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08181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此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是先提供一有源元件阵列基板与一对向基板。其中,有源元件阵列基板上配置有一共享电位输入线路,而对向基板上配置有一共享电极层。接着,在共享电位输入线路或共享电极层上形成多个导电凸块。然后,在有源元件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配置一框胶与一液晶层。其中,框胶围绕液晶层,而导电凸块位于框胶内并电连接共享电位输入线路与共享电极层,且有源元件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通过导电凸块而保持一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光电技术与半导体制造技术的成熟,带动了平面显示器(FlatPanel Display)的蓬勃发展,其中液晶显示器基于其低电压操作、无辐射线散射、重量轻以及体积小等优点,更逐渐取代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而成为近年来显示器产品的主流。图1绘示为一种现有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局部剖示图。请参照图1,现有液晶显示面板100包括一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substrate)110、一彩色滤光基板(color filter substrate)120、一框胶(sealant)130、一液晶层140与一导电件150。其中,框胶130配置于彩色滤光基板120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10之间,而液晶层140配置在彩色滤光膜基板120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10与框胶130所形成的封闭空间中。此外,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10的周边区域上配置有一共享电位输入线路112,而彩色滤光基板120上配置有共享电极层122。为了让共享电极层122能从共享电位输入线路112获得共享电位,现有技术是通过导电件150对共享电极层122与共享电位输入线路112进行电连接。然而,这种电连接方式却使得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尺寸必须加大,以在框胶130与液晶层140以外的区域提供导电件150所需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适于缩小液晶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的面积。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适于节省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成本。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一有源元件阵列基板、一共享电位输入线路、一对向基板、一共享电极层、一液晶层、一框胶以及多个导电凸块。其中,共享电位输入线路配置于有源元件阵列基板上,而共享电极层配置于对向基板上。液晶层与框胶配置于有源元件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且框胶围绕液晶层。导电凸块配置于共享电位输入线路与共享电极层之间且位于框胶内,用以电连接共享电位输入线路与共享电极层,并使有源元件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保持一间隙。在此液晶显示面板中,导电凸块可为金属实心凸块,而其材料例如是铝、铜或钨。或者,每一个导电凸块包括一核心凸块以及一导电外层。导电外层包复核心凸块,并电连接共享电位输入线路与共享电极层。其中,导电外层的材料例如是铝、铜或钨,而核心凸块的材料例如是树脂。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是先提供一有源元件阵列基板与一对向基板。其中,有源元件阵列基板上配置有一共享电位输入线路,而对向基板上配置有一共享电极层。接着,在共享电位输入线路或共享电极层上形成多个导电凸块。之后,在有源元件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配置一框胶与一液晶层。其中,框胶围绕液晶层,而导电凸块位于框胶内并电连接共享电位输入线路与共享电极层,且有源元件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通过导电凸块而保持一间隙。在此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中,形成导电凸块的方法例如是先在共享电位输入线路或共享电极层上形成一图案化光致抗蚀剂层,其中图案化光致抗蚀剂层具有多个开口。然后,在开口内形成导电凸块。最后,移除图案化光致抗蚀剂层。此外,前述在开口内形成导电凸块的方法例如是进行一无电镀工艺。在此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中,形成导电凸块的方法也可以是先在共享电位输入线路或共享电极层上形成一导电层,然后将导电层图案化以形成导电凸块。在此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中,形成导电凸块的方法还可以是先在共享电位输入线路或共享电极层上形成多个核心凸块,然后在每一个核心凸块外形成一导电外层。其中,形成核心凸块的方法例如是先在共享电位输入线路或共享电极层上形成一核心材料层,然后将核心材料层图案化以形成核心凸块。形成导电外层的方法例如是先在共享电位输入线路或共享电极层上形成覆盖核心凸块的一导电层,接着将导电层图案化以在核心凸块外形成导电外层。综上所述,在本专利技术的中,是将导电凸块与框胶整合在同一位置上,因此可缩小液晶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的面积。随着液晶显示面板的整体尺寸缩小,还可降低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成本。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配合附图以及优选实施例,以更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附图说明图1绘示为一种现有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局部剖示图。图2A~2C绘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剖面流程图。图3与图4绘示为图2B的步骤中导电凸块的两种制作方法。图5绘示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图。图6A~6C绘示为图5的液晶显示器中导电凸块的制造方法。简单符号说明100液晶显示面板110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12共享电位输入线路120彩色滤光基板122共享电极层130框胶140液晶层150导电件200、500液晶显示面板210、510有源元件阵列基板212、512共享电位输入线路215、515配向层220、520对向基板222、522共享电极层 230、530导电凸块232导电层240、540框胶250、550液晶层260、270、560图案化光致抗蚀剂层262开口532核心凸块532a核心材料层534导电外层534a导电层具体实施方式图2A~2C绘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剖面流程图,其中仅绘示液晶显示面板的周边部分。请参照图2A,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是先提供一有源元件阵列基板210与一对向基板220。其中,有源元件阵列基板210上配置有一共享电位输入线路212,而对向基板220上配置有一共享电极层222。此外,在有源元件阵列基板210与对向基板220上例如还分别配置有一配向层(alignment layer)215。接着请参照图2B,在共享电位输入线路212或共享电极层222上形成多个导电凸块230。在图2B中导电凸块230是以形成于共享电位输入线路212上为例,但也可形成于共享电极层222上。另外,导电凸块230在图2B的剖面方向上是以2个为例,但在此剖面方向上并不限定导电凸块230的数量,可视设计需求作更改。稍后,将对导电凸块230的形成方式做进一步介绍。接着请参照图2C,在有源元件阵列基板210与对向基板220之间配置一框胶240与一液晶层250。其中,框胶240围绕液晶层250,而将液晶层250密封于有源元件阵列基板210与对向基板220之间。此外,导电凸块240是位于框胶240内,并电连接共享电位输入线路212与共享电极层222。换言之,框胶240会覆盖部分的共享电位输入线路212。另外,有源元件阵列基板210与对向基板220之间会通过导电凸块230而保持一间隙,此间隙大小应视设计需求而做变动。至此,即大致完成液晶显示面板200的制作。此外,在上述配置框胶240与液晶层250的步骤中,例如是先将框胶240配置于有源元件阵列基板210或对向基板220上,而导电凸块230与框胶240可以是位于同一块基板上或是分别位于两块不同基板上。接着,将有源元件阵列基板210与对向基板220接合,以通过导电凸块230而电连接共享电位输入线路212与共享电极层222。之后,再将液晶层250注入于有源元件阵列基板210与对向基板220之间,并通过框胶240围绕液晶层250以避免其流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一有源元件阵列基板;    一共享电位输入线路,配置于该有源元件阵列基板上;    一对向基板;    一共享电极层,配置于该对向基板上;    一液晶层,配置于该有源元件阵列基板与该对向基板之间;    一框胶,配置于该有源元件阵列基板与该对向基板之间,并围绕该液晶层;以及    多个导电凸块,配置于该共享电位输入线路与该共享电极层之间且位于该框胶内,用以电连接该共享电位输入线路与该共享电极层,并使该有源元件阵列基板与该对向基板之间保持一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谦欧富国
申请(专利权)人:联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