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膜泵止回阀膜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7938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隔膜泵止回阀膜片,包括用于封堵止回阀阀口的阀片,所述阀片具有在基本是平面片状的所述阀片的本体上以朝向所述阀口的方向凸起延伸的环状结构的突唇,所述突唇与所述阀片的本体形成一凹腔,所述凹腔至少可以完全涵盖住所述阀口,所述突唇可以贴靠在所述阀口的周侧由所述凹腔的表面作为密封面使所述阀片完成对所述阀口的封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突唇结构转移到膜片的阀片结构上,解决原先上盖或膜片座上塑胶材质的密封突唇容易碰伤、破损的问题,且有助于减少阀片与上盖或膜片座的接触面积,又能够增大阀片在气压作用下所受气体压强的作用面面积,防止阀片与上盖或膜片座粘结而使隔膜泵失效的状况出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膜泵止回阀膜片
本技术涉及隔膜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膜泵止回阀膜片。
技术介绍
隔膜泵是在电动机的驱动下,经机械装置传动使隔膜来回鼓动,从而压缩、拉伸泵腔内的空气,在单向阀片的作用下,在出水孔或者进水口与外界大气压间产生压力差,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将水压入进水口,再从出水口排出的一种泵体。申请人在公告号为CN110821798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带止回及防渗漏功能的串联隔膜泵,其主要结构可以参阅图1,隔膜泵主要由马达1、偏心轮2、钢针3、曲杆4、底座5、钟形囊座6、钟形囊7、膜片座8、膜片9、上盖10、钢珠11和弹簧12组成;其中,膜片9分别与上盖10、膜片座8上的水流通道形成进水止回阀100和中间止回阀200,钢珠11和弹簧12形成出水止回阀,防止水流倒流。两钟形囊7与隔膜泵内部空间形成两隔膜腔,马达1通电动作后,通过偏心轮2带动曲杆4做上下往复运动,曲杆4带动钟形囊7做拉伸和压缩运动,当钟形囊7由马达1驱动作动时,隔膜腔内形成真空或者产生压力,使隔膜泵内外产生压力差,在压力差作用下使进水止回阀100、中间止回阀200和出水止回阀开启或关闭,以此来控制流体的流动甚至流速。具体地,进水止回阀100和中间止回阀200的启闭是通过膜片9上的进水阀片91和中间阀片92来控制的,进水阀片91和中间阀片92分别贴靠在上盖10和膜片座8的流道口(亦即阀口)上,根据进水阀片91和中间阀片92在压力差作用下的运动堵塞或不堵塞流道口来控制进水止回阀100和中间止回阀200的启闭。而为了在保证密封性的同时防止进水阀片91和/或中间阀片92粘接在流道口上,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在上盖10和膜片座8的流道口上通过倒角形成大致为圆台状的密封突唇13,但是,由于上盖10和膜片座8通常是塑胶件,硬度较低,尤其是在小范围内凸起的密封突唇13很容易在成型、运输或者装配过程中碰伤、破裂或者变形,影响进水止回阀100和中间止回阀200的密封效果,甚至进一步导致隔膜泵的性能失效。并且,当隔膜泵长时间停机没有工作,膜片9和密封突唇13一直处于闭合压迫状态,随着密封突唇13与膜片9之间残水逐渐挥发,二者就会产生一定粘结力,而由于密封突唇13结构存在,流道对密封突唇13产生气体压强的孔径大小会有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进水阀片91(或中间阀片92)封堵流道口时,需要一定的覆盖面过盈量,确保进水阀片91(或中间阀片92)边缘不会过于靠近流道口,以免密封失效或者阀片陷入流道口中,因此流道口的直径不能过大,因此相同气流压强通过流道口所产生气流推动力也相对受限,甚至无法克服突唇和阀片之间粘结力,进一步出现止回阀片无法正常启闭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膜片改进的隔膜泵止回阀膜片。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一种隔膜泵止回阀膜片,包括用于封堵止回阀阀口的阀片,所述阀片具有在基本是平面片状的所述阀片的本体上以朝向所述阀口的方向凸起延伸的环状结构的突唇,所述突唇与所述阀片的本体形成一凹腔,所述凹腔至少可以完全涵盖住所述阀口,从而当所述阀片朝所述阀口运动时,所述突唇可以贴靠在所述阀口的周侧由所述凹腔的表面作为密封面使所述阀片完成对所述阀口的封堵。其中,基于生产和制造考虑,所述突唇是沿着所述阀片的外沿凸起延伸的。其中,基于生产和制造考虑,所述阀片大致呈圆形,所述突唇是沿着所述阀片的外沿凸起延伸的圆环形。其中,为保证密封效果,所述突唇是厚薄均匀的环状结构。其中,为减少阀片与阀口周侧的接触面接,增大阀片在气压作用下所受气体压强的作用面面积,所述突唇以朝向所述阀口的方向逐渐收缩呈尖端状,并朝所述阀口的径向外扩。其中,为保证密封效果,所述阀片由弹性材料制成。基于上述的隔膜泵止回阀膜片,本技术还提出一种隔膜泵,所述的隔膜泵具有上述的隔膜泵止回阀膜片。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将突唇结构转移到膜片的阀片结构上,解决原先上盖或膜片座上塑胶材质的密封突唇容易碰伤、破损的问题,且有助于减少阀片与上盖或膜片座的接触面积,又能够增大阀片在气压作用下所受气体压强的作用面面积,防止阀片与上盖或膜片座粘结而使隔膜泵失效的状况出现。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隔膜泵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隔膜泵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中隔膜泵的结构爆炸图;图4是实施例中隔膜泵的剖视图;图5是实施例中膜片的示意图(角度一);图6是实施例中膜片的示意图(角度二);图7是实施例中膜片的剖视图;图8是现有技术中阀片密封住流道口的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中阀片密封住流道口的示意图;图10是现有技术中阀片密封住流道口并受气压作用的示意图;图11是一种不具有尖端的阀片密封住流道口并受气压作用的示意图;图12是实施例中的阀片密封住流道口并受气压作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阅图2-图4所示,同时参阅
技术介绍
中的描述,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隔膜泵,包括马达1、偏心轮2、钢针、曲杆4、底座5、钟形囊座6、钟形囊7、膜片座21、膜片22、上盖23、卡簧20、钢珠11和弹簧12等组件。底座5、钟形囊座6、膜片座21和上盖23组成隔膜泵的外壳体,卡簧20设置在隔膜泵外壳体的两侧对外壳体进行卡紧固定。膜片22分别与上盖23、钟形囊座6上的水流通道形成进水止回阀和中间止回阀,钢珠11和弹簧12形成出水止回阀,防止水流倒流。马达1设置在隔膜泵的一端,马达1的输出轴、偏心轮2、钢针、曲杆4、钟形囊7依次连接,由马达1通过偏心轮2带动曲杆4做上下往复运动,曲杆4带动钟形囊7做拉伸和压缩运动,钟形囊7包括两个并列的第一钟形囊71和第二钟形囊72,第一钟形囊71和第二钟形囊72与隔膜泵内部空间形成第一隔膜腔300和第二隔膜腔400,其中第一隔膜腔300设置在进水止回阀和中间止回阀之间,第二隔膜腔400设置在中间止回阀和出水止回阀之间,当钟形囊7由马达1驱动作动时:I.第一钟形囊71向下拉伸,使第一隔膜腔300内形成真空,在气压作用下进水止回阀打开,中间止回阀关闭,流体介质从进水端50被吸入到第一隔膜腔300内;II.第一钟形囊71向上压缩,同时第二钟形囊72向下拉伸,第一隔膜腔300产生压力,而第二隔膜腔400形成真空,在气压作用下进水止回阀关闭,中间止回阀打开,流体介质从第一隔膜腔300运动到第二隔膜腔400内;III.第一钟形囊71向下拉伸,同时第二钟形囊72向上压缩,第二隔膜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膜泵止回阀膜片,包括用于封堵止回阀阀口的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片具有在基本是平面片状的所述阀片的本体上以朝向所述阀口的方向凸起延伸的环状结构的突唇,所述突唇与所述阀片的本体形成一凹腔,所述凹腔至少可以完全涵盖住所述阀口,从而当所述阀片朝所述阀口运动时,所述突唇可以贴靠在所述阀口的周侧由所述凹腔的表面作为密封面使所述阀片完成对所述阀口的封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膜泵止回阀膜片,包括用于封堵止回阀阀口的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片具有在基本是平面片状的所述阀片的本体上以朝向所述阀口的方向凸起延伸的环状结构的突唇,所述突唇与所述阀片的本体形成一凹腔,所述凹腔至少可以完全涵盖住所述阀口,从而当所述阀片朝所述阀口运动时,所述突唇可以贴靠在所述阀口的周侧由所述凹腔的表面作为密封面使所述阀片完成对所述阀口的封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膜泵止回阀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唇是沿着所述阀片的外沿凸起延伸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膜泵止回阀膜片,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宏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坤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