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自动化设备使用的一次性吸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8360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自动化设备使用的一次性吸头,包括管体和分别位于管体两端的插接管头和锥形吸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接管头能够受压形变,该插接管头的管壁厚为0.3~0.6mm,在插接管头外壁具有至少六条纵向凸筋,在插接管头的内壁设有至少两条环型凸筋,相邻环型凸筋的间距为0.1~0.3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插接管头可以与液针紧配合,保持气密性,防止漏气、滴液或者吸头脱落,防止交叉污染,同时增加液针及其动力装置电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自动化设备使用的一次性吸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自动化设备使用的一次性吸头,属于医用检测辅助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医用自动化检测设备存在标本、液体、染色液、抗体等使用一次性吸头加样不够精准、挂液、滴液、漏液甚至掉吸头现象。医用自动化设备中加样、加液、转移过程中使用常规吸头出现:加样不精准、挂液、滴液、漏液、掉吸头常规现象,会带来很多不好的现象:加样不精准,使不同的试剂药液之间反应过度或不充分,会浪费药剂;挂液、滴液、漏液及掉吸头,会造成台面污染,病人标本交叉污染、试剂之间污染、漏检等现象。导致很大一部分医用自动化检测设备将加样液针直接连接微量泵来加样,加不同试剂时需要彻底解决清洗加样液针(又称为移液针或液针)的内腔和外表来避免交叉污染,需要考虑清洁介质、复杂结构、步骤等,使本来简单的加样更复杂化了,因而也影响医疗设备发展进度。经过长时间研究,塑料类吸头(常用为PE吸头)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一方面:液针与吸头密合不够好,液针精度要求极高,液针制作工艺复查,液针制作成本高昂;另一方面吸头不容易与液针密合,是常规吸头结构会导致密合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规吸头外圈为横径、口厚且内壁光滑,电机带动使液针下扎与吸头口是硬对硬撞击弥合,会使电机跳步,液针与吸头端口内壁是面摩擦,是用面来密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有弹性,特别是与液针对接的插接管头收缩弹性好的医用自动化设备使用的一次性吸头,能够减小液针与吸头硬撞击对电机造成硬损伤,减轻电机负载,避免电机跳步;与液针密封性好不漏气,同时能降低对液针制作的工艺和技术要求,减少液针制作成本。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医用自动化设备使用的一次性吸头,包括管体和分别位于管体两端的插接管头和锥形吸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接管头能够受压形变。如上所述的一种医用自动化设备使用的一次性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管头的管壁厚为0.3~0.6mm。如上所述的一种医用自动化设备使用的一次性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接管头外壁具有纵向凸筋,所述的纵向凸筋至少为六条,均布于所述插接管头的外周。纵向凸筋优选为6-12条。如上所述的一种医用自动化设备使用的一次性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管头的内壁设有至少两条环型凸筋,相邻环型凸筋的间距为0.1~0.3mm。环型凸筋优选2-8条,轴向均布在插接管头的内周壁。进一步优选地,环型凸筋优选轴向均布于插接管头的内周壁上部。如上所述的一种医用自动化设备使用的一次性吸头,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的环型凸筋为封闭的正圆环形,且多条环型凸筋的中心点均在一条直线上,该条直线与吸头中心线重合或平行且无限接近。优选多条环型凸筋的轴心与插接管头、管体和锥形吸嘴同轴心。如上所述的一种医用自动化设备使用的一次性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外径比所述插接管头下端的外径小0.1~0.4mm。如上所述的一种医用自动化设备使用的一次性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接管头为上大下小的圆台状管头。如上所述的一种医用自动化设备使用的一次性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管头的上端开口外直径为7.5~9.5mm,内直径为7.2~9.0mm,所述插接管头的下端外直径为7.2~9.0mm,内直径为7.0~8.7mm。如上所述的一种医用自动化设备使用的一次性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外直径为6.5~8.5mm。如上所述的一种医用自动化设备使用的一次性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体、插接管头与锥形吸嘴为一体成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的吸头设计弥补市面吸头缺陷,使吸头与液针结合部位插接管头变薄,插接管头可以与液针紧配合,保持气密性,防止漏气、滴液或者吸头脱落,防止交叉污染,同时增加液针及其动力装置电机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插接管头外壁设置纵向凸筋,给予薄壁的插接管头一定强度,同时进一步提高插接管头的弹性膨胀和收缩性能,减少吸头的硬损伤,插接管头内壁的多条横向环型凸筋,从上层到下层逐渐减小,且每条环型凸筋的中心点相互连接在一条直线上,该条直线且与吸头中心线重合关系,当液针下扎吸头时,多条环型凸筋形成多层不同内径的“o”型圈包裹液针,使吸头与液针密封达到多层次“o”型密封,因而不会漏气,多层次密封结构从而使微量泵精准传导吸样、给样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医用自动化设备使用的一次性吸头,包括管体1和分别位于管体1两端的插接管头2和锥形吸嘴3,该插接管头2端口能够受压形变。优选地,插接管头2的管壁厚为0.3~0.6mm;插接管头2的管壁厚优选为0.3~0.5mm;插接管头2的管壁厚优选为0.3~0.4mm;插接管头2的管壁厚优选为0.4~0.6mm;插接管头2的管壁厚优选为0.5~0.6mm;插接管头2的管壁厚优选为0.4~0.5mm。插接管头足够薄,增加吸头与液针对接部的横向弹力。优选地,插接管头2为上大下小的圆台状管,更有利于液针快速定位插取吸头并与其紧配合。进一步地,插接管头2外壁具有纵向凸筋21,该纵向凸筋21至少6条,优选6~12条,均布于插接管头2的外周,可以增强插接管头2的“开”、“合”弹性。当插接管头2对接液针时,受压形变时又保证了一定的强度,避免插接管头2受压变形过度或开裂,影响吸头的插取,同时其收缩性能使得插接管头2可以与液针紧密贴合。更进一步地,插接管头2的内壁设有至少两条环型凸筋22,环型凸筋22为圆环形,优选封闭的正圆环形,与插接管头2同轴心,相邻环型凸筋的间距为0.1~0.3mm。环型凸筋22优选为2-6条径向环型凸筋,从插头管头2的上层到下层逐渐减小,呈V形轴向分布,因为本技术整体为透明材质,因此,环型凸筋22于吸头外部也可以看到。环型凸筋22的设置减少了液针与吸头之间的摩擦力,同时可减少电机带动液针的下扎的摩擦力,传统吸头摩擦力主要产生在针和吸头内壁的摩擦,本技术中摩擦力主要产生在液针与插接管头2内壁的多条同轴心的环型凸筋22上,吸头内腔平滑边缘只产生次要摩擦力。这样与液针对接时,有利于液针紧配插取吸头,防止脱落,同时吸头内的多条不同直径的同轴的环型凸筋22会以液针为轴线紧紧包围液针,随着液针下移,形成多层密封层结构,隔绝外界空气,泵在抽液时避免漏气而造成的负压损耗,而导致吸样量不精准、针头挂液、滴液、掉吸头等现象。当插接管头2为上大下小的圆台状管时,多条环型凸筋22优选设于插接管头2内壁的上部,改善插接管头2端口部弹性的同时,提高其与液针的紧配合密封性。进一步地,插接管头2的上端开口外直径为7.5~9.5mm,内直径为7.2~9.0mm;插接管头2的上端开口外直径优选为7.5~9.3mm,内直径为7.2~8.8mm;插接管头2的上端开口外直径为7.5~9.0mm,内直径为7.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自动化设备使用的一次性吸头,包括管体(1)和分别位于所述管体(1)两端的插接管头(2)和锥形吸嘴(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接管头(2)能够受压形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自动化设备使用的一次性吸头,包括管体(1)和分别位于所述管体(1)两端的插接管头(2)和锥形吸嘴(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接管头(2)能够受压形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自动化设备使用的一次性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管头(2)的管壁厚为0.3~0.6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医用自动化设备使用的一次性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接管头(2)外壁具有纵向凸筋(21),所述的纵向凸筋(21)至少为六条,均布于所述插接管头(2)的外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医用自动化设备使用的一次性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管头(2)的内壁设有至少两条环型凸筋(22),相邻环型凸筋(22)的间距为0.1~0.3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医用自动化设备使用的一次性吸头,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的环型凸筋(22)为封闭的正圆环形,且多条环型凸筋(22)的中心点均在一条直线上,该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祝妹吴红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康乃欣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