题。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距的多功能瞄距显示组件,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左内侧壁固定设置有观察镜片(2),所述外壳(1)的右内侧壁固定设置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的左侧开设有观察口(4),所述固定板(3)的右侧壁固定设置有前镜头筒(5),所述前镜头筒(5)的右侧壁固定设置有固定镜片(6),所述外壳(1)的右侧固定设置有变焦壳体(7),所述变焦壳体(7)的顶部固定装配有调节箱(8),所述调节箱(8)的顶部活动装配有调节旋钮(9),所述调节箱(8)的内腔顶部左侧固定设置有轴承座(10),所述轴承座(10)活动装配有第一旋转杆(11),所述第一旋转杆(11)的上端贯穿调节箱(8)后固定连接调节旋钮(9),所述第一旋转杆(1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12),所述调节箱(8)的左右内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二轴承座(13),所述第二轴承座(13)之间活动装配有第二螺纹杆(14),所述第二螺纹杆(14)的左侧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二锥形齿轮(15),所述第一锥形齿轮(12)的左端与第二锥形齿轮(15)的上端相活动啮合,所述第二螺纹杆(14)的外壁中心处螺接装配有滑动块(16),所述滑动块(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7),所述连接杆(1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变焦镜片(18),所述变焦壳体(7)的右侧固定设置有后视管(19),所述后视管(19)的内腔左侧固定设置有前物镜(20),所述后视管(19)的内腔中心处固定设置有光圈(21),所述后视管(19)的内腔右侧固定设置有后物镜(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距的多功能瞄距显示组件,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左内侧壁固定设置有观察镜片(2),所述外壳(1)的右内侧壁固定设置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的左侧开设有观察口(4),所述固定板(3)的右侧壁固定设置有前镜头筒(5),所述前镜头筒(5)的右侧壁固定设置有固定镜片(6),所述外壳(1)的右侧固定设置有变焦壳体(7),所述变焦壳体(7)的顶部固定装配有调节箱(8),所述调节箱(8)的顶部活动装配有调节旋钮(9),所述调节箱(8)的内腔顶部左侧固定设置有轴承座(10),所述轴承座(10)活动装配有第一旋转杆(11),所述第一旋转杆(11)的上端贯穿调节箱(8)后固定连接调节旋钮(9),所述第一旋转杆(1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12),所述调节箱(8)的左右内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二轴承座(13),所述第二轴承座(13)之间活动装配有第二螺纹杆(14),所述第二螺纹杆(14)的左侧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二锥形齿轮(15),所述第一锥形齿轮(12)的左端与第二锥形齿轮(15)的上端相活动啮合,所述第二螺纹杆(14)的外壁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溢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莱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