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轴式限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7721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转轴式限位装置,桥面底面设置连接板,在右支撑上杆侧壁设置通孔,距离右支撑上杆左侧壁3‑4cm设置转盘,距离转盘左侧3‑4cm对称设置左支撑上杆,左、右支撑上杆分别与相应侧的桥面上的连接板底面连接,顶部支撑与转盘顶面中心处焊接;桥墩顶面设置连接板,连接板与桥墩紧贴并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左、右支撑下杆对称位于转盘两侧,前脚、后脚支撑均由水平杆和斜杆组成,前、后脚支撑的斜杆分别与前、后轴承连接,水平杆紧贴桥墩,前、后脚支撑限位分别位于前、后脚支撑水平杆顶端1‑2cm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震后可减少维修工作,延长桥梁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轴式限位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转轴式限位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交通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桥梁作为交通线上的枢纽工程,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延伸长度上都在快速增长。而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桥梁一旦在地震中发生落梁破坏将使整个交通网络陷入瘫痪。我国桥梁抗震设计主要是强调墩体的强度,如何使墩体在地震中不发生倒塌。所采用的防落梁构造主要是在墩体上固定设置防落梁挡块,以将梁体的纵向位移量和横向位移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但是,由于梁体与墩体、梁体与梁体之间缺乏联系,当烈度较高的地震来袭时,受梁体剧烈晃动的冲击,防落梁挡块易发生剪切破坏而失效,产生落梁破坏。桥梁抗震设计是桥梁施工的关键问题,因此,如何解决地震对桥梁的破坏显得尤为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轴式限位装置,本技术结构简单,组装方便,震后可减少维修工作,延长桥梁使用寿命。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转轴式限位装置,包括桥面、桥墩、连接板、连接螺栓、支撑下杆、前轴承、转盘、前螺母、支撑上杆、后轴承、后螺母、前脚支撑、后脚支撑、顶部支撑、前脚支撑限位、后脚支撑限位,桥面底面距离左右两侧边缘40-50cm处各设置一个连接板,位于桥面的连接板顶面与桥面底面紧贴,并通过连接螺栓固定,支撑上杆为两个,分别为左支撑上杆和右支撑上杆,在右支撑上杆侧壁,距离右支撑上杆顶面3-4cm处,设置通孔,距离右支撑上杆左侧壁3-4cm设置转盘,转盘右侧与右支撑上杆左侧壁对应,转盘形状为椭圆,距离转盘左侧3-4cm对称设置左支撑上杆,转盘左侧壁与左支撑上杆右侧壁对应,左、右支撑上杆分别与相应侧的桥面上的连接板底面连接,后轴承依次穿过左支撑上杆、转盘、右支撑上杆后通过后螺母固定,后轴承外端距离支撑上杆3-4cm;顶部支撑与转盘顶面中心处焊接;支撑下杆为两个,分别为左支撑下杆和右支撑下杆,前轴承依次穿过左支撑下杆、转盘、右支撑下杆后通过前螺母固定,前轴承外端距离支撑下杆3-4cm;桥墩顶面距离左右两侧边缘20-30cm处各设置一个连接板,位于桥墩的连接板底面与桥墩顶面紧贴并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左、右支撑下杆对称位于转盘两侧,且距离转盘侧壁3-4cm,左、右支撑下杆分别与桥墩连接板顶面连接;前脚支撑、后脚支撑均由水平杆和斜杆组成,前脚支撑和后脚支撑的斜杆分别与前轴承、后轴承连接,水平杆紧贴桥墩,前脚支撑限位、后脚支撑限位分别位于前脚支撑、后脚支撑水平杆顶端1-2cm处。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下杆和支撑上杆的抗剪强度70-80Mpa。进一步地,所述的前轴承和后轴承的抗剪强度70-80Mpa。进一步地,所述的转盘的抗剪强度70-80Mpa。进一步地,所述的转盘抗压强度50-60Mpa。进一步地,所述的前轴承、后轴承均采用镍合金材质。进一步地,所述的前螺母、后螺母的直径均为10-12cm。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杆与斜杆之间的夹角为135°-145°。本技术所具有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转轴式限位装置,当地震到来时,纵波传递能量到桥墩,桥墩将能量传递到支撑下杆,支撑下杆竖直向上产生位移,转盘产生顺时针转动,支撑上杆竖直向下产生位移,转盘产生逆时针转动,横波传递能量给桥墩、桥面,桥墩与桥面产生相对位移,前脚支撑限位、后脚支撑限位阻止结构水平位移,并将能量传递前脚支撑、后脚支撑,前脚支撑、后脚支撑竖直向上运动,前轴承、后轴承发生转动,转盘转动,从而使桥梁抗震。本技术结构简单,可进行工厂化加工,构件简单,组装方便,施工省时,节省成本,震后可减少维修工作,延长桥梁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图1为本技术一种转轴式限位装置横向截面图;图2为图1中A-A截面图;图3为图1中B-B截面图。图中:1为桥面;2为桥墩;3为连接板;4为连接螺栓;5为支撑下杆;6为前轴承;7为转盘;8为前螺母;9为支撑上杆;10为后轴承;11为后螺母;12为前脚支撑;13为后脚支撑;14为顶部支撑;15为前脚支撑限位;16为后脚支撑限位。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如图1-3所示,本技术一种转轴式限位装置,包括桥面1、桥墩2、连接板3、连接螺栓4、支撑下杆5、前轴承6、转盘7、前螺母8、支撑上杆9、后轴承10、后螺母11、前脚支撑12、后脚支撑13、顶部支撑14、前脚支撑限位15和后脚支撑限位16,桥面底面距离左右两侧边缘40-50cm处各设置一个连接板3,位于桥面的连接板顶面与桥面1底面紧贴,在桥面的连接板3四个角处,连接螺栓4垂直穿过桥面连接板、桥面1底面,并延伸至桥面1内5-8cm,支撑上杆9是圆柱体,直径15-20cm,高度10-12cm,支撑上杆为两个,分别为左支撑上杆和右支撑上杆,在右支撑上杆9侧壁,距离右支撑上杆9顶面3-4cm处,设置直径5-8cm通孔,通孔垂直穿过右支撑上杆9左侧壁和右侧壁,距离右支撑上杆9左侧壁3-4cm,设置转盘7,转盘7右侧与右支撑上杆9左侧壁对应,转盘7形状为椭圆,长边长度8-10cm,短边长度5-6cm,宽度4-5cm,距离转盘7左侧3-4cm,对称设置左支撑上杆9,转盘7左侧壁与左支撑上杆9右侧壁对应,左、右支撑上杆9分别与相应侧的连接板3底面连接,后轴承10依次垂直穿过左支撑上杆9、转盘7、右支撑上杆9,且后轴承10外端距离支撑上杆93-4cm,后轴承10是圆柱体,直径8-10cm,长度8-10cm,两个后螺母11分别穿过后轴承10两端,紧贴支撑上杆9侧壁。在转盘顶面中心处,顶部支撑14与转盘7顶面焊接,前轴承6投影与后轴承10投影在转盘7圆心处对称,支撑下杆为两个,分别为左支撑下杆和右支撑下杆,前轴承6依次垂直穿过左支撑下杆5、转盘7、右支撑下杆5,且前轴承6外端距离支撑下杆(5)3-4cm,两个前螺母(8)分别穿过前轴承(6)两端,紧贴支撑下杆(5)侧壁,前轴承(6)是圆柱体,直径8-10cm,长度8-10cm。桥墩顶面距离左右两侧边缘20-30cm处各设置一个连接板,位于桥墩的连接板底面与桥墩(2)顶面紧贴并通过连接螺栓(4)固定。左、右支撑下杆对称位于转盘两侧,且距离转盘侧壁3-4cm,左、右支撑下杆(5)分别与桥墩的连接板(3)底面连接,支撑下杆(5)是圆柱体,直径15-20cm,高度10-12cm,在桥墩连接板四个角处,连接螺栓(4)垂直穿过桥墩连接板、桥墩(2)底面,并延伸至桥墩(2)内5-8cm,前脚支撑(12)、后脚支撑(13)均由水平杆和斜杆组成,水平杆与斜杆之间夹角135°-145°,前脚支撑(12)斜杆、后脚支撑(13)斜杆分别与前轴承(6)、后轴承(10)垂直连接,水平杆紧贴桥墩,前脚支撑限位(15)、后脚支撑限位(16)分别位于前脚支撑(12)水平杆顶端、后脚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轴式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桥面(1)、桥墩(2)、连接板(3)、连接螺栓(4)、支撑下杆(5)、前轴承(6)、转盘(7)、前螺母(8)、支撑上杆(9)、后轴承(10)、后螺母(11)、前脚支撑(12)、后脚支撑(13)、顶部支撑(14)、前脚支撑限位(15)、后脚支撑限位(16),桥面底面距离左右两侧边缘40-50cm处各设置一个连接板(3),位于桥面的连接板顶面与桥面(1)底面紧贴,并通过连接螺栓(4)固定,支撑上杆为两个,分别为左支撑上杆和右支撑上杆,在右支撑上杆(9)侧壁,距离右支撑上杆(9)顶面3-4cm处,设置通孔,距离右支撑上杆(9)左侧壁3-4cm设置转盘(7),转盘(7)右侧与右支撑上杆(9)左侧壁对应,转盘(7)形状为椭圆,距离转盘(7)左侧3-4cm对称设置左支撑上杆(9),转盘(7)左侧壁与左支撑上杆(9)右侧壁对应,左、右支撑上杆(9)分别与相应侧的桥面上的连接板(3)底面连接,后轴承(10)依次穿过左支撑上杆(9)、转盘(7)、右支撑上杆(9)后通过后螺母(11)固定,后轴承(10)外端距离支撑上杆(9)3-4cm;顶部支撑(14)与转盘(7)顶面中心处焊接;支撑下杆为两个,分别为左支撑下杆和右支撑下杆,前轴承(6)依次穿过左支撑下杆(5)、转盘(7)、右支撑下杆(5)后通过前螺母固定,前轴承(6)外端距离支撑下杆(5)3-4cm;桥墩顶面距离左右两侧边缘20-30cm处各设置一个连接板,位于桥墩的连接板(3)底面与桥墩(2)顶面紧贴并通过连接螺栓(4)固定,左、右支撑下杆对称位于转盘两侧,且距离转盘侧壁3-4cm,左、右支撑下杆(5)分别与桥墩连接板(3)顶面连接;前脚支撑(12)、后脚支撑(13)均由水平杆和斜杆组成,前脚支撑(12)和后脚支撑(13)的斜杆分别与前轴承(6)、后轴承(10)连接,水平杆紧贴桥墩,前脚支撑限位(15)、后脚支撑限位(16)分别位于前脚支撑(12)、后脚支撑(13)水平杆顶端1-2cm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轴式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桥面(1)、桥墩(2)、连接板(3)、连接螺栓(4)、支撑下杆(5)、前轴承(6)、转盘(7)、前螺母(8)、支撑上杆(9)、后轴承(10)、后螺母(11)、前脚支撑(12)、后脚支撑(13)、顶部支撑(14)、前脚支撑限位(15)、后脚支撑限位(16),桥面底面距离左右两侧边缘40-50cm处各设置一个连接板(3),位于桥面的连接板顶面与桥面(1)底面紧贴,并通过连接螺栓(4)固定,支撑上杆为两个,分别为左支撑上杆和右支撑上杆,在右支撑上杆(9)侧壁,距离右支撑上杆(9)顶面3-4cm处,设置通孔,距离右支撑上杆(9)左侧壁3-4cm设置转盘(7),转盘(7)右侧与右支撑上杆(9)左侧壁对应,转盘(7)形状为椭圆,距离转盘(7)左侧3-4cm对称设置左支撑上杆(9),转盘(7)左侧壁与左支撑上杆(9)右侧壁对应,左、右支撑上杆(9)分别与相应侧的桥面上的连接板(3)底面连接,后轴承(10)依次穿过左支撑上杆(9)、转盘(7)、右支撑上杆(9)后通过后螺母(11)固定,后轴承(10)外端距离支撑上杆(9)3-4cm;顶部支撑(14)与转盘(7)顶面中心处焊接;支撑下杆为两个,分别为左支撑下杆和右支撑下杆,前轴承(6)依次穿过左支撑下杆(5)、转盘(7)、右支撑下杆(5)后通过前螺母固定,前轴承(6)外端距离支撑下杆(5)3-4cm;桥墩顶面距离左右两侧边缘20-30cm处各设置一个连接板,位于桥墩的连接板(3)底面与桥墩(2)顶面紧贴并通过连接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厚生张延年高忠慧吴献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